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分析及思考

2021-08-06彭思维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中央银行金融危机货币政策

彭思维

摘要:历次金融危机对全球政治经济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金融危机发生时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金融危机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通过研究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缺陷,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一、引言

周期性的金融危机已成为世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从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至今,全球金融危机发生越来越频繁,危害程度不断加大。由凯恩斯提出宏观调控理论到货币学派的兴起,无数经济学家积极提出解决金融危机的理论方法,各国中央银行不断改革调整货币政策,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的中国,防范和治理金融危机的重点即是选择适宜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体情况的货币政策,力求货币政策发挥更有效的平滑经济周期,防范和治理金融危机,促进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作用,以达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央银行应警惕金融市场的“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2008年金融危机简析

从2000~2006年美国货币当局为了刺激并保持经济增长,进行了多次连续降息,形成了三个主要风险点。一是大量在实体经济无法寻觅到较高收益的廉价货币涌入房地产市场,使得房地产市场出现大量泡沫;二是金融企业为了规避监管创造大量金融衍生品,金融创新改造高风险、流动性差的资产证券化等方法提高收益率;三是市场投机氛围严重,高杠杆运营广泛。金融创新产品将银行、保险、基金、证券公司等国内国际纷繁复杂、数目庞多、领域广泛的金融企业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超长的风险传导链条,整个经济金融领域进行了风险共担。

畸形的资产价格、规避监管和信用评级舞弊的金融创新产品、过高的杠杆率、市场浓郁的投机氛围形成了巨大的系统性风险。最终因为利率上升,次级贷款还款人信用较差、收入有限,合并房地产市场的降温诱发了次贷危机的爆发。大批抵押贷款人房贷利息因浮动利率的上升无力支付,而恐慌性抛售房产导致房价进一步下挫,使其陷入债务违约和个人破产。购买了大量次级贷款的金融企业巨额亏损,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等当时美国前五大投行中三家破产或被收购,世界各国金融企业因投资美国市场证券化资产蒙受损失,金融危机引发的股市危机,投资者信心骤降、情绪极度恐慌导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导致社会信用快速收缩,资产大幅减值,金融产业衰退引发企业融资困难、消费者消费减少、居民收入减少造成需求供给和投资减少,引发经济危机。

我国金融机构投资美国金融创新产品数额不多,直接损失较小,但中国的出口导向性经济遭受美国及欧洲国家消费锐减的影响严重,美国为起始点的金融危机通过进出口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了消费乏力以及产能过剩的问题。再者,由于美元走弱,导致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造成了输入性通胀。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导致经济增速减缓,价格持续上升,我国经济出现了类似“滞涨”的经济困境。在面对国际经济持续疲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经济形势,我国政府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征程,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不断为推进供给侧改革、利率人民币市场化改革、资本市场改革注入强劲动力。

三、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一)主要货币政策措施

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国中央银行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采取了多样化的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信用控制,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信用引导、公开市场业务等。

1.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再贴现率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相对较高,中央银行在过去常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10月、12月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15.5%。中央银行分别在9月、10月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之后几个月中央银行曾多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中央银行对再贴现利率也进行了调整。

2. 信贷政策

通过下发政策要求改变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引导资金流向民生工程等重点工程投资,并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提高对廉租房等普通住房消费信贷支持。

3.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一是中央银行减少央票发行规模和频率,2008年四季度央票发行相比一季度减少了14110亿;二是调低正回购操作利率,截至2008年年末,1年期央票正回购利率比年内最高值下降240个基点;三是回购央票增加流动性。

(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1. 經济增长

在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2007年我国GDP增速为14.2%,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我国GDP增速仍保持9.6%的高速增长,2009年进一步下降至9.2%。到2010年世界经济逐渐受危机影响减少,增速缓慢恢复到10.2%。

2. 就业水平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失业率有所上升,2007~2010年我国城镇失业率为4%、4.2%、4.3%、4.1%变动情况基本与经济增长情况及金融危机发展情况呈正相关。金融危机使得我国众多中小型外贸企业倒闭,造成失业率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3. 物价水平

2007年和2008年我国CPI为4.8%和5.9%,但2009年CPI出现负值为-0.7%,物价水平在金融危机期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出现了从输入性通胀到经济危机导致供求萎缩的物价下降的变化。

猜你喜欢

中央银行金融危机货币政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中英央行资产负债表差异比较研究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分析
对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思考
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