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单元教学策略初探
2021-08-06石小玲
石小玲
习作单元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殊单元,在编排上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重表达,重运用,接地气,富有生活气息,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一大特色。那么,该如何用好教材,教好习作单元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聚焦编排意图,明晰语文要素
习作单元以习作为中心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注重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体现年段特点,强调读写的紧密联系。聚焦编排意图,明晰语文要素,可以帮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明确目标,有效进行习作教学。
1. 纵向訓练,螺旋上升。螺旋式的编排创新是统编教材的最大突破。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总共编排了八个习作单元,围绕习作关键能力进行语文要素的落实。习作单元的编排意图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 整体推进,和而不同。习作单元以培养学生的关键习作能力为主线,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习作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单元的整体意识,又要落实各个部分的训练重点,做到整体推进,和而不同。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是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中体会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则重在勾连生活经验,总结梳理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习作例文加深对本单元所习得的表达方法的体会,从而完成本单元的习作实践,发展习作能力。
3. 习作单元与单元习作相辅相成。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呈现“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三年级重在观察与想象;四、五年级写作题材丰富多样,渗透写人状物、写景以及说明文等内容;六年级则重在强调选材上的精益求精,表达上注重真情流露。统编教材除了在习作单元进行习作训练外,在其他普通单元也都有习作任务,对习作达成的目标都有明确的要求。如写人的作文: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习作要求——体会习作的乐趣,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四年级下册“习作:我的‘自画像”,习作要求——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写之前想一想外貌、性格、爱好和特长,用上事例。六年级上册“习作:有你,真好”,习作要求——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由此可见,统编教材选择的习作内容比较接近学生生活,每个阶段要达成的目标一目了然,因此要紧扣目标进行有效训练。
二、落实语文要素,教好习作单元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明白了教材编排意图,明晰了语文要素之后,如何实现教学目标,使语文要素落地生根呢?
1. 统整目标,促进要素达成。教师要让学生先预习整个单元,让他们明白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培养他们的单元整体意识。如六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写这类型的作文呢?首先,让学生明确本单元两篇课文的主要表达特点。然后,让学生明白:《匆匆》这篇课文是直接抒情,体会朱自清是怎样描述日子匆匆而过的那种心情,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那个星期天》贯穿全文的是间接抒情,体悟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接着再引导学生将这两篇课文进行对比,从整体上认识本单元表达情感的两种方式,明白本单元习作就是表达真情实感。在学生领悟表达方法后,再教授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2. 随文练笔,体会语言表达特点。最好的习作教学方法就是读写结合,在读中悟,在写中实践,而课堂小练笔是完成读写结合的最好形式。在习作单元中,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习作例文,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都容易与学生达成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找到读写结合点,借助练笔的契机,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时,教师要紧扣语文要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如《夏天里的成长》属于精读课文,围绕“有生命的事物、无生命的事物以及人的成长”这个中心来描写夏天里的万物成长快。在达成这节课的阅读目标方面,笔者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围绕中心句来写的表达方法和长短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安排了两个小练笔。《盼》这篇文章紧扣“盼”这个主题,从“盼下雨—盼外出—盼雨停—盼成真”几个方面,选取不同事例来写,一波三折,呈现情感起伏的变化过程。当品析完“盼外出”母女精彩的对话环节后,笔者相机随堂练笔,让学生试着写一写:“你想养一只小狗,你会用什么方法让父母答应?”引导学生从“养狗的好处、展示可爱的狗的图片、交换养狗的条件”等方面写出“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过程。《盼》这篇课文的句式很有特点,长短句让画面鲜明,读起来有韵律,文字更美了,中心更突出了。有的学生这样仿写:冰雪融,溪水清,鱼儿在水里欢快地嬉戏。花儿红,草儿绿,绿叶枝头冒出了嫩芽。
3. 迁移运用,总结写法。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还体现在上下册之间的习作语文要素存在着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上下册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明确训练重点,提高习作能力。另外,同一种写作方法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还要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写事类习作训练目标分布在三到六年级的教材中,每次都侧重于某一方面写事的关键能力的训练。如三年级下册的“发挥想象写故事”,四年级上册的“把一件事写清楚”,六年级下册的“回顾事情经历,回忆当时的心情,写出真情实感”。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迁移运用之前所学的习作方法,让训练目标和表达技巧相辅相成,从而落实语文要素,让学生真正学会写作。
4. 导评结合,落实语文要素。在习作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回忆课文及习作例文在选材、言语表达、谋篇布局等方面的写作方法。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写作方法,知道作者是通过动作、外貌、语言、心理活动及侧面描写来体现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些人物的鲜活形象。学生在习作实践中运用教师指导的方法进行习作,可以精准发力,更好地完成本单元的习作目标。习作写好后,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然后与同学分享,互相评改;最后教师选取典型范文在全班讲评,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提出修改意见。通过导评结合,真正落实语文要素。
习作单元是统编教材在编排上的一个创新,承担着从读到写的桥梁作用。教材是固定的,但教无定法,教师应遵循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立足学生发展的特点,精准发力,有效教学,让学生习作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六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