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践“教—学—评一致性”
2021-08-06林自然
林自然
课程专家崔允漷教授从理论分析的视角概括出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三因素结构,也就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课堂的评达成一致性,评不再是在教学之后的环节,评价任务的设计应围绕所确定的目标进行,在各教学活动中设计相应的评价任务链,使评价存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学—评一致性”作为一种高效课堂教学的教育原理,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实践。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实践“教—学—评一致性”?笔者从教学设计形成两个“意识”和教学实施生成三个“一致”方面作了一些思考、实践。
一、教学设计形成两个“意识”
1. 把守“目标”这一核心意识。
目标是课程和教学的核心,明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有了这一核心意识,教师的教学行为才有依据和评判的准则。只有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学、评才可能一致。对于较为感性的美术课堂教学而言,更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学习目标,应该强化“目标”这一核心意识,让其他一切都围绕目标而展开——教师的教是帮助学生达成目标的活动指导,学生的学是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评价的使命是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如人教版“点的集合”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对“点”这一元素的学习,增强对“线”与“面”这两种元素的認知及运用,让学生知道点、线、面三元素不同的形态和组合可以创造神奇多样的美术作品,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进行创作打好基础。因此,本课的目标应设定为:知识与能力方面——学习点是什么,认识点在造型中的美术语言,初步感受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教、学、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媒材学习点的表现,提高创造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不断提高用点的语素来表现作品的兴趣,不断增强积极探索的创造意识,不断积淀用美术语言来美化社会生活的愿望。
2. 提高“达标”这一评价意识。
“有目标就该有评价”,“有评价就该指向目标”。对于小学美术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一清晰地呈现评价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二在学生完成任务时及时地收集信息,动态地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三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组织评价、指导,有效地推进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
如湘美版三年级上册第6课“新发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将蔬果以一种不常见到的状态呈现,从而提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认识各种肌理结构,并通过联想添画进行再创造。教学时,教师除了可以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导入“水果忍者”的游戏视频,引导学生发现新视角外,还要落实好评价任务,引导学生认识剖面的特点,进行联想。通过这个环节,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部分。接着可以通过教师示范、视频展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蔬果剖面的拓印法,并让学生根据画面进行联想添画,丰富学生对同一种蔬果剖面的联想,从而进一步促成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作品,上台展示,围绕着“教学目标”完成“评价任务”——由作者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用什么蔬果拓印的,花纹像什么,进行了怎样的添画……由其他学生点评,说说是否喜欢这幅作品,原因是什么,好在哪里,不足又在哪里。最后,教师进行鼓励式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此体现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堂课的设计符合“教—学—评一致性”,在推动教、学、评一致性的过程中,促进教学目标更好地达成。
二、教学实施注重生成三个“一致”
1. 生成学、教一致。
“教学”即“教与学”,教是为了更好地学,没有学也无所谓教,教与学彼此相融相合。学、教一致性就是在目标的指引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相匹配。例如,“点的集合”一课第二个环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体会“点”是什么,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点的不同形态,这是知识目标达成层面的。我们再看能力目标达成层面的教学交往。课堂的第四个环节是让学生了解了点的排列有大小、疏密、色彩几种方式后,学会运用这几种方式的排列来表现。这个环节的教学交往,是通过用坚果让学生按照大小、疏密、色彩几种方式来体验点的排列方式,进而让学生运用以上的排列方式,自主地表达创意图形。在造型练习中,学生学会了运用几种方式来表现,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这个环节的学和教是一致的。
2. 生成教、评一致。
教了而没有评价,就不知道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为哪般,教的效果怎么样,学生是否学会,学会了多少等,就会迷失了教学的方向,教与学成了“两张皮”。我们应该做到,所教即所评,所评即所教。依旧以“点的集合”一课相关的教学交往环节为例。在本课的过程性评价中,针对分组的学生群体,用坚果按照大小、疏密、色彩等形式排列的情况进行点评,体现了所教即所评。当学生进一步运用以上排列方法来进行点的表现时,教师分别指出学生用点表现的大小方式、疏密方式、色彩方式,也体现了教、评的一致。从本课的终结性评价看,课堂的第六个环节,也就是习作展示评价的环节,展示与教学的内容是一致的。展示也是一种评价,可以说这里的教与评也是一致的。但是,接下来师生互动的口头评述就不太一致了。这里仅仅体现了点的大小、颜色、变化,教师也仅强调了疏密、大小、色彩的变化,而忽略了教学目标中关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也就是说,这个环节作为终结性的评价,要做到教、评一致,应回归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是否达成了学习目标。
3. 生成学、评一致。
我们如何证明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评价检测,并且要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匹配。评价与学习的一致性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把握美术教学特点,重视对学生进行多角度认知的评价,加强提升学生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学科核心能力,学习评价全程跟进、充分展开、指向目标,才能更好地生成良好的教学交往。所学是否所评?体现在“点的集合”这一课上,学生的学习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比较匹配的有课堂上针对学生的两次练习所做的展示与点评。但部分学生表现了不同形态的点,却没有得到肯定;部分学生从米罗、修拉的作品中得到启示或者进行了模仿,这种学习成效,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还有部分学生创造性表现不足,也没有得到进一步引导,这些都是学、评不够一致的体现。
总之,“教—学—评一致性”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给我们带来了理念性的变革,对于改革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果有着多重的意义,必将促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更有效更有质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西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