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图画书为载体的幼儿审美教育

2021-08-06刘娅琦

文教资料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图画书审美教育

刘娅琦

摘   要: 图画书是美学与文字相结合的艺术表达形式,结合美术的表达方式对故事内容的文字进行再創造的文学读物。图画书这一既特殊又丰富的载体,符合当下学前儿童的审美需要与审美特征。学前儿童审美教育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审美意识、审美兴趣和审美接受力等特点,结合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有目的、有组织地透过具体审美对象的感受、鉴赏、表现与创造的教育教学活动。学前儿童审美教育目标旨在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审美兴趣、审美能力,传播与弘扬世界优秀文化。

关键词: 图画书   幼儿审美   审美教育

学前阶段图画书的应用十分广泛,图画书也称为“绘本”,图画书这种表达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和简洁明了的故事情节更贴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园较多使用图画书这一载体组织实施主题教育活动、领域教学活动等,旨在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等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学前阶段的儿童处于各项能力与知识发展的关键期与敏感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强烈的审美愿望与审美倾向,针对学前期的儿童实施相关的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图画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以鲜明的主题表达,简洁的故事线索,生动形象的角色人物,以及构图、线条、造型、空间结构等艺术元素吸引幼儿的眼球。

一、图画书中蕴含的审美教育价值

目前图画书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这种简洁的文字内容、清晰明了的故事线索及丰富生动的故事插图吸引幼儿的眼球,图画书饱含的多重教育意义促进幼儿认知和能力的提高。图画书中的插图、文字、人物形象和色彩等特征都体现独特的审美价值,这种具有趣味又独特的美学特征勾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书中的知识,提高幼儿对图画书的审美兴趣与审美水平。本研究将透过图画书的特征对幼儿审美教育的价值进行阐述。

(一)图画书的插图:促进幼儿审美感知力的发展。

图画书凭借独特的图文合奏的形式向幼儿开启无限想象的故事之门,丰富精美的插图配合着情节的发展增强图画书阅读的连续性,以独特的美学特征和丰富的插图相融合作用于学前儿童教育中。图画书凭借构图、用心搭配的色彩及生动丰富的艺术形象使儿童通过多感官多渠道的方法获取书中所包含的知识、信息,达到发展学前儿童审美能力的目的。绘本以符号化的形式传递着美的信息,学前儿童通过对艺术符号的审美感知、体验,创造体验美,培养审美能力(陈烈,刘丹萌,2015)。学前儿童审美感知力的培养是外界环境与个体内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学前儿童对于图画书中艺术符号的学习是促使幼儿感受美、认识美、表达美的有效途径。

图画书包含生动的角色人物形象,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对人物进行趣味性的表达是实现图文合奏的目标之一,学前儿童的审美感知力作为审美教育结构中最核心的部分,对幼儿整体审美能力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幼儿的身心阶段发展规律,学前阶段的儿童对于美的感受更直观具体,更能够促进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图画书既有丰富的故事情节、生动的角色形象,又有独一无二的构图美,图画书的留白、大小、图文方向等构图要素都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处处体现着作者的用心。

(二)图画书的留白:有利于丰富幼儿的审美想象力。

幼儿在图画书的世界中找到另一个自己,对于幼儿来说如同第二世界,开启了属于他们的想象之门。在梦幻的故事世界中儿童可以无限遐想,肆意遨游,无拘无束,脱离了受规矩约束的成人世界,儿童在图画书的归属中宣泄情感并发挥想象力。图画书具有形象动人的故事情节、巧妙细致的构图设计及作者恰到好处的“小心思”,有利于幼儿审美情感的表达,与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

现代版绘本《三只小猪》巧妙使用空白页的方式讲述读者和主人公一起躲避大灰狼的追捕的故事,青蛙弗洛格成长故事系列的《我就是喜欢我》《弗洛格吓坏了》等故事书以弗洛格为主人公开启了一个又一个童话故事之旅,每一幅画面都留有空白页面给儿童空间进行审美想象。幼儿从图画书中学会接受爱和给予爱,学会正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等。图画书的世界表现了高质量的审美潜质,幼儿在文学作品中体会美妙、快乐、悲伤、失落,促进审美想象能力的发展。儿童对周围世界是充满求知欲的,好奇着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图画书打开了幼儿对未知世界的开关,绘本将抽象的概念以一种儿童理解的方式与语言平淡地讲述着周围发生的一切,当关上每本故事的大门,我们对于其中饱含的道理仍然记忆犹新。

