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2021-08-06王海燕申韩冰张维
王海燕 申韩冰 张维
摘 要: 本文结合安徽大学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实际,阐述联合培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指出教育过程中存在师资配备不健全、体制机制不顺畅、教育手段不丰富等问题,建议从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导师和学工队伍的作用,改革创新教育形式和手段三个方面发力,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力育人,真正落实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 高校 科研院所 联合培养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阶段,是党和国家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环节。在高校着力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背景下,本科生是高校的重中之重,研究生,尤其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容易被忽视,在专业教育压力大的背景下,更容易出现走形不走心的情况,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一、联合培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实现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提倡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工作,既能实现培养模式的互补,又能实现资源共享,为社会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劲的优秀人才。2010年开始,安徽大学先后与中科院合肥物质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学科主要集中在化学、生物、物理、电气、测控等理工科专业。经过十年的合作实践,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不仅产出了一批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还建立了运行良好的合作机制,为安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拓宽了渠道,成为我校服务国家和省内区域经济建设实现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一张名片。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2020年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同志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何为社会输送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过硬的研究生高端人才,真正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乎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进程。思想政治教育在众多教育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各高校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联合培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分段培养、多学科交叉、归属感不强等问题,容易被忽视,成为高校研究生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风险点,且工作复杂程度和难度都高于常规培养研究生,急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占领主流意识形态领地的需要
联合培养研究生也是高校研究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培养后期分散到各地,甚至面临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研究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起到引导和稳固的作用,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强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占领意识形态领地,能够引导研究生有针对性地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正面发挥研究生群体文化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特点,抵御不同意识形态的侵袭。联合培养研究生因管理存在交叠或盲区等因素,更容易出现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学术道德坚守不严、功利化思想不时露头、归属感和荣誉感不强等问题,要用清醒的政治头脑和主流意识形态去分析和化解。
二、联合培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人员配备不健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不仅要在学术培养和科技创新中发挥主要作用,更要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道德引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担负主要责任。因为联合培养研究生是分段培养的,很多高校直接为学生选聘科研院所的导师,在学校接受理论课学习期间,只有授课教师,而没有承担第一责任人的导师。也有部分高校实行“双导师制”[2](20-21),高校导师主要负责理论课培养的指导,以及对学校教学、科研等政策解读和沟通协调,科研院所导师负责课题的全程实施,从责任制来看,两位导师同样担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但是从实际来看,往往出现职责不清或者交叉的情况。
从学工队伍来看,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作用尤为重要,工作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一线,面对面处理党务工作、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各项事务。研究生具有明显的成人特点,有相对成熟的思考模式和价值取向,也承担着来自年龄、学业和家庭的各种压力,更需要责任心强、能力出众的学工队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安徽大学来说,不仅为联合培养研究生配备了辅导员,还配备了班主任,但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很难实现分段处理,包括党团管理、班级建设等,对学工队伍的人员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2.体制机制不顺畅
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就安徽大学来说,联合培养研究生一年级在学校进行理论课培养,到了高年级,联培单位负责对研究生进行毕业论文指导、撰写、答辩等工作,经过多年实践,在专业培养上已建立“点面结合、资源共享、协同创新、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和特色,研究生、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联合培养过程中基本实现三方共赢[3](158-160)。但联合培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风险和隐患。
这种分段培养模式从专业角度来看,高校理論课与科研院所实践培养相衔接,可以通过各司其职、共同负责的工作机制有效实现资源互补、协同创新。但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看,这种分段培养模式容易滋生新的问题。如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学习模式差距较大,研究生需要在三年培养期间适应不同的培养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人的工作,也是一种情怀和情感教育,当研究生逐渐对高校产生归属感,接受并接纳较为完整、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切换到科研院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大多数科研院所对专业要求更高,高年级科研压力更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连续性。在专业联合培养的前提下,亟待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双向培养。
3.教育手段不丰富
研究生相对本科阶段,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手段。目前思想课程基本依靠课堂教学,对研究生年龄段来说,针对性不高,实效性不强,知识点随着考試的结束而遗忘,更无法做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习和生活实践,学习效果不好,导师和授课教师难以获得学习反馈,做出适时调整。
研究生面临学术研究的课题压力,更多的实践活动是耕耘在实验室一线,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意愿不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是耗费时间和精力,形式单一,不仅不能提高研究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而影响实际教育效果。在当今互联网和自媒体成为沟通主流模式的情况下,需要结合联合培养研究生分段培养、多方负责的特点,开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
三、加强联合培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充分发挥导师和学工队伍的作用
一要划清“双导师制”职责边界。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对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专业培养的职责分工比较明确,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边界应明晰。可以培养区间为边界,研究阶段处于哪个单位,应该由相应单位的导师担任主要责任人,另一方为共同责任人,共同担负研究生的专业学术培养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育学”与“育人”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要细化双方辅导员工作任务。联培单位各自配备辅导员,并建立起沟通联络机制,还应细化双方辅导员承担的工作任务。根据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群体特点和教育规律,研究生辅导员可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担任,双方辅导员能够实现专业互通、性格互补,更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位、做到边。同时可根据分段培养特点,将思想政治工作合理分工。
三要强化导师和辅导员共同作用。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辅导员是专业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导师主要通过教育教学和学术指导开展育人工作,以自身的学术能力、人格魅力引领学生成人、成才,辅导员主要通过政治学习、组织活动、生活关怀、心理辅导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者的工作对象是相同的,工作任务有重叠,应建立起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机制,就能做到优势互补、合力育人。
2.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容易出现职能交叉、盲区多发的现象,唯有跟学术培养一样,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才能从制度上保障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和相互制约,确保做到全程育人。
一要畅通双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机制,以例会、定期通报等方式开展专题交流。从党团关系来说,可单独成立党支部,采用纵横交叉的设置方式,师生共同参与,支部书记由经验丰富的学术带头人担任,党建与学术齐抓共管,协调发展。
二要在沟通机制的基础上,制定与之配套的各种工作机制,如奖助学金、双导师选拔、心理干预和辅导、就业创业指导,由双方单位的导师、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制定,提高联合培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整体效益,以学生为本,提升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接纳度。
3.改革创新教育形式和手段
一要将“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联合培养研究生具有双导师制的优势,高校专业课导师不能简单将“课程思政”穿插到专业课程中讲解,而要掌握足够的思政知识,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会贯通,利用学生完整投入的时间空挡,灵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研院所的导师要发挥研究生导师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的主导作用,增强导师“课程思政”理念意识,增强育人本领。
二要发挥新媒体优势。研究生群体知识水平和思维成熟度较高,对于网络等媒体运用能力相对较强,应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利用学习强国、微信、微博等网络学习和社交平台,有效提升信息交流与沟通效率,改善传统教育“灌输式”“填鸭式”的被动模式,在虚拟模式中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信息交流方式,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人性化、生活化,增强教育效果,对于分段培养的联合培养研究生更加实用。
三要丰富教育形式和内容。研究生群体学业压力大,科技创新特点鲜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术培养结合,党团活动与学术活动结合,提高研究生群体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可根据联合培养研究生分段培养的特点,增加低年级与高年级之间的互动,以学术促思政,以思政带学术,不断丰富育人载体,提高联合培养研究生思想境界,开展形式多样、效果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01-03). http: //www. china. com. 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刘秀清,谭德荣,高松,李瑞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实施方案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
[3]卞晶晶,黄仿伦,李服生,何平.校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J].当代经济,2017,12(35).
[4]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EB/OL]. http: //www. xinhuanet. com//2016-12/09/c_112008-3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