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1-08-06岳升平黄映晖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北京市现状

岳升平 黄映晖

摘要 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于推进首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以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北京市农业龙头企业在经济效益、社会服务、联农带农、产业扶贫和农业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存在新型业态占比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以及绿色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笔者以2019年北京市142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为样本,从总体规模、行业类型、社会化服务水平、利益联结机制、参与产业扶贫情况及农业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北京市农业龙头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 农业龙头企业;现状;问题;对策建议;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3-0229-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3.05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eading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n Beijing

YUE Sheng ping, HUANG Ying hui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Research Base of Beijing New Rural Construction,Beijing 102206)

Abstract The leading enterprise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Beij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recent years, Beijings leading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economic benefits, social services, joint agriculture with agriculture,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agriculture,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proportion of new formats, insuffici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low level of green development. Taking 142 key agricultural leading enterprises in Beijing in 2019 as sampl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overall scale, industry type, socialized service level, interest linkage mechanism, participation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agri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so as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Beijing agricultural leading enterprises.

Key words Leading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Beijing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農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1-4]。龙头企业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骨干力量,对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北京市作为首都,其农业重点龙头企业承担着保障首都农产品供应、稳定农产品价格以及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责任。当前,在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背景以及新冠疫情蔓延、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严峻形势下,各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机遇,因此,对于北京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研究,学者们根据各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和成效,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对策。王晓等[5]、孙月星等[6]、蒋智伟等[7]、翁锦龙[8]、郑建伟[9]、李林花[10]分别阐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北省、湖南省、广东省莆田市、山东省泰山区及青海省平安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发展规模、经营类型及模式、基地建设、品牌竞争力及科技研发能力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从产业链条短、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融资难度大以及产能过剩等方面指出现存问题,并提出符合以上各区域产业特点、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笔者从样本企业的总体规模、行业类型、社会服务、利益联结机制、参与产业扶贫情况等方面对北京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首都农业龙头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及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深入提供支撑。

1 北京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1.1 总体规模基本稳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从总体规模来看,2019年北京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共142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99家。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总额为13 084 346.71万元,企业平均固定资产净值为92 796.79万元,固定资产净值基本与上年持平;企业上缴税金总额为2 347 302.26万元,也基本与上年持平。

从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看,北京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绝大部分指标数据优于2018年,且电子商务销售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19年,企业涉农营业收入总额为68 881 464.07万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4.9%。其中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为533 649.33万元,同比增长64.9%。企业净利润为1 553 726.96万元,同比增长4.2%;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率为4.37%,同比下降0.75%。企业负债合计为60 035 300.32万元,同比增长6.7%;资产合计为89 192 831.4万元,同比增长6%;企业平均负债率为47.23%,同比下降0.62%。

1.2 三大产业均衡发展,行业类型丰富多样

北京市重点龙头企业在三大产业中均有所涉及,且各企业的行业分布较广,行业类型丰富多样。从产业类型来看,涉及一产的重点龙头企业有57家,占比40.1%;涉及二产的企业有82家,占比57.7%;涉及三产的企业有41家,占比28.9%。从行业类型来看,有58家为种植及加工企业,包括蔬菜、水果、粮食、茶叶等,占比40.8%;有41家畜牧业养殖及加工企业,包括肉、蛋、奶等,占比28.9%;有4家企业为水产养殖及加工企业;有2家林业种植及加工企业;有37家企业为其他行业,占比26.1%。北京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见图1。

1.3 有序开展社会化服务,积极助力疫情防控

2019年北京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加工能力较强,服务水平较高。从主要农产品加工能力来看,2019年北京市重点龙头企业的粮食加工量为3 313.22万t,油料加工量为29.5万t,糖料加工量577.9万t,蔬菜加工量9.4万t,水果加工量101.9万t。生猪加工量690.1万头,活牛加工量6.7万头,活羊加工量200万头,活禽加工量530万只。肉类加工量95.2万t,原料奶加工量574.7万t。对于保障首都食品市场供应、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从企业服务能力看,2019年北京市重点龙头企业总贮藏储藏能力为799.5万t,其中冷藏冷冻能力为132.9万t,占贮藏储藏能力的比重为16.6%;企业运输能力596.7万t,其中冷链运输能力45.8万t,占比7.7%;企业开展社会化服务77.94万hm2次,服务农户数量为313.6万户。可见,首都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能力较强。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市众多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挥应急保障功能,以“战疫情、保供给、稳经营”为己任,多措并举保障首都“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企业在确保员工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克服各方面困难复工复产,并不遗余力地捐资捐物,自觉担负社会责任,实现社会效益。

1.4 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成效较为显著

随着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渐提升,产业化组织模式不断丰富,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日益紧密。各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订单农业、土地托管等方式,将广大农户联结在农业产业链上,既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又能够缓解农户与市场脱节问题,提升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从带动农户能力来看,重点龙头企业对农户及农民合作社的带动能力较强。2019年北京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为466.1万户,其中,全市重点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457.3万户,占全部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的98.1%。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4 590家。龙头企业对农户支出总额232.7亿元,占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收总额的93.9%。

