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主导作用下家校社协同推进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

2021-08-06魏潇淼

新教师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造性劳动家长

魏潇淼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社会要发挥支持作用。那么,学校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家校社协同,相互取长补短,有效推进劳动教育呢?

一、宣导家长,推进学校劳动教育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一般每周1课时,要想保证校内劳动教育成效,就要发动家长的力量。

(一)加大宣传,转变家长学生劳动观念

当前,不少家长仍持有分数至上的观念,存在好逸恶劳的思想。因此,学校可借助家长会、家访、观看“劳动模范”先进事迹等形式,让家长重新认识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为家校协同推进劳动教育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引導家长,协助学生完成劳动任务

学生要完成劳动任务,单靠学校、教师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需要家长的配合。比如培育花苗的课程,教师留给学生的劳动任务要寻求家长的协助:家长不能以各种理由包办孩子的劳动任务;孩子在养护花苗中遇到困难的,家长应该指导孩子解决困惑,传授养护花苗技术;等等。这样,才能有效弥补学校劳动教育时间和空间的不足,促进学生完成劳动任务。

(三)指导家长,帮助学生开展创造性劳动

学校应该鼓励家长在家指导孩子自主开展“高阶劳动”——创造性劳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教师要发动家长努力为孩子提供创造性劳动的条件,做好陪伴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其次,教师要推送合适的创造性劳动项目,引导学生结合家庭实际做好项目选择。比如,喂养兔子、鸭子等温柔型小动物;组装小家具、小电器;利用家里的废品设计制造一些服务于家庭生活的用品等。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家庭创造性劳动计划书,引导学生自主寻求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找到适合的项目,设计安排好劳动进度,预设各种突发状况的处理办法等。最后,学生按照计划开展创造性劳动。教师引导家长跟进孩子创造性劳动的情况,及时予以鼓励、指导,拍摄孩子的劳动成果,让孩子充分体验创造性劳动的成就感。

二、主导评价,推进家庭劳动教育

家庭劳动教育,除了家长的持续鼓励和指导外,学校、教师的及时评价指导、定期展示鼓励也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

(一)日常式评价

首先,设置家校沟通本。家长在家校沟通本上简单记录孩子的劳动情况,教师给予“笑脸”评价,连续一周获得“笑脸”的,给“大拇指”点赞,连续获得五个“大拇指”,可以获得与教师一起劳动的机会,并获得教师赠与的一棵“成长树”。其次,创设同伴悄悄话。每天下课时间,班级的电脑可以循环播放一些学生的家庭劳动照片或微视频,其他学生观看之后,找自己喜欢的同伴交流,给他(她)送上赞扬的话语或者提个小小的建议。最后,设置“家务劳动心声”专栏。一周一个版面,供有意展示自己的劳动趣事、劳动感受、劳动照片的学生张贴,其他学生可以结合课间播放的资料或者同伴的叙述,在自己认为精彩的材料下方贴上“小苹果”(每位学生每周发5个,一天限用1个)。通过以上几种日常点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在家劳动的兴趣,每天都有家务劳动的获得感。

(二)阶段式评价

在日常点评的基础上,学校阶段性地评价表彰。比如,每个月从班级里挑选“成长树”获得最多的学生,或者“家务劳动心声”里“小苹果”数量最多的学生作为“年级劳动之星”。学校奖励“年级劳动之星”跨班级做“小老师”,指导年级所有学生劳动。每个学期,学校从 “年级劳动之星”里评选出一批“学校劳动小模范”,并举办隆重的表彰仪式。

(三)展示式评价

在日常点评中,教师利用课间播放学生的家庭劳动剪影,是常态化的展示式评价。此外,班级还可以建设一个“劳动成果展示角”,展示学生的劳动作品,作品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拍摄的照片或者小视频。对于具有独创性的劳动作品,可以放入学校设置的“快乐劳动成果展示区”,激励学生更高的创造热情。展示式评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劳动、长期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热情,促进相互学习,让家庭劳动教育在学校这个教育空间里得到深化。

三、引导资源,推进社会劳动教育

学校应积极主动地调动、引导资源,开拓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让社会劳动教育成为有力补充。

(一)引导家长资源

家长拥有劳动专长、劳动场地等丰富多元的社会劳动资源,学校可以充分调动这些资源。

1.“亲子手拉手”。可以班级或学校为单位,开展“亲子手拉手”活动。比如,从事制作工艺品的家长,可以邀请孩子到自己的工作坊,把一些简单的组装机会留给孩子们动手实践;从事食品加工的家长,可以实地传授孩子们如何做出美味的点心食品等。这样,既拉近了亲子关系,又培养了孩子的劳动能力。

2.“家校手拉手”。学校与家长各自发挥优势,利用节假日,联动开展各种“家校手拉手”活动。比如,寒暑假的研学活动中安排劳动教育,学校、家委会各展所长在节假日分工实施,让学生在研学活动中学习劳动技能,分享劳动成果和经验。

(二)引导社区资源

社区是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区域。学校可以引导社区开辟一些劳动区域,对学生进行社会劳动教育。

1. 搭建“常规性劳动角”。建立报刊亭整理劳动角、修整花草劳动角、清洁垃圾角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理报刊劳动、学习修整花草、维护卫生等。

2. 搭建“创造性劳动区”。利用居民楼下的架空层,让学生涂鸦,美化居住环境;在社区的空地、活动中心提供积木、拼图等用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

(三)引导社会资源

学校与共建单位、企业、民间团体等组织取得联系,引导社会提供资源,让学生开展社会劳动。

1. 体验式劳动。学校联系超市,让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超市,尝试各类商品分类、上架,尝试协助店员组装未成品,学习协助为顾客导购,等等,让学生实地体验超市劳动的“酸甜苦辣”。

2. 志愿式劳动。与共建单位联手,开展文明城市宣导、慰问环卫工人、关爱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活动中,培养文明、友爱、向善的优秀品质。

3. 研学式劳动。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和基地合作,利用春秋游、寒暑假等时间,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强化劳动课程比重,不断增强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

家校社协同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加强宣导、指导、引导的作用,进而提升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数量和质量,让劳动教育落地。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定安小学    责任编辑:林彥    刘贞辉)

猜你喜欢

创造性劳动家长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热爱劳动
家长请吃药Ⅱ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