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2021-08-06飞扬
飞扬
为你读诗——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诗经·秦风·渭阳》
回放,原来这首诗是这么来的
据说,孔子曾经整理过一部305首诗歌的总集《诗经》(后人又称之为《诗三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这部诗集跨度很大,上至西周初年下到春秋中叶,既有民歌(风),又有贵族音乐(雅),更有重大场合,比如祭祀时才演奏的音乐(颂)。其中“风”部分就有这篇《秦风·渭阳》。据称,这首诗是秦康公送别舅舅重耳时写的(秦康公的母亲是重耳的姐姐)。
那一年,在国外流亡许多年、吃了很多苦的重耳终于可以回晋国,而且还是去当王,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儿啊!然而,他的外甥秦康公(当时还是太子)此时此刻,却有千言万语,无法尽说。他很高兴,所以送给舅舅车和马。然而,他不由地又想起已经去世的母亲——俗话说“娘亲舅大”,舅舅可是母亲的娘家人,舅舅这一回国归位,显然,对秦对晋对自己都好。于是,他又选择了“琼瑰玉佩”这些纯洁温润又贵重的礼物赠给舅舅……
玉的味儿都是历史
在众多的奇珍异宝中,秦康公认为“玉”属于必赠系列。这不仅仅是他的选择,也是很多人,哦,不,是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喜欢的选择。玉,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美丽而又古老的石头,还是一种专属于中国的文化——玉文化。
考古学家曾挖掘出新石器时期的玉器,那时候的它们仅仅用作工具。渐渐的,玉器从工具变成了装饰品,这显然得益于它们历经时间打磨的美丽、温润和坚硬——玉石大多来源于地面之下几十千米深处的高温岩浆。这些岩浆通过缝隙渗透至地球表面,冷却成石头。其中,有些元素经过漫长的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慢慢结晶成了玉。
玉也因此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字之一。在甲骨文里,“玉”看起来像一根绳上串着三片薄薄的宝石,绳头还打了结,字的本意是用丝绳串起来的珍玩宝石。
由于美丽和制作不易,玉器渐渐成为贵族的财富象征,帝王在分封贵族、奖励大臣时总也有着玉的身影。空口无凭,有物为证——妇好(商朝帝王武丁的妻子)的墓中足足出土了755件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玉器,不难想象,妇好活着的时候拥有的玉更多。
但是,说起对玉贡献最大的,还是孔子。他老人家不仅整理《诗经》,忙于周游列国、教书育人、传播治国理念,还对玉十分推崇,在百忙之中仍不忘将玉石的一些属性和君子的品德一一对应,比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比德于玉”……让大家爱玉爱得清楚、明白,有理论、有依据。
再后来,推崇玉的儒家文化大行其道,绵延不断,再加上制作工艺的不断精进,玉渐渐成了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市井白衣的心爱之物。在汉朝,有相当一段时间里,皇帝和高级贵族去世之后甚至都要穿金缕玉衣。这实在太奢侈太浪费了,后来被曹丕废弃。玉慢慢地向随身装饰和摆放雕件两个方向发展,偶尔还兼职趋吉避兇。当然,更偶尔的也有,比如贾宝玉出生时嘴巴里就含了一块玉,以证明自己出身不凡,不过这是小说家之言。而比小说家更有想象力的是元朝的忽必烈,他曾命工匠用整块大玉雕刻了一个巨大的玉器:渎山大玉海。这个玉器就像超级大浴缸一样,重3吨半,高70厘米,深55厘米,可盛酒3000多升,里里外外还雕刻了很多种动物,比如龙、螭、羊、鲤鱼、蚌、马、兔……忽必烈用它来装酒请客!现在,这个玉器还摆在北京法源寺呢。
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甲骨文中的“玉”字
金缕玉衣:我来自西汉
东坡肉石,你能看出这是一块玉吗
啃松果时间——
清朝皇帝乾隆是玉的超级fans,不仅吃穿用度都有玉,而且给儿子起名也忘不了玉:他的17个儿子中,有16个名字都带有“斜玉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