APP下载

柴胡疏肝散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的疗效观察

2021-08-07董涛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胃痛胃脘疏肝

董涛

胃痛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胃脘部疼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伴有嗳气、呕吐、吞酸等症状,病症反复发作、病程长、迁延难愈,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胃痛的治疗暂无明确方法,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停药后症状易反复,远期效果不佳[2]。中医学将胃痛归结为“胃脘痛”等范畴,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肝、脾等脏器存在密切联系,并以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最为常见。柴胡疏肝散始载于《景岳全书》,在肝气犯胃型胃痛治疗中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效。穴位贴敷属中医穴位疗法,以经络学说为依据,将中药敷贴直接贴敷于各腧穴,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以达整体治疗之效[3]。鉴于此,本研究采用柴胡疏肝散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旨在探究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荥阳市中医院收治的肝气犯胃型胃痛患者1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83例。对照组男43例,女40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6.58±3.74)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37±0.89)年。研究组男45例,女38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6.60±3.82)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40±0.91)年。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实用内科学》[4]中疾病相关诊断标准,患者表现为胃脘部疼痛,包括灼痛、刺痛、隐痛、剧痛等,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嗳气呃逆、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病情反复发作,发病前有明显诱因等。中医符合《胃脘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5]中肝气犯胃型诊断标准,症状表现如下:胃脘胀满、脘痛连胁、食后腹胀、胸闷嗳气、喜长叹息、遇恼怒疼痛加剧、大便不畅,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数。

1.3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标准;病例资料完整;参与本研究前未服用影响研究结果药物;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经胃镜检查证实为胃黏膜异型增生或已发生癌变;伴有其他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肝、肾、心、肺功能异常;妊娠及哺乳期女性;精神疾病,无法完成本次研究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 mg,国药准字:H20033213),2片/次,于饭后30 min服用,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研究组加用柴胡疏肝散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柴胡疏肝散组方如下:枳壳、川芎、陈皮各6 g,白芍、香附、柴胡各10 g,甘草6 g。用水煎煮取汁300 mL于早晚空腹服用。穴位贴敷:取甘草、白芍、延胡索、川楝子研磨成粉状后按照1∶1∶1∶1的比例用姜汁调匀,使用敷贴固定于中脘穴、胃俞穴、肝俞穴等穴位,1~2 h/次,1次/d。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评估患者各症状改善情况,其中胃脘胀满、食后腹胀采用0、2、4、6分评分法,分别代表无症状、轻度症状、中度症状、重度症状,总评分高低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另对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等症状依据无、轻度、中度、重度采用0、1、2、3分评分法,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②不良反应及复发率: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复发率。

1.6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各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胃镜检查均正常,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90%;显效:各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好转,胃镜检查正常,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为70%~89%;有效:各症状及体征好转,胃镜检查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为30%~69%;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95.18%高于对照组的7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胃脘胀满 食后腹胀 胸闷嗳气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83 4.83±0.37 3.15±0.40 4.57±0.43 3.08±0.35 2.54±0.37 1.36±0.25研究组 83 4.79±0.42 1.88±0.39 4.60±0.42 1.75±0.32 2.55±0.36 0.97±0.10 t 值 0.651 20.711 0.455 25.550 0.177 13.196 P值 0.516 <0.001 0.650 <0.001 0.923 <0.001

续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单位:分

续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喜长叹息 大便不畅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83 2.48±0.36 1.40±0.23 2.31±0.32 1.39±0.13研究组 83 2.45±0.37 0.89±0.11 2.29±0.34 0.85±0.08 t值 0.529 18.224 0.390 32.230 P值 0.597 <0.001 0.697 <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5例复发,复发率为6.02%(5/83);研究组出现1例复发,复发率为1.20%(1/8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6,P=0.096)。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及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胃之受纳依赖于脾气的健运,脾气升则健,故中医多以脾升胃降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活动。胃脘痛的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存在密切联系,当肝郁疏泄不及时、气机失调时,影响脾胃的受纳、升降等,造成气机阻滞,不通则痛,从而导致胃失和降[7]。故在中医治疗中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为原则。

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服用后可促进幽门括约肌张力增加,还可促进胃肠蠕动及胃排空,有助于缓解胃部疼痛。但长时间单一服用易产生耐药性,不利于胃痛的缓解,远期效果不佳[8]。柴胡疏肝散具有行气止痛、疏肝解郁之效。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低,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复发率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采用柴胡疏肝散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疗效确切,患者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且具有较高安全性,远期效果显著。柴胡疏肝散组方中枳壳行气宽中、行痰消痞;川芎活血化瘀、通络行气;陈皮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白芍缓中止痛、养血柔肝;香附、柴胡疏肝解郁、理气调中、疏散退热;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9],枳壳的水煎液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平滑肌收缩节律,促进胃排空及推进小肠;白芍中的有效成分白芍苷具有镇痛效果,能够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而产生解痉作用;柴胡可抑制胆碱酯酶分泌,发挥拟胆碱样作用,从而起到调节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效果。此外,穴位贴敷选择的中脘穴能够温胃散寒、疏通胃肠气血、疏理中气;胃俞穴理气和胃、化湿消滞;肝俞穴疏肝利胆、理气明目之效。贴敷药物中延胡索辛散温通、活血利气;川楝子行气止痛、清凉降火[10]。由此可见,柴胡疏肝散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可达清肝泻火、疏肝理气、行气解郁之功。

综上所述,肝气犯胃型胃痛患者经柴胡疏肝散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可获得确切的临床效果,患者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胃痛胃脘疏肝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突然胃痛不用慌 按压至阳来帮忙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浅谈藏医盐敷治疗胃痛的护理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柴胡疏肝散合天王补心丹治疗不寐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