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感恩教育,践行立德树人

2021-08-06陈彦斌

文教资料 2021年11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实践路径中职院校

摘   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无论哪个教育阶段,“立德树人”都是当之无愧的根本任务。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实施感恩教育,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践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健康的人格。本文从当前中职德育教学中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出发,提出提升感恩教育,落实中职德育教育的实践对策。

关键词: 中职院校   感恩教育   德育教育   实践路径

现代社会发展节奏非常快,在外来文化的传入及大量的信息传播影响下,中职学生本身思想、行为还不足够成熟,缺乏判断能力,容易受到多元化思想影响。比如,一些学生出现享乐主义、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等问题,缺乏感恩之心。因此,如何在中职德育教育过程中应用感恩教育,践行“立德树人”任务,是当前中职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此展开了分析。

一、在中职德育教育中融入感恩德育的必要性

从目前中职院校德育教学情况看,感恩教育处于缺失状态。由于中职院校大部分学生基础都较差,整体学习能力低下,缺乏学习兴趣,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德育教育,但中职院校教师方面,德育教学能力非常有限,无论是教学手段还是授课方式,都枯燥乏味,整体德育教育效果不理想,更谈不上实施感恩教育,再加上学生完全没有兴趣学习,导致教师缺乏感恩教学的动力。但基于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多元文化、思想的影响,导致人们思想受到多元化发展方式的影响[1](149-150)。中职院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之一,需要学校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做好感恩教育的设计与安排,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积极感恩教育,培养中职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提升整体素养,强化思想意识。

二、现阶段中职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分析

(一)教师感恩教育理念植入力度不足

就目前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情况看,部分教师并没有重视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究其原因,与教师的德育理念及教育方式存在直接关系。事实上,德育教育的实施,不仅仅是德育知识表面的满足,本质是一种价值性的体现,简单说,品德不是学来的,是学生通过感悟、内化而来的。但中职院校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导致一些老师认为德育课程实施效果并不会影响学生就业,在实际教学中,只是让学生背诵、记忆,采用一些行为上的硬性管束,自身却没有树立好榜样,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更加无法从内心感受到父母、教师、同学的恩情[2](133-134)。

(二)家庭教育缺位

在感恩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体会这一情感,充分认识到父母恩情的重要,充分挖掘出学生人性最重要的一面。家长作为孩子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元素,是学校教育不可代替的,但是受到社会多方面压力的影响,一些家长不甚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将孩子送去学校,学校就要管理一切。这一想法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其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才是实施感恩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只有家长提高对感恩教育的重视度,积极配合教师,才可以有效发挥教育作用。

(三)家校没有形成合力

在实施感恩教育过程中,需要学生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才可以发挥出教育实效性,在二者的积极配合下,才可以更好地摒弃感恩教育中不合理的地方,不断完善并推进感恩教育开展[3](269)。但目前中职院校在实施感恩教育时,处于孤军奋战的形态,并没有积极调动学生家长参与性,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局限在校园环境中,并不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与表现,对中职教师实施感恩教育造成了阻碍。同样,家长由于缺乏与教师的沟通,不了解学生实际在校情况,造成感恩教育问题不断。

(四)缺乏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活动

感恩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局限于理论知识,感恩是一种心理层面的感悟,要落实到实践中[4](189-191)。所以,中职院校需要创设一系列标准化活动支持感恩教育,借助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短时间内收获感恩教育。但目前各中职院校开设的感恩教育活动,并没有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导致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影响中职院校感恩教育水平。

(五)缺乏完善的常规教育指导

感恩教育的实施,属于持久性、连续性的教育过程,不是单单一堂课、一次活动就可以达到相应的教育成效的,需要将其融入常规教育教学中,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加大中职学生对感恩教育的接受力度,有效推进中职院校感恩教育顺利实施[5](116-118)。中职教师在开展感恩教育时,缺乏对学生日常活动的指导,直接影响感恩教育水平,出现了多种德育教育问题,对学生后期发展和感恩意识培养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三、中职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

通过上文对中职德育教育中融入感恩德育的必要性、现阶段中职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分析,不难发现,若想进一步提升中职德育教育整体水平,则有必要从中职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实际落实情况出发,不断改进、创新、丰富感恩教育内容、形式、手段等,培养中职学生学会感恩,理解他人,懂得珍惜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下面对中职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有关策略,希望可以助推中职感恩教育。

