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策略单元,让阅读之花绽放
2021-08-06林美琼
林美琼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习得基础的阅读策略。教师应充分用好教材,挖掘策略单元的价值,改进阅读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本文以五年级上册的阅读策略单元为例,浅析改进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着眼目标,突出重点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目标很明确,每篇课文虽承担的分目标有所不同,但都是围绕着核心目标展开。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也必须围绕本单元的核心目标展开,与本单元策略不相关的内容应大胆舍弃,这样才能重点突出,真正让学生习有所得。
1. 扬——目标所指。本单元教授的阅读策略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达成“提高阅读速度”的单元目标,教材精选了四篇不同题材的课文,将单元目标进行分解,分层次、分梯度地向学生介绍了四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因此,教师的教学应紧紧围绕各课的分解目标展开。如:《搭石》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明白怎样叫集中注意力,如何可以做到不回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则是让学生练习抓住关键语句读书,快速了解文章各段落的主要内容,进而了解全文主旨,不必句句都读……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认识策略、学习策略、练习策略,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巩固所得,从而使阅读策略的教学扎实有效。
2. 弃——旁逸斜出。每一篇课文都存在许多可挖掘的语文要素,如《搭石》的景物描写、《将相和》的“如何把事情说清楚”、《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说明文写法等,虽然这些语文要素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但如果教师在教学时面面俱到,那么结果就一定会不尽如人意。
二、把握联系,循序渐进
阅读策略单元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围绕着核心要素展开,而且在课与课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呈层层递进的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把握好这种联系,“适度”教学。
1. 教学目标的联系。课与课之间。本单元围绕着“提高阅读速度”这一语文要素,设置了几个互相关联的教学目标,分散在每篇课文中。《搭石》的“集中注意力”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基础;《将相和》的“扩大视域”,必须建立在“集中注意力”的基础上进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抓关键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才能保证关键词抓得快而准;《冀中的地道战》提出“带着问题读”,势必要经历“找问题中的关键词—集中注意力扩大视域读—锁定相关段落—找到答案”这几个步骤,不难看出,这是对前几课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语文园地”补充了“及时概括语句”的方法,难度比前几个有过之而无不及。年级与年级之间。“提高阅读速度”这一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并非完全独立,体现的也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自下,它是对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阅读基本要求的发展;至上,它也为六年级“有目的地阅读”以及阅读量增加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课与课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的联系,做到循序渐进。
2. 内容编排的联系。整个单元围绕着核心目标,在内容的编排上有着紧密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展现了完整的学习过程。从单元整体看:单元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目标;精读课文,在“初读—感知—理解”的过程中,初步让学生习得学习方法、阅读策略;自读课文,在精读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自读、合作学习,对所学阅读策略进行运用,逐步巩固方法;“语文园地”对本单元所学进行回顾、总结。从单篇课文看:课前提示提供阅读目标,课文提供阅读材料,旁批“小泡泡”提供思考过程,课后思考题提供检测依据……不论是从单元整体看,还是从单篇课文看,其内容的编排都引导着学生从“规则辨认”到“学习运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应把握每一部分的联系,明确每一课不同的课时任务,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三、依托文本,借题发挥
明确了本单元的教学核心目标之后,该怎么具体实施呢?借助每篇课文的课前学习提示和课后思考题,就能使教学目标更具过程性、操作性和实践性。
1. 课前学习提示引方向。统编版教材“阅读策略单元”每一篇课文课前都设置了学习提示,区别于其他单元的课文,也区别于以往人教版教材的课前导读只呈现本课需解决的问题,统编版教材呈现的是本课需训练和掌握的阅读方法。如《搭石》的课前学习提示就提示了一种阅读方法,即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将相和》的课前学习提示就提示学生要掌握“连词成句地读”的阅读方法。学习提示清晰、明确的指引,让教师对本课需教授的阅读方法了然于胸,也为之后的教学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
2. 课后习题助方法。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上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个教学步骤呢?课后思考题给了提示。如《搭石》,如何检测是否做到集中注意力了呢?课后思考题提示了可具体操作的有效方法:记录阅读时间,可以督促自己快速阅读。《将相和》的课前提示非常抽象,怎样才叫“连词成句地读”?课后习题中的两个小朋友的对话说明了具体的做法。
借助课前学习提示,可以知道本课的学习目标;借助课后思考题,可以知道达成目标的具体做法。教材为教学提供了准确而又有效的几个着力点,做到了既能教学生“如何学”,又能提示教师“如何教”,教材的功能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善于实践,勾连“内外”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应以课堂为“练兵场”,以课外为“实践田”,依托课堂内外,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
1. 用好课堂“练兵场”。在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循循善诱地引导,让学生有反复练习的机会。如在教学《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第一次阅读之后让他们交流:你抓住了哪些关键词?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特殊的句式?通过全班交流,有些学生发现了文章的结构特点后就会意识到,每段介绍的事物就是本段的关键词,从而梳理出每段的重要信息,如“鸵鳥比人快”“猎豹比鸵鸟快”……随后让全班学生用这种方法进行第二次阅读,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阅读是否提高了阅读速度?是否能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同时对比两次阅读花的时间,看是否有进步。
2. 耕好课外“实践田”。提升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有了方法、策略就能运用自如的,而是必须借助课外这个“实践田”,把课堂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巩固,才能最终完成阅读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阅读拓展使用的文本可以是教过或没教过的课文,也可以是家里的报纸、书刊,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用好阅读策略单元,依目标、据文本、重联系、善运用,就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稳步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新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