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发现学习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2021-08-06刘京川
刘京川
摘 要: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核心素养,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提出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理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为基础,探究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 发现学习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
一、发现学习理论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一)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有其知识结构,蕴含事物的联系和规律,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主动地理解、探究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即发现学习。这里的发现不仅局限于发明创造或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经验,还指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主动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
(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施行,“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已然成为各学科的重要抓手,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语文学科中,这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被称作“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其中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本体性要素,即要求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感情及对母语的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最重要的一极,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相辅相成的,思维要依靠语言表现,语言靠思维组织;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对前两个素养的升华,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自我超越性、非功利性及情感性,是语文学科的内在诉求。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语文教育是一种以传授汉语文化知识为基础,以人类文化为背景,传承与理解文化,体现文化存在的过程。
(三)发现学习理论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当今语文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的应试化、功利性教学,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照本宣科导致课堂死气沉沉等。语文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和发现的主体意识。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在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实践、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谋而合。
二、基于发现学习理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建构语文发现学习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风向标,是教师教学的方向,是期望学生经过语文学习要达到的状态。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存在不同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出一样的教学目标的弊端,这种由教师控制的教学目标只能达到掌握知识这一效果,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己参与“创造”知识,独立“发现”原理,激发探索的精神,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结合布鲁纳发现学习和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总目标,发现学习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教师把重点放在研究如何利用各种手段,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生动、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上。让学生学会从各种渠道中获取信息和学习资料,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边学、边思、边悟,以妥善解决问题。据此,教师在分析确立教学目标时,必须认识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问题不应由教师提出,凡是学生能自己解決的问题不应由教师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归纳得出的结论不应由教师小结得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只是“导航者”“导游”的身份。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活泼、生动、丰富的学生自主发现、主动建构的场所。
(二)适当选择语文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
语文发现学习打破了一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强调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更具有灵活性。语文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类型有半发现型、引导发现型、独立发现型三大类。
半发现型教学模式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相关的材料,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和较难课文的教学。引导发现型是教师提出学习课题,其他相关问题都由学生自己设定,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教师负责验证假设的资料准备,这种教学模式适合大多数学生学习。独立发现型教学模式的学习课题或由教师提出,或由学生提出,教师仅仅是学习的辅导者。适合教师水平高、学生基础好的学校采用,一些难度不大的课文和自读课文比较适合这种学习类型。
在进行语文发现教学时,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选择语文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分析鲁迅的《故乡》中杨二嫂的人物形象时,宜采用半发现型教学模式。不能直接给学生“是好人”或者“是坏人”的答案让学生被动接受,应该让他们结合已有的认知,通过文本内容深入理解、探究杨二嫂究竟是坏人、好人、多余人,还是中间人物等,使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对人物的理解和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过不断地转换思维,在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审美鉴赏能力。
(三)优化语文发现学习的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如何教?这两个问题备受广大语文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回答好这两个问题是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语文教材是学生获得各种知识信息的基本源泉,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的基本依据。最主要的语文教材是教科书,语文教科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课文。因此,课文解读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核心。教师解读的课文传达给学生的方式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1.语文发现学习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课文解读这一方面是欠缺的,一些教师的语文教学是围绕“考点”二字展开的,文本解读被“讲考点、记考点”所取代,教学与学习的过程单一、机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材是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这种以“考点”替代文本解读的做法,是对原文的“阉割”,这些被“阉割”、被“肢解”的部分,即使整合起来,也不等同于整体。即这些“知识点”“考点”对于学生而言,并非从文章整体中自然衍生,而是教师强行贴上的,这样的教学不仅不利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还可能培养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式人格。
结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语文发现学习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依靠学生自己而不是教师的灌输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在分析课文文本时我们可以巧用比较法,通过对比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在对比中进行探究发现,积累语文知识和增强语文能力。例如在品味陶渊明诗歌的纯真韵味时,可以设置“诗群品析”,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不同作品在语言的构建、意象的使用、情感的表达等方面的异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巧妙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发现合理答案。在教学设计上,教师抓住语文课文“知识性”“艺术性”“思想性”的特点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知识性”的,另一方面是“综合性”的。“知识性”的问题是学生通过查询资料即可解决的,比如作家简介、创作背景、文体等,学生在查阅这些知识的时候,会加深记忆,相比教师课堂上念这些知识给学生记录而言,前者学生自己查閱是自主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已有的知识结构会更快地接受新发现的知识内容,机械记忆变得痛苦,导致效果削弱。“综合性”的知识能够切中课文的思想和艺术特点。例如《孔雀东南飞》中主要人物命运的探究——刘兰芝因何被驱遣?这一问题需要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互相讨论,发表看法,获得情感体验。教师在讲解这类问题时不是讲授者,而是释疑、解惑的辅助者。
2.语文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
语文发现学习取消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但并不是否定讲授法,而是在讲授法的基础上采用讨论法,如师生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在语文发现学习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联想发想法、辩论发现法、判选发现法等多种辅助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在进行《孔乙己》教学时,以“孔乙己是否值得同情?”展开辩论。学生搜集资料和争辩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也是对已有知识结构进行再建构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语文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评价
在语文教育改革中,对于语文教育模式有过很多争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语文发现学习教学模式运用到真实的课堂中,联系我国语文教学实际,结合前人研究经验,笔者从优势和误区两个方面评价语文发现学习教学。
(一)语文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优势
语文发现学习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主动地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进入感官的事物;二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学习潜能,并且有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学生通过发现学习能够将新的语文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并且能够适时地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组,形成新的语文知识结构,掌握同化——顺应这种认知结构。三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在语文发现学习教学中,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个性得到张扬。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发现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法;有助于增强直觉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和对社会生活敏锐的洞察力;有助于运用独立思维、联想思维、灵感思维等能力。
(二)语文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误区
语文发现学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和障碍,首先,语文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耗时较多,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较高,往往有探究不够深入的情况。其次,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会为了“发现”而“发现”,导致发现法的滥用或者重视探究轻视听说读写。最后,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将激励性评价与拒绝指正性、拒绝否定性评价等同,对学生盲目肯定,导致学生不能获得正确的评价。
所以,在实施语文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时,应该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合理安排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四、结语
语文发现学习是接受学习和问题教学的有机融合:一方面吸取接受学习知识系统性强的优点,但扬弃注入式、灌输式。另一方面发挥问题教学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长处,但思考的问题不是狭隘的生活经验问题,而是富有智力性、技能性的基本问题。因此,发现学习对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新平.布鲁纳“发现式”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1):48-48+28.
[2]薛文坤.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043(01):45.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通讯作者:杨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