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果蔬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
2021-08-06张春燕
张春燕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于果蔬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加大。但山西省果蔬农产品出现流通滞后,果蔬在流通过程中损耗严重,品质难以保证等问题。因此,优化物流模式,解决果蔬农产品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山西省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山西省果蔬农产品物流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存在的果蔬农产品物流模式,以及现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信息网络平台的“产-购-销一体化”的果蔬农产品物流模式设想。
关键词:果蔬农产品;山西省;农超对接;物流模式;“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6(b)--03
隨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新鲜果蔬类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由于果蔬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易腐性的特点,导致其不易贮藏、运输、销售,给物流环节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近年来,山西省已经初步形成了4个蔬菜主产区、5个优质苹果生产区、4个优质梨生产区等重点生产地,而目前山西省的果蔬农产品物流水平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
从1901年美国学者在美国政府报告中论述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因素开始,国内外学者开始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常丽娜等分析了果蔬农产品的物流特性,分析了建立果蔬冷链物流的必要性,提出了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1]。陈汉明等在借鉴国外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切实的国内果蔬物流的对策和措施[2]。孙琪恒等研究了辽宁省果蔬农产品物流,结合碳排放量测算,针对低碳背景下存在的问题,从政策保障、能源消费结构、运输方式、低碳技术和物流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3]。李超等采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了河北省的果蔬农产品冷链物流[4]。在对果蔬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中,Donaldson. W.A根据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阶段,把农产品物流分为哑铃型、T型、混合型和对称型农产品物流四种模式[5]。邢士宾借鉴日本、美国、荷兰等发达国家的物流模式,提出河北省果蔬类农产品物流应建立“B+B+B to C”的模式,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6]。王忠伟等对大湘西区果蔬类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运用DEMATEL方法,确定了影响大湘西果蔬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7]。
基于以上背景与文献分析,结合山西省果蔬农产品物流模式发展现状,本文进行了山西省果蔬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
1 山西省果蔬农产品现阶段物流模式
1.1 山西省果蔬农产品传统物流模式
现阶段,山西省已初步形成了由生产、批发、零售所构成的果蔬农产品货物输送体系。如图1所示,传统物流模式中,流通环节多,农产品的品质在一系列环节中下降,物流成本升高。
1.2 现阶段山西省果蔬农产品的物流模式
1.2.1 “农民合作社+批发商+终端零售”模式
这一模式中,农民合作社整合了分散农户,由其与批发商协商洽谈,又经过零售终端流向顾客。这个模式加入了农民合作社,从供应链的上游对果蔬农产品进行了整合,保护分散的农户利益不受损失,如图2所示。
1.2.2 “农超对接”模式
图3是农超对接模式,超市成为核心,合同的签订使农户避免了由于市场波动而引起的收益风险,超市可以确保果蔬农产品的供应,拥有竞争优势。
1.2.3 “订单农业”模式
“订单农业”是在传统的物流模式中引入了“龙头企业”。通过核心企业与分散的生产者签署协议,让其按照订单生产,避免了由于生产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利益损失,使收益得到保障,如图4所示。
2 山西省现行果蔬类农产品物流模式问题分析
2.1 以传统物流模式为主,参与主体协同运作效率低
首先,目前,山西省大力推行肉类食品的冷链物流,在果蔬种类农业产品方面仍多运用传统的模式。其次,山西省生产果蔬农产品的农户自身规模小而且比较分散;农村合作制度发展不健全;少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承担简单的运输业务。
2.2 缺少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流通加工技术落后
现阶段山西省果蔬农产品物流模式缺少第三方物流的加入,专门服务于果蔬的配送企业少之又少。同时,多数企业的加工技术还十分落后,农产品大多以初始形态在流通。
2.3 质检与监管力度弱,信息化水平低
首先,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低,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以及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其次,物流模式中信息流的不通畅,造成了农户生产的不确定性,还导致下游企业不能及时了解运输信息。
3 山西省果蔬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
3.1 物流模式优化构想
根据之前对山西省果蔬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分析,提出“互联网+”视野下的山西省“产—购—销一体化”的果蔬农产品物流优化模式,如图5所示。
3.2 优化的具体步骤
3.2.1 相关参与主体的优化
(1)供应主体:建立农业合作社,将山西省分散的果蔬农产品生产户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规避农户生产的盲目性。推动协议签订,提升果农及菜农等的种植积极性和协同性。
(2)物流主体: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核心,提供专业的运输及配送服务,同时,企业具有深加工、产品质量检测与监管、仓储、配送、信息更新等功能。
(3)销售主体:对农贸市场以及游走商贩推行一致的管理体制,引入一致的定价及经营等超市管理理念,从而实现果蔬农产品市场的“农超对接”,使顾客获得满意的消费服务。
3.2.2 物流节点层次的确定
山西省有11个城市,彼此间果蔬农产品的生产消费状况以及物流网络设施布局存在差异,需要构建多层次的物流节点网络。本文将采用SPSS软件,应用分类效果好、应用广泛的Ward法。以2019年山西省水果农产品物流状况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将各指标标准化后,以新得到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果蔬物流节点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太原为第一层次,建设相对规模最大的果蔬农产品物流中心,满足全省以及对外的物流服务;运城、晋城、朔州、阳泉4个城市为第二层次,建设二级的物流中心,满足市内以及市与市之间的物流服务;余下的忻州、吕梁、晋中、大同、长治和临汾6个城市为第三层次,建设三级物流中心,进行市区内以及与上一层次物流节点的联系。
3.2.3 果蔬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中心设计
物流中心是本次山西省果蔬农产品物流模型优化研究的核心,设计结构如图6所示。
(1)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设计
完善网络结构,改善输送设施,优化输送线路,选择最佳的输送工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运输;要加强对仓储环境温湿度的控制,保存果蔬在消费前的使用价值;通过加工处理,进行果蔬的保质增值;通过冷藏冷冻技术将果蔬配送到下一级销售主体。
(2)信息管理平台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创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处理,使供应链上每一个主体都可以查询相关信息,实现生产端与销售端间的信息共享,并实现果蔬农产品全流程溯源,为顾客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
4 结语
本文在分析山西省果蔬农产品物流模式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从“互联网+”角度出发,建立了适应山西省发展的“产-购-销一体化”的果蔬农产品物流模式,提出对参与主体进行优化,并采用聚类分析的办法,划分物流节点层次,在此过程中没有考虑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很多问题只是做了简单分析,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常丽娜,韩星.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果菜,2015,35(02):5-10.
陈汉明,曹爱萍.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09):64-66.
孙琪恒,杜文龙.辽宁果蔬类农产品低碳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14,33(09):221-223.
李超,刘翠娟.基于SWOT分析的河北省果蔬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14(01):124-126.
DondldsonW. A Inventory replenishment policy for a linear trend in demand:an analytical solution[J].Operstional Research Qurderly,1977(03):663-670.
邢士宾.河北省果蔬类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5.
王忠伟,胡丽辉.大湘西区果蔬類农产品冷链物流影响因素评价[J].物流技术,2015,34(07):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