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学技术在数字电影放映系统中的应用探析

2021-08-06张瑞瑞王秀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靶面棱镜光学

张瑞瑞 王秀珍

(郑州科技学院基础部 河南·郑州 450064)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标志着数字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老旧的胶片电影放映模式已被更新替代,且数字电影放映系统受到广泛应用。为进一步革新数字电影技术,需要对光学原理作深入研究,使光学技术为数字电影放映服务。如今,光学技术、纳米技术和电子显微技术等技术的应用,优化了数字电影放映系统,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且满足其高质量精神需求。数字电影放映系统与传统电影放映系统相比,色彩更加鲜明饱满,放映效果更加立体直观,且具有成本低、发型快捷方便等优势和价值。

1 光学技术与数字电影放映系统概述

1.1 光学技术

光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就是在光的作用下,我们才能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光学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在研究上具有一定难度系数。就目前对光学的研究现状来看,除了要了解光的来源、产生及与其他普通物质的作用原理,还要致力于开发和应用新型光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学技术在各行业领域内受到普遍应用,如医疗事业、国防事业等。

1.2 数字电影放映系统

1.2.1 分色基本原理

氙气灯应用在分色装置下,发出红、绿、蓝三种色彩,经反射作用下,折射到三个靶面上,运用数字信号,对光源信息进行解码,此时每个靶面将收集到光传输到镜头上,生成不同色彩信息,反映到屏幕上,产生全彩色的立体画面。

1.2.2 数字电影放映系统

数字电影机作为影视放映的重要部件,依照反映环境、功能及结构构造的不同,具有大型、中小型和迷你型数字电影机,大型数字电影机体积和尺寸较大,成本费用也较高,主要应用在大型场所,如电影院、户外场所等;企业会议、传媒公司多选用中小型数字电影机,其亮度和尺寸中规中矩;而家庭及个人主要使用迷你型数字电影机,满足若干人观影需求。采用数字电影反映系统,其制作精良、画面精湛,播放质量和效果较佳。

由于放映系统是数字电影放映系统的主要原件,所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影画面播放效果,也就是说,若数字电影制作工艺精良,并运用高质高效的播放系统,会给观影用户耳目一新的感觉,提供一场视觉体验。以往电影播放系统多采用传统胶片。

2 光学技术在数字电影放映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2.1 光学技术在数字电影色彩调配中的作用

使用光学技术对银幕进行投影时,黑白图像到色彩图像的呈现,依托于过滤光波,过滤光波中的彩色轮呈扇形结构,具有红绿蓝三种光片,通过调节光片的旋转频率,每1秒可刷出高达180~200个彩色色场,专业人员明确彩色模式放映的先后顺序外,彩色轮经照射作用下,三色光依次投射于DMD(数字微反射镜)平面,结合具体的数字电影放映情况,像素经相互融合,先是转换为图片,按照视觉暂留效应,多种信息按照不同频率滚动播放,生成流动画面,给人以不同的感观效果。

2.2 光学技术于数字电影投影成像中的应用

在投影技术的应用上,采用液晶显示、数字化光处理等方式,尤其是数字化光处理技术,主要依托于数字显微原件。光学仪器使用时,有着较为严格、高精密的光学参数,如焦距、孔径、尺寸等,数字电影更是如此,如投射靶面、聚光片厚度及直径等,都需要明确具体的光学参数,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呈现出的图像在5000流明以上,需要分析氙灯的使用情况。

2.3 明确镜头焦距

当前我国主要使用 BARCO公司制造生产的 DO100机型,该机型能达到2K像素,由于影院的放映位置、放映距离都是固定化的,为了使用户获得较好的观影的体验,可采用固定距离的方法,也就是选取不同覆盖规格的焦距镜头,通常焦距镜头包括35mm-41mm、40-52/67mm等规格,虽然种类多样,但镜头采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对此可以改变变焦镜头,既能满足用户视觉体验,又节省运营成本。

2.4 明确光学镜头后工作距离

为了保障数字电影投影成效效果,应明确光学镜头后的工作距离,对此有两种检验方法,一种是直接测量放映机中的光学构造,但考虑到光学仪器十分精密,往往会存放在密闭的空间内,为实地测量增加了难度;另一种是收集大量数据,如靶面数据、聚光片数据和分光作用数据等,结合光的逆向原理,核算出工作距离,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具有可行性。

2.5 明确镜头结构

很多专业人员都十分清楚,光学镜头后工作距离与焦距应保持0.5~07的比例,所以镜头设计较为简单,但不容忽视的是,一旦镜头焦距超过40mm及以上,光学镜头后工作距离也会相应上升,此时为保持两者之间的比例,应选用远心的镜头结构。远心的镜头结构由于孔径尺寸非常小,生产设计上具有一定难度,再加上该镜头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运行,也就是工作条件为6000流明及以上,所以可采用全权分离的方法优化远心光路,以此保障视觉效果。

