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寻单位“1” 助力自主学习
2021-08-06夏红梅
夏红梅
摘要:单位“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运用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而单位“1”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学会简单有效的确定单位“1”的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单位“1” 解题能力 自主学习
单位“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贯穿于小学学习的不同阶段。学生在三年级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又在五年级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在六年级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知道单位“1”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单位“1”目前却没有形式化的定义,只有存在于分数教学中的描述性定义。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对于单位“1”的界定与理解方面存在难度。因此,加强对单位“1”的认识、总结出简单有效的确定单位“1”的方法,对学生自主解题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浅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对单位“1”的确定方法和实际运用中的几点做法,具体如下。
一、着眼分数意义,建立单位“1”表象
在初步认识分数时创设情境:小猴过生日,请来他的三个好朋友一起吃蛋糕。把一个蛋糕平均切成4块,每个人分得多少?(1块)用分数表示呢?14三个好朋友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34为什么都是四分之几呢?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体会数学,形成对单位“1”的初印象。
二、抓住关键字词,揭示单位“1”内涵
(一)“的”的妙用
在学生对于单位“1”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一步探讨:每个好朋友吃了这个蛋糕的14,这里的14是谁的14?(一个蛋糕)也就是单位“1”的14。追问:这个蛋糕的14是什么?(吃了的部分)这句话就可以表达为:
一個蛋糕+“的”+分率→吃了的部分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上题关系句可以写成:
一个蛋糕×14=吃了的部分
单位“1”就是分率前面关键字“的”前面的量。通常两量之间还有“是”“相当于”“占”等关键词,组成“是……的+分率”“相当于……的+分率”“占……的+分率”等关系句。那么“……”位置的量就是单位“1”的量。当学生能根据单位“1”的特殊位置找到单位“1”时,我们再及时补充几个相似的关系句让学生练习,加强学生对单位“1”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二)“比……多……”“比……少……”关系句中的单位“1”
在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中,经常出现“比……多……”“比……少……”关系句,如:甲比乙多(少)14。若乙为4份,甲比乙多14时,甲就是4+1=5份,甲是乙的54(1+14);甲比乙少14时,甲就是4-1=3份,甲是乙的34(1-14)。转化为第一种“的”关系式可知“乙”是单位“1”的量。“乙”在关系式中处于“比”与“多(少)”之间,由此认定:此类关系句中“比”与“多(少)”之间的量就是单位“1”的量。
(三)寻找特殊句子中的单位“1”
在具体的解决实际问题中,关系句里并非都有标志性的词。因此,我们还需要对这些数量关系式仔细分析,在保持原来题意不变的前提下在句中添加一些标志词。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51第2题:一桶油用去35,正好用去12千克。这桶油重多少千克?其中找不出表现两量关系的标志词,给单位“1”的判断增加了难度。应抓住“一桶油用去35”这句关系式。它包含“一桶油的重量”和“用去的重量”两个量。分率前面是“用去”,学生很容易误认为它就是单位“1”。如果问一问:用去谁的35呢?很显然是“这桶油”,再使用添词法将“一桶油用去16”这句话补充为“一桶油用去的占(这桶油的)35”,这样关系句中分率前有了标志性词“的”,很容易判断出一桶油的重量就是单位“1”所代表的量。
三、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单位“1”
(一)帮助画线段图
在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常用到线段图,一般情况两量相比较时,先做单位“1”的量,再做与单位“1”相比较的量。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33第10题,单位“1”的量是足球的个数,作图时先做表示足球个数的线段。如下图:
(二)表示比较量的分率
在解决稍复杂的分数乘法或百分数实际问题中,准确找出单位“1”的量后,还要求做出比较量所对应的分率。这里一般分为两种情况:①比较量比单位“1”量多ab(或x%)时,它所对应的分率为1+ab或(1+x%)。②比较量比单位“1”量少ab(或x%)时,它所对应的分率为1-ab或(1-x%)。
(三)分析数量关系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33第10题:皮球的个数比足球多25。在练习中学生很容易把数量关系写成:足球的个数×25=皮球的个数。先分析:皮球的个数比足球多了谁的25?根据前面介绍:“比”和“多”中间的量就是单位“1”,很显然是“足球的个数”,所以关系式就补充为:皮球的个数比足球多了(足球的)25。
在“比……少……”的关系式中,“少”就是“-”的意思,“比”和“少”中间的量就是单位“1”,如“蓝鲸的速度比海豚慢310”,此关系式扩充为“蓝鲸的速度比海豚慢(海豚速度的)310”。
得到:海豚的速度-海豚速度×310=蓝鲸的速度
(四)判断运算方法
关于用乘除法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运用何种运算方法解答呢?
1.求比较量
(1)单位“1”的量×比较量对应的分率。如:同春小学去年有16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8,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就是求比较量是多少。用单位“1”的量“去年的班级数”乘以今年的班级数所对应的分率1+18。
(2)单位“1”的量+单位“1”的量×分率。根据分析,得出数量关系式:去年的班级数+去年的班级数×18=今年的班级数。
2.求单位“1”的量
(1)比较量÷对应的分率。如:一件毛衣现价54元,比原来降价10%,原价多少元?求“原价多少元”就是求单位“1”的量。用比较量“现在售价”除以它所对应的分率(1-10%),即:54÷(1-10%)=60(元)。
(2)解方程。分析数量关系式“比原来降价10%”补全为“(现价)比原来降价(原价的)10%”,单位“1”的量是“原价”,根据关系式得到:
原价-原价×10%=现价
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设它为x元。方程列为:x-10%x=54,解得:x=60
另外,抓住单位“1”,对解答有关两量比较的文字题同样实用。
如:①16比( )多60%
②( )比16多60%
这两题已知部分完全相同,只是问题的位置不同,初学者很容易混淆。然而掌握了单位“1”所处的特定位置和前面介绍的判断计算方法,可知“比”与“多”之间的量是单位“1”,第①题单位“1”是未知的:16÷(1+60%)=10。第②题单位“1”是已知的:16×(1+60%)=25.6。
又如:①16比10多几分之几(百分之几)?解:(16-10)÷10=60%
②10比16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解:(16-10)÷16=37.5%
第①题中的10是单位“1”,第②题中的16是单位“1”。在计算中,单位“1”都做除数,两题的比较量都是16与10的差,即用大数与小数的差做被除数。尝试总结这类题的解法为:大数与小数的差除以单位“1”的量。
單位“1”在小学数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答中起着重要作用,准确找出单位“1”并灵活运用能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但在实际解决具体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不能只单纯考虑单位“1”的特征,而忽略题意。应该把求单位“1”的方法融入学生创新思维与主观能动性中,拓展学生数学思维,让学生在解题中更全面透彻地考虑问题。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教学室,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教学编写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师用书.六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余德华.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浅见[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15(2).
[3]许云根.“单位1”教学点滴[J].新课程学习,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