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审美的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2021-08-06于秀权于晓凡
于秀权 于晓凡
摘要:审美教育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發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构建文学名著开放式阅读教学机制,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名著;审美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1-077
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功能之一,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有着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将“审美鉴赏与创造”列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文学名著中具有大量的审美元素,在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审美素养,还关系到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和全面发展。“从特定意义上看,就是要通过为数有限的经典阅读,培养学生对经典恒久的热爱与敬畏,使他们成为经典名著的终身阅读者。”
一、高中语文文学名著的审美内涵
审美教育一般是指利用艺术化的手段使人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的教育方式,有效的审美教育可以提升人们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文学名著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魅力,是文化的精髓,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包含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经历和情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因此,将文学名著融入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知识水平,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说,文学名著的审美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社会审美、自然审美和艺术审美。其中,社会审美指的是从社会层面来剖析人物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提升社会审美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审美比较注重对大自然的关注,学生通过阅读书籍中对大自然美景的描述,达到愉悦身心、净化心灵的作用;艺术审美则是通过对文学名著的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和知识经验,艺术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的,通过阅读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生活。高中语文教材中,节选了不少文学名著的章节,学生通过对相关名著的学习和阅读,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审美品位和文学造诣。
二、高中语文文学名著审美教育现状
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安排了文学名著阅读,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阅读素养。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文学名著特别是长篇的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却不容乐观。由于应试的压力,许多人认为:读书固然有益,但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主要靠的还是分数。许多学校没有对文学名著阅读的宏观设计,又缺少具体的实践探索,尚未形成学生自觉阅读的文化氛围,文学名著阅读基本处于任其自然的状态,更谈不上审美鉴赏与创造。另外,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耗费课时较多,而高中语文课程又比较紧张,因此,名著阅读教学开展的较少。即便是开展名著阅读教学课程,很多语文教师也仅仅将重点放在文章理解和写作技巧方面,对于审美教育涉及的较少,导致现阶段高中语文文学名著教学的效果不明显。面对这些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充分发挥文学名著的审美教育功能,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审美素养。
三、高中语文文学名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
1.建立阅读机制,培养审美情趣。高中阶段,科目多,教学内容也多,由于语文学科成绩提升较慢,学生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提分较快的其他科目上。对于文学名著的阅读来说,就更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了。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率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和语文教师要将文学名著阅读纳入语文教学常态轨道,建立学生自主阅读机制。引领学生进行系统深入的课内外研读,拓宽眼界,培养情趣,提升素养。
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课程时,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通过课程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有利于审美教育的开展。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要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一个好的阅读计划可以大大提升阅读效果,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持续性地进行阅读,在制定计划时,既包括大计划,高中三年内要阅读多少本文学名著,一学期内完成哪几本文学名著的阅读,也要包括小计划,包括具体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通过阅读达到怎样的效果,等等。一般来说,高中阶段的文学名著阅读量要控制在二十到三十本左右,针对高中阶段总的学习计划、学习任务以及高中生的接受能力,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比如,高一、高二阶段,相对来说可能内容较为简单,学习压力较小,可以将大部分的阅读量放在高一高二,到了高三学习任务更加繁重,可以将少部分的阅读量放在高三。此外,要合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假期期间学生时间充足,可以适当增加阅读量。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文学名著的审美教育做好铺垫。
2.创设教学情境,浓郁审美氛围。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文学名著教学时首先要将审美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通过情境设计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字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深度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名著节选内容来设置不同的阅读场景,组织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角色比较多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对教师做一定的布置,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朗读角色,让学生通过朗读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影视片段或是音乐片段,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课文内容的背景,从而更加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对于那些精彩的描写片段,教师也可以将其设置为导语,让学生通过导语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然后再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真正感受名著所表达的氛围。
3.开展朗读活动,强化审美体验。通过文字可以将作者丰富的内心体验和思想情感表达出来,通过对文字之内进行体会,可以有效提高审美教育的教学效果,而朗读课文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文学名著中文字的巧妙之处,学生通过认真的阅读,可以掌握文学名著中的整体韵律,更好地感受文字的节奏之美,增加审美体验。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次朗读课文,学生可以深入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提升自身美的感受,培养良好的审美理念。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时,要重视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为目标,让学生通过多次诵读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加深对文学名著的理解。对文学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可以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并能在自己的习作中进行模仿和借鉴。有效的朗读教学,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文字之美的体会,还可以提高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效果。
4.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审美表达。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创新任务设计,努力构建开放性的阅读体系,设法让学生喜欢上文学名著,并在閱读中养成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有质量的思考习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思考,去探究和创造。教师需要为他们搭建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帮助他们“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讲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及美感,具有创新意识。”
譬如我校近年开设了《走进名著,品味经典》的校本课程。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亲近名著,亲近经典,亲近传统,让学生爱上阅读,感受到名著的魅力,感悟到读书的乐趣,让阅读成为学生成长、发展乃至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与“大家”和名著进行深入对话,对文中典型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语言的特色等进行欣赏,或引导学生对文学形象的多元思考,对文本空白进行补充想象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名著阅读活动:“我与×××”“我读×××”“名师读名著”“名著改编的影视剧与原著比较”……根据阅读计划,既进行整本书的持续性的长线阅读活动,又进行章节,或报纸、杂志的短线阅读活动以及影视剧的观看活动。推荐与自选相结合,阅读与交流相结合,共读与展评相结合。通过交流、师生共读、成果展评等活动实现信息分享、思想沟通、情感交融,形成良好的校园阅读生态。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线下和线上阅读相结合。学生在校阅读的时空有限,需要引领、激趣,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闲暇阅读、海量阅读。通过名著阅读报告会、文学沙龙、撰写科研小论文,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和鉴赏,在审美表达中,提升了审美品位。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促进审美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写作技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品位。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丰富阅读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余党绪.在思辨读写中走向理性与清明.中国教育报[N],2021年3月31日,9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清河中学①,江苏 淮安223001;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②,江苏 泰州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