2.6 相差的影响

采用光学原理对电影机进行投影成像时,画面质量也会受到波及,这是数字电影放映系统运行中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光学系统中经常会出现数十种像差,产生这种问题的因素较多,如光源、光色分离等,其中镜头相差尤为关键,直接降低画面质量。为增强画面效果,应将减小相差影响作为重点,需认真分析光源、靶面投射、投影镜头等因素,及时加以调整和优化,使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人们正常的观影效果。

3 数字电影成像的光学机理

3.1 DMD靶面成像原理

DLP(数字光处理)技术关键是DMD靶面,其中DMD系统中包含不计其数的正方形铝合金镜片,这些镜片体积十分精细,同时里面还有电场控制的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形成小动量电场转向机构和微镜阵列。在对大量丰富的数字信号进行解码后,快速传送到DMD每个模块内,此时CMOS会结合数字信号来调控电场,小动量电场朝着微镜旋转,微镜上的白光在不同路径下发挥反射作用,将波光投射到大屏幕上,微镜越小,像素越多,分辨率越高,反之,微镜越大,像素越少,分辨率越低。不同光线折射到靶面上,生成不同的色彩,这是RBG色彩的合成原理,根据此原理能将单色图像直接转化为彩色图像。如今数字影响设备主要包括低端设备和高端设备两大类型,低端设备主要运用单靶面结构,而高端设备则使用三靶面结构。

3.2 单靶面结构彩色图像生成机理

单靶面结构彩色图像的生成,主要依据人的“视觉暂留”效应原理,并与RBG图像相组合,经在靶面传输光路上增加色彩轮,控制转速为60HZ,比如应用视频信号,将RBG数据分解出来呈现紫色,该颜色是有红光和蓝光相互合成,此时色彩轮同步旋转,当旋转到两光范围内,微镜处在打开状态;若旋转到绿光时,微镜会自动关闭,而紫色颜色的深浅度,需要了解红光和蓝光开关的频率,同时借助于投影仪,将红光、绿光和蓝光柑橘信号的不同频率依次投影到屏幕上,产生方形像素的图像。此外,因为色彩变化丰富多样,在人们眼球内会存在短暂的停留,进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彩色图像。

3.3 三靶面结构彩色图像生成机理

与单靶面结构彩色图像生成机理一样,三靶面结构也借助反射成像的原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三靶面结构比单靶面结构更为复杂,其照射靶面的分光机构主要应用分色棱镜,参考分色原理(如图1所示),当一束光线经反射作用下,传输到第一个棱镜上(A),蓝色光束于(F1)反射,蓝光作为高频光,具有波长短的特点,此时波长低频光能够自由通过。蓝光从棱镜(A)射出后,其他光线会传输到棱镜(B),由于棱镜(B)连接着第二个途层(F2),经此处分裂后,将红光加以反射,波长短的光束能够自由穿透,红光在两个棱镜(A和B)之间的缝隙处进行全反射,剩余绿光被传送到棱镜(C),这就是将一束白光先后分离出红光、蓝光和绿光的整个过程,由于这种三原色最终的成像亮度不同,且经过调节光色波长,提升光的有效利用率。分解后的单色光分别射入A、B、C三个靶面,在靶面表现反射作用下,重新射入棱镜中,生成具有耦合光的彩色图像,并依托镜头载体,将光投射在屏幕上。因此,具有相同功率的氙气灯发射出的白光,在三个靶面反射率一致的前提下,三靶面结构对光的有效利用率较高,与单靶面结构相比,高出三倍作用。如今大型电影院内选用的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多为三靶面结构。

图1:分色基本原理效果图

4 结束语

数字技术在各行业和领域内受到广泛应用,其中以数字电影为代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替代了传统胶片电影,提高了储存质量、视觉效果。数字电影放映系统运行中,需依托于光学技术,为进一步增强色彩清晰度,使画面更具立体化效果,应致力于在光学领域的研究,同时还要借助于光学原理控制成本支出,并优化播放系统,促进电影行业的长期发展。

猜你喜欢

靶面棱镜光学
分配正义:以弱势群体为棱镜
滑轮组的装配
光学常见考题逐个击破
船舶高压水射流除锈过程有限元仿真分析
大棱镜泉即景
倾斜螺纹孔射流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
大棱镜温泉
实验研究类螺纹孔旋流冲击射流的冷却特性
多弹丸时空散布参数测试方法仿真研究
基于Mathematica改进双棱镜干涉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