从带动就业情况来看,2019年北京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从业人员总数为22.9万,其中农民从业人员数为11.3万,占比49.4%;企业支付的工资福利总额为138.3亿元,其中农民的工资福利总额为45.4亿元,占比32.8%。

1.5 大力開展产业扶贫,积极参与乡村产业振兴

随着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的不断完善,农业龙头企业逐渐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助力产业扶贫的中坚力量。从产业扶贫情况看,2019年全市重点龙头企业明确负责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227 0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从企业获得收入6 099元。企业与国家级贫困县合作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基地面积39 034.67 hm2。此外,龙头企业还通过采取订单帮扶、就业帮扶、爱心帮扶、“万企帮万村”等多种长效扶贫模式,助力农民脱贫增收,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担负起扶贫攻坚的社会责任。

同时,北京市重点龙头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强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等项目,在引领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产业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整体来看,全市共有3家企业参与了内蒙古、河北等地的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有3家企业参与了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项目;有18家企业加入示范园区,其中8家企业位于现代农业产业园或食品园内。另有65家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有34家企业运用智慧农业进行企业经营。

1.6 境外投资力度加强,农业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入

2019年,北京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强境外投资力度,且投资的范围不断扩大,农业国际合作取得明显成效。企业外资注资总额达855.81万美元,境外投资总额54 249.37万美元。投资的范围涉及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投资行业主要包括种植养殖及其加工业。

2 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存在问题

2.1 新型业态占比不高

如图2所示,142家重点龙头企业中,按业态门类划分,有79家企业为加工业,占55.3%;有22家企业为种植业企业,占15.6%;有18家企业为流通业企业,占12.8%;有14家企业为养殖业企业,占9.9%;有7家企业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不含电商),占5.0%;电商企业和休闲农业企业各1家,占0.7%。可见,北京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仍以传统的加工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电商、休闲农业等新型业态占比较低,产业融合度不高。

2.2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科技创新能力是促进农业龙头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北京市部分龙头企业仍存在科技研发投入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从科技研发投入来看,研发投入在2 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超过50%,有个别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几乎为零;从建设研发机构数量来看,共有22家企业拥有自建研发机构,占龙头企业数量的比重较低,仅15.5%。可见,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不高,致使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充分开展相应的产品研发、科技攻关项目,阻碍企业产品的产量提高和质量提升,不利于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2.3 绿色发展水平较低

从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牌建设情况看,全市龙头企业中有83家企业建有质检机构,有117家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企业所生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然而,仅有34个企业获得“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占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总数的23.9%,仍存在超过一半的企业未能获得“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从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情况来看,2019年北京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基地面积为6.26万hm2,仅占自建生产基地及订单生产基地之和的8%,可见,农业龙头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绿色发展水平较低,绿色生产能力亟待提高。

3 促进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发展农业新业态,培育龙头企业

发展农业新业态能够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其他经营主体相比,龙头企业在培育和发展新业态方面具有一定的资金和科学技术优势。各龙头企业应抓住互聯网时代的机遇,运用大数据、工业云等技术对产业链进行优化和升级。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平台,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企业智慧化生产、精准化营销,扩大自身规模,提高成本利润率,提升龙头企业的经济效益。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大力支持农业电商企业、休闲农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鼓励发展基础好、经济效益优、带动能力强的新业态企业申报重点龙头企业,并在政策上给予适度倾斜。同时,引导现有龙头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或为其他中小型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2 增强企业科技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科技强农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要素,科技创新能力能够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各龙头企业应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创新发展战略,根据企业所需,适度增加科研资金投入,依托首都的人才资源以及科学技术资源,引进新设备,应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以推动企业产品的产量提高、质量提升。此外,各龙头企业还应加强与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联系,注重科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市场推广,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劲引擎。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实施财政政策以及各项优惠政策,将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创新作为财政扶持的重点,保障农业龙头企业的平稳运行。

3.3 完善生产基地建设,注重绿色发展

农业绿色发展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首都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龙头企业在利用自建基地、订单基地开展农业生产时,应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对生产加工的全过程进行严格质量监管。各龙头企业应按照“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的要求,结合自身产品特点,进行相应的“三品一标”认证,加快推进企业绿色生产。同时,企业技术服务人员应深入生产基地进行实地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户的绿色生产水平和生态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尚武,刘勇,肖秀芬.当好新时代“三农”追梦人[N].湖南日报,2021-02-23(0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2-22(001).

[3] 胡立彪.为乡村振兴注入标准力量[N].中国质量报,2021-02-24(001).

[4] 魏萌.深度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资要率先起好步[J].中国农资,2021(6):3.

[5] 王晓,徐源,刘山.广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11):78,80.

[6] 孙月星,马学滨.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河北农业,2019(6):60-62.

[7] 蒋智伟.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18(11):295,298.

[8] 翁锦龙.莆田市涵江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0,14(28):28-29,35.

[9] 郑建伟.泰山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3):18.

[10] 李林花.平安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海农技推广,2019(2):43-44.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北京市现状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