(三)图画书隐藏的细节:激发幼儿的审美创造力。

彭懿在《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提及不要忽略作者的任何一个小细节,往往决定了整个故事的走向(彭懿,2011)。比如在绘本《好饿的小蛇》里面,故事结尾文字停留在了小蛇吃了一颗大苹果树,插图中的小蛇被画成了晕过去的样子,成人在读到故事结尾便会告诉幼儿以后不要贪吃,否则就会像小蛇一样撑晕过去,但是在绘本的封底,吃了苹果树后的小蛇又生机勃勃、笑眯眯地游戏。图画书中的细节表达培养幼儿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关注细节。绘本《玛德琳》的细节之处数不胜数,每一处细节都包含了另外一个新的故事。绘本中的艺术元素与美感效果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与思路,在儿童画中幼儿往往会放大自己在整幅画中最想表达的内容,通过鲜艳的色彩或者夸张的人物表达当下的审美情感。

同图画书的主题一样,幼儿的创作取材往往来源于日常生活,与每天生活内容息息相关,图画书的独特性促进了幼儿的审美表达和审美创造力的发展。每位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思维方式,对待同一事物的理解及对于美的事物的感受和表达、创作都有着独特视角。

二、以图画书为载体的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图画书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优美充实的插图及主题情感的表达,都可以带给幼儿关于美的感受和体验,是幼儿审美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幼儿园开展的图画书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重视阅读技巧和固有认知形式对幼儿的培养,忽略幼儿阅读兴趣的提高。

(一)教师对图画书的审美知识欠缺。

在一些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图画书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情感多数受到教师的主观意识牵引,幼儿教师对于图画书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表现欠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幼儿的审美能力掌握不够,一些教师无法掌握现阶段幼儿的审美心理特征,忽视对幼儿审美感知力的培养。教师在审美教育活动中把训练儿童某一艺术领域的技能技巧当成教学重点,或在活动目标的设定方面重知识、技巧的培养,忽略幼儿的主观感受;二是教师过于关注图画书的故事内容,忽略美学价值。只有教师对图画书的内容、主题有了充实而丰富的解读,才有利于促进幼儿审美感知力和审美表现力的提升,但是由于教师知识欠缺导致忽略对幼儿艺术美的培养和美感的表达;三是教师组织审美教育活动内容浅显、形式单一,审美教育活动中最常见的艺术形式是幼儿的美工活动、幼儿园戏剧活动,但组织内容单薄,限制幼儿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教师对图画书的选择与解读存在误区。

一些幼儿园教师设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前最常选用经典系列的图画书或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包实施教学,教学活动设计缺乏思考性和创新性,不利于发挥幼儿的审美想象力。教师对于图画书的解读同样存在误区,通过绘本的主题表达情感和图书室对于图书的分类确定。教师在选择合适恰当的图画书内容时应注重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如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创造力与审美情感力等。除了在图画书的阅读中向幼儿传递主题情感、角色形象、故事内容以外,还应向幼儿传递故事中的构图美、造型美、语言美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幼儿对情感具有一定审美表现力的分析与概括。在解读绘本时除了教师自己解读以外,还可以放手询问幼儿对图画书内容的理解与感受。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澄清价值取向,捕捉对幼儿有发展价值的兴趣点,进行绘本的跟进性研读,生成幼儿感兴趣的相关活动。

(三)教师的审美素养缺乏科学先进的审美理念。

在目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实施的图画书阅读活动形式单一,目标宽泛。以图画书为载体的教学活动的一般形式是教师讲述完整故事内容,或边讲述边提问,幼儿复述故事,根据图画书角色进行绘画,活动延伸即性角色扮演游戏。由此可见教师的思维定式不利于幼儿审美创造力和审美表现力多样化的发展,长此以往的重复活动及幼儿反复获取重复的知识会导致幼儿审美兴趣下降,不利于学前儿童审美感知力与审美意识的发展。

