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

2021-08-06张亚林丁旭薛文铮邢帅尹喆

文教资料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张亚林 丁旭 薛文铮 邢帅 尹喆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逐渐重视思政教育。思政教育不但能贯彻党对高校的领导地位,还能推动素质教育改革,对学校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学校一定要加强对思政课的重视,将思政内容贯穿教育全程,有效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本文首先分析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关键,其次讲述课程思政视域下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意义,最后提出一系列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策略,促进协同育人机制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专业课教师   思政工作者   协同育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学校已经成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思政教育可以促进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健康成长。如何在教育中融入思政内容,是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话题。只有构建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学生才能身心健康成长。思政教育离不开专业课的辅助,只有深入挖掘专业课教材中的思政内容,才能有效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虽然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目标不同,但只有拥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学生才能积极健康成长。因此,只有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中,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本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意义

(一)构建共同合作机制。

虽然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毫无关联,但二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二者融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教育工作,需要构建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实现二者融合,促进协同育人机制发展。因此,学校需要不断创新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基础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深入挖掘专业教材中的思政内容,加强与思政工作者的沟通,才能通过多方参与,改变传统单打独斗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三观正确、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人才,才能造福人民、造福社会、造福国家,成长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完善考核和评价机制。

在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时,既要完善考核和评价机制,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育人模式,才能有效开展思政育人工作。学校可以建立监督团队,由监督团队定期检查教育工作,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展开讨论,才能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同时,基础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是为了促进思政教育发展,贯彻党对学校的领导地位,学习党的方针和政策。因此,思政工作者和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才能将育人贯穿教书全程,使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针对性评价,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在评价中反思,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意义

(一)推行素质教育,进行全过程育人。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一些人产生功利主义思想,对社会发展极为不利。习近平同志在2019年3月18日發表重要讲话:“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合格的人才来担当。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办好学校思政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只有不断加强对思政课的重视,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全程,才能恢复学校育人本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专业课教师和思政工作者要不断交流、共同努力,才能推行素质教育,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全过程育人不但能促进素质教育发展,还能使学生明确发展目标,保证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和前进,专业课教师和思政工作者一定要加强合作,共同为素质教育发展努力。

(二)提高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的育人能力。

要想科学合理地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专业课教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提高道德素养,才能言传身教、共同育人。首先,基础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这样学生才会充分感受思政的魅力,积极主动地提高政治理论能力。其次要为学生营造思想政治育人氛围,才能营造和谐的沟通互动环境。基础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不断与学生沟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同时,思政工作者需要在协同育人时学习一些专业知识,才能拓展事业,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因此,将思政教育贯穿专业课全程,可以提高专业课教师和思政工作者的教育能力,促进基础教育工作者更新教学理念,为教育改革奠定基础。

(三)培养人才正确的价值观念。

学校最主要的功能是教书育人,所谓育人是为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人才积极健康成长。只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一定贡献,造福一方人民。因此,培养人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思想观十分重要。思政教育的主要价值是培养人才正确的价值观念,专业课教师和思政工作者要注意协同合作,将专业课与思政教学充分融合,才能促进素质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为人才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策略

(一)构建协同育人的互动平台。

学校可以经常举办一些科技竞赛,不但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还能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成长。思政教育工作者和专业课教师可以深入合作,将科技竞赛作为协同育人的载体,通过竞赛加强交流,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竞赛发挥育人优势,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竞赛发挥专业优势,学生通过参加竞赛可以提高思政内容掌握能力和实践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同时,基础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竞赛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强化育人的有效性,使彼此之间配合得更默契。

学校还可以构建多媒体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完善平台中的思想政治内容和专业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不但能提高学习能力,还能强化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专业课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使网络平台内容更充分完善。思政教育工作者和专业课教师还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建立学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途径。例如建立微信公众号,增加师生互动,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号进行互动,实时信息共享,不但能活跃教学氛围,还能为学生和教师之间增加话题,形成线上线下共同育人模式,促进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共同发展。

基础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学校加强党团建设,加深党对学生的影响。可以选取一些优秀学生团队加入党团建设队伍,这些学生可以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帮助教师开展教育工作,为教育发展做出努力。同时,在建立学生党组织时,不断吸收优秀学生代表,增强学生党组织的影响力,才能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思政学习中。

(二)加强互动构建专业育人团队。

目前我国学校的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属于不同管理体制,因此,二者相互合作可以互补,探索更多的育人途径。学校需要定期对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强化协同育人理念,才能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促进协同机制发展。基础教育工作者可以积极参加思政课题研究,不断更新思政理念,促进协同育人机制发展。随着教育不断发展,教育部门和基础教育工作者都已经认识到只有培养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才,教书才有意义。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可以打造一支育人队伍,为学生提供良好榜样,学生才能以德立身、以理服人。

(三)建设健全协同育人规章制度。

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需要完善制度作为保障,促进协同育人机制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鼓励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深入合作,二者合作情况可以纳入评价体系,优先提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出的教师,这样教师才会加深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努力将思政教育贯穿专业课全程。同时,在考核机制中还可以增加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学生、教师对教师的评价,学校可以通过评价,了解思政教育工作者与专业课教师的融合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协同育人機制发展。

学校还可以鼓励专业课教师和思政工作者共同建立协同育人的科研团队,并对先进团队及个人进行表扬和奖励,这些科研成果会成为教师评定职称时的重要考量,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促进协同育人机制发展。只有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才能为协同育人机制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和育人,二者同等重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充分融合,不但能促进协同育人机制,还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关乎国家百年发展大计,学校一定要重视思政教育,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才能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在专业课中加入思政教育内容,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娅.课程思政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实践探索——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1):202-203.

[2]刘海龙.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06):114-115+145.

[3]刘薇.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探讨——基于湖北某高校的问卷调查数据[J].管理观察,2018(36):124-127.

[4]许琼波.基于协同育人机制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某高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37):225-226+253.

[5]王岩,王静.信息时代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J].中国科技论文,2019,14(07):833-834.

基金项目:河北中医学院2020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ba-9)。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简述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优势和工作要点
工科院校专业课教师实践培训探讨
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下专业课教师的机遇与挑战探讨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专业技能课程“两课”评比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