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马甲”传承红色基因
2021-08-06
开学伊始,在六一中队本学期的第一节少先队活动课上,我用红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志愿者”三个字。我没有渲染它的分量与意义,而是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你知道它的意思吗?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队员们争前恐后地回答,“志愿者是白衣天使”“志愿者是抗洪战士”“志愿者是穿红马甲的人”……从疫情到洪灾,从一线人员到支援群众,从新闻到生活……我没想到,同学们竟然知道这么多。
为了更好地体现少先队活动的自主性和实践性,明确活动主题后,我设定了不同的任务,队员自主组建小队,自主策划和组织,充分给予他们动手、动脑、动嘴、动情的机会;同时分发了《我的志愿记录成长手册》,在手册的设计上,除了常规的“时间”“地点”“人物”,我特地添加了“活动感受”,鼓励他们在身体力行后积极感受领悟,进一步强化活动的意义。
两周后我们再次相聚。以“传承红色基因,从穿好红马甲做起”的主题队会拉开了帷幕——
知的渗透
第一环节,要让队员们明白什么是志愿者、志愿者的由来以及志愿者的意义等。“志愿探索小队”图文并茂地向我们普及了志愿者的相关知识。小队长康崔岳首先播放了《中国志愿者》宣传短片,利用文字和图片向全体队员讲述了中国志愿者及其发展历程——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共青团中央1993年底决定实施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有效辅助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亿万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实践,广泛传播志愿精神,志愿服务已成为最受欢迎的青春时尚。
队员们看得认真,听得仔细,眼睛里充满了崇敬与神往。
情的融合
知易行难,而少先队活动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知行合一。同时,红领巾寻访活动是少先队实践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我将第二环节设计为寻访。“志愿寻访小队”寻访身边的志愿者,了解他们的“志愿者”事迹,然后用PPT带我们回顾了我校志愿者的足迹。队员夏张冉回忆道:“发洪水的时候,咱们学校的老师们都为灾区固镇捐款。我妈妈是老师,她也捐了。妈妈还说,学校用捐款购买了生活物资,高校长和几位老师一起亲赴灾区发放。”
一张张幻灯片、一幅幅画面、一段段视频,队员们在观看中,感知、感慨、感悟,或自豪,或振奋。
队员王欣情不自禁地说:“志愿者是一个骄傲的名称,志愿者行动神圣而高尚。我们也应该接过这一棒,践行志愿者精神,做新时代好队员。”
行的内化
实践体验是真正让队员们“动”起来、“活”起来的少先队活动形式,“志愿实践小队”带着任务出发,收获满满。
第三环节,“志愿实践小队”在小队长的组织下分小组、多角度、声色并茂地进行了“我的志愿服务记录分享会”——
“红领巾创城小卫士”实践小组带着扫帚、拖把上了台,向队员们介绍他们两周以来的实践感悟。队员陈诗薇说:“我在家里没怎么干过家务。这次和大家一起打扫校园,我get了好多干活小技巧。其实,这些事情一点都不难学。”
“红领巾光盘小监督”实践小组讲述了他们在校园监督、评选“光盘小达人”的经历,他们说:“不算累,就是有点难受:明明肚子很饿,吃饭的时候还得去监督别人。但一周下来,看到食堂的剩菜剩饭越来越少了,也很有成就感。”
意的深入
作为少先队大家庭的一员,辅导员的经历和体验会让队员们更加信服。于是我向他们讲述了我与志愿者的故事:上大学时,想参加援疆援藏的支教活动,因为身体的原因,爸爸妈妈不允许我去。后来,我渐渐明白,其实志愿活动不分大小,不分远近,更与我有没有穿上红马甲没有必然联系。如今,每年春运,我都报名去火车站帮忙,帮旅客拿一下行李,帮宝妈逗一下宝宝,帮爷爷奶奶指一下路,哪怕只是帮忙撑了一下伞,我都会觉得自己的这一天有了意义。
三言两语,既不生动也不深刻,但却落进了队员们的心里。忽然,队员张硕站了起来,他说:“我明白了!不是穿了红马甲才叫志愿者。只要有服务的心,志愿活动无处不在。比如我昨天捡了一张糖纸扔到了垃圾桶……”
他的话很朴素,却真挚得可贵。
活动的最后,为了进一步增强队员们的志愿精神,我开展了激励性的争章活动。队员们投票决定把爭夺“红领巾志愿者章”作为中队的特色争章活动,以《我的志愿记录成长手册》为抓手,累积参与志愿活动的次数,评选“志愿者章”,使志愿行动常态化。随后,中队长呼吁在全校发起“争当红领巾志愿者”的倡议,号召全校队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弘扬志愿精神。
整个少先队活动课,我牢牢把握少先队活动的自主性、教育性、实践性与趣味性,放手让队员们在探索、寻访、实践、汇报等活动中,自己去感知、感受、感悟。当然,课程只是开始,未来,我们将在活动中继续穿好“红马甲”,把红色基因温暖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