不同图画书有不同的教育价值,比如无字绘本和有字绘本,有的内容情节丰富适合即兴创编和角色扮演,有的绘本意义丰富,蕴含深刻道理,适合引导幼儿对具体美的事物进行赏析和体验,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表现力。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于美的事物的感受是不同的,相应的,幼儿的审美感知和欣赏能力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的。幼儿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审美素养,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审美教育能力,具备充分研读图画书的能力才得以促进幼儿审美能力提高。

三、以图画书为载体的幼儿教师实施审美教育策略

幼儿教师在促进儿童审美能力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美的事物进行表达与体验是促进幼儿审美感知力、表现力与情感力发展的有效途径。重视图画书在幼儿审美教育活动中的教育价值,教师引导幼儿从图画书中找寻感兴趣的插图、角色、造型等审美要素,根据幼儿现阶段的审美心理特征和审美水平,以图画书为载体促进幼儿美感发展。

(一)教师树立科学的图画书审美教育理念。

教师在实施图画书阅读教学活动中应聚焦绘本的画面之美、语言之美、角色之美等要素为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体验审美的乐趣,提高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加深幼儿的阅读体验,引导幼儿感受绘本的内在美。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幼儿的学习、游戏和生活中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教学活动中缺失幼儿审美教育内容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师缺失图画书审美理念。图画书以图文合奏的独特形式,在故事情节、主题思路、角色人物、书面语言等方面具有趣味性,独特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儿童审美美感的发展,满足幼儿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力的发展需要。图画书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插图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讲述故事,有的故事还会嵌套着一个新的故事,教师要遵循幼儿的心理特征,通过图画书的独特性带给儿童一场奇妙的绘本阅读之旅。

(二)图画书阅读中教师应给予有效的鼓励和引导。

在图画书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和引导幼儿对图画书故事中的色彩、形状、线条、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美感掌握,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幼儿挖掘对图画书的感知力与想象力,提高幼儿对图画书的理解与把握能力。教师通过对绘本的研读,选择符合幼儿审美心理的图画书,不管是绘本的主题、情节、色彩还是艺术结构都应尊重幼儿的審美喜好,给幼儿带来多方面关于美的感受与体验。

在审美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提问和引导,不能仅停留在对图画书表面的欣赏。在图画书阅读活动中师幼共读的效果是优于教师讲述的,儿童通过图画阅读一篇故事,在师幼关于图画的双向互动中,教师应留存幼儿关于图画书某些问题的疑虑,在完整讲述时解答幼儿的疑惑,激发幼儿对图画书的阅读兴趣。

(三)创作图画书:有利于幼儿审美表现力的发展。

图画书的创作表露着幼儿内心世界和不可能世界的双重建构,幼儿所选用的颜色、线条、构图、造型等方面作用在图画书创作中,有利于实现幼儿与第二世界的对话,促进幼儿审美表现力的发展。儿童以自己的方式铺排“过去图像”“当下图像”和“未来图像”,借这个铺排的过程重新经历并实现发展。学前儿童对于图画书的感知与成人不同,他们能从一本故事书中发现多处细节,找到与故事结尾不同的结局(朱蘅初,2019)。正是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教师在图画书阅读中的丰富和多样化教学,因此在开展以图画书为载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因材施教。

幼儿的个体差异性能够促进同伴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层面提高,教师首先要对于绘本中的审美元素进行科学的解读和适当的扩充,在图画书创作后注重幼儿之间的分享交流,促进幼儿社交技能的发展,使幼儿获得对美的事物的不同感知与体验,丰富儿童的审美过程,形成对美的敏锐度与审美情感力。此外,同伴分享可以作为教学活动之外的延伸活动,幼儿通过分享对图画书的感受与思考,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强化多方面的审美表现力。

四、结语

图画书对幼儿来说开启了想象之门。在梦幻的故事世界中,儿童可以无限遐想,肆意遨游,无拘无束。脱离了规矩约束的成人世界,儿童在图画书的归属中找到情感宣泄和审美想象力的释放。图画书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审美教育活动中有利于儿童审美美感的发展,满足幼儿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力的发展。幼儿教师应该利用好学前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一般水平,以图画书为载体对幼儿施教,促进幼儿审美兴趣、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与审美情感力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懿.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1(52).

[2]朱蘅初.从图像叙事到情绪疗愈——论绘本创作中艺术与心理的交互[J].美术大观,2019(10):136-138.

猜你喜欢

图画书审美教育
图画书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花是一本图画书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