(一)发挥思想政治课基础引导作用

思想政治课作为指导学生思想发展的重要课程,是中职德育教育实现的主要途径之一,能够为感恩教育的实施提供引导。所以,中职院校需要强调思政教师,要积极将感恩教育融入日常教育工作中,充分挖掘出思政教育知识点与感恩教育的相关性,并积极采用多种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强化中职学生的感恩意识。借助思政教育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形成父母恩、祖国恩、社会恩的意识[6](143-144)。比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师可以借助真实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医德”這一问题,通过这类真实案例、新闻的思政政治分析,不仅拉近学生与社会距离,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社会,树立医德意识,还能更好地感受灾难面前,那些英雄的付出,学会感恩。思政教师需要灵活利用教材内容,找到思政教育与感恩教育内容之间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将感恩思想作为导向,有效实施德育教育,真正触及学生内心深处,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并落实到实践行动中。

(二)加大心理教师干预力度

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从中职学生心理需求、特点出发,不能仅仅依赖教学,需要融合其他有效力量,学生普遍娇生惯养,容易孤独,容易受挫[7](101-104,108)。如果教师采用直接、强硬的方式,将适得其反,反而激发学生叛逆心理、极端行为。需要从学生心理出发,帮助学生提高情商,同理心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实施感恩教育,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对此,中职院校可以设置心理教师,成立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多与心理教师沟通,学会倾诉问题,说出自己的烦恼,为教师解决学生心理障碍提供机会,有效实施感恩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倾听的好处,感受到自己被重视,有效提高感恩教育成效。

(三)加强家校合力

首先,需要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家长及学校建立平等的家校合作观,家长认同学校教育地位,教师认同家长主体地位,双方达成共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教育合力[8](190-191)。对此,中职院校可建立德育教育平台,丰富感恩教育资源,与家长之间进行资源共享。比如,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订阅号等,讲到“孝敬父母”中华传统优良美德时,德育教师可以搜集相关资料发到公众平台上,方便家长随时随地看到,与此同时可以启发学生要如何在实践中孝敬父母,进一步强化学生自我思想道德言行。

其次,要拓展渠道,鼓励教师多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借助微信、QQ、电话等方式进行交流,全面掌握学生在家的状态,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形成教育合力,发现问题所在,并予以正确解决。此外,学校要积极发挥出微信公众号的作用,日常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多发布一些教育类文章、家庭教育重要性等相关资讯,在指导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同时,给予家长针对学校动态发表想法的空间与权力,给学校提供建议和意见,有效推动学生德育教学工作,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四)丰富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参与其中,为此,中职教师在实施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活动时,应当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促使学生感受到感恩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强化自我感恩意识。比如,针对学生与家长的矛盾冲突,可以开展“转角遇到爱”的主题班会,带领学生解决矛盾冲突,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教育。由于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很难完全向家长、教师敞开心扉,因此借助此类事件,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有效激发学生的感恩情绪。除此之外,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各种节日,比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9](194-195),开展以节日为主题的班会,通过相应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老师、父母、同学、朋友和学校或者身边的所有人都是值得被感恩的,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提升教育成效。

(五)合理引入日常教育管理中

除了感恩教育教学、感恩教育活动之外,还需要教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融入感恩教育,营造出感恩的校园环境,使学生随处感受到教育引导,有效促进感恩教育顺利实施,提升学生思想品质。例如,中职班主任可以结合学生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利用经典或者有趣的书籍,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实施感恩教育活动。比如,可以向学生推荐《傅雷家书》《爱的教育》等书籍。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享阅读感受,从中体会到德育知识,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会感恩。此外,还要发挥好学生生活环境的教育作用,营造良好的德育生活氛围,可以组织“宿舍荣誉角”等活动,促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态度。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全面实施感恩教育,不断改善教育环境,提升德育水平。

总而言之,通过对感恩教育相关问题的分析,针对当前中职院校感恩教育缺失的情况,需要学校、教师、家长提高重视度,各方积极参与、配合,加强感恩教育,推进德育教育工作。利用发挥思想政治课基础引导作用、加大心理教师干预力度、丰富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合理引入日常教育管理等方式,全面提升感恩教育实效性,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强化中职德育教育成效,使得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叶珺.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2).

[2]周小萍.浅谈积极德育视觉下中职主题班会活动的设计[J].现代农业研究,2019(09).

[3]庄丽倩.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运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7).

[4]吕南.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职业,2019,45(16).

[5]古雅明.浅论感恩教育在中职院校师生德育中的重要作用[J].职业,2019,45(13).

[6]孙丽康.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模式[J].亚太教育,2019,56(02).

[7]刘德云,张丽梅.中等职业学校“四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9,18(01).

[8]王叶子.体验教育理念下中职学校德育管理的个案研究[D].杭州:浙江師范大学,2018,56(23).

[9]吴建民,滕秀娟.浅谈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现状和策略[J].中国高新区,2017,57(16).

课题信息: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立德树人视阈下中职生感恩教育“三二三四”模式探究》,陈彦斌主持。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实践路径中职院校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