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治疗仪联合中医特殊护理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2021-08-06袁莉
袁 莉
新余市中医院,江西 新余 338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髋部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休息,下肢活动受限,导致机体血流变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诱发DVT,增加肺栓塞发生风险,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主要通过使用抗凝药物预防DVT形成,但用药后存在出血风险,易引起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加剧患者痛苦,对术后康复尤为不利。气压治疗仪是一种物理性介入干预仪器,借助肢体外部加压的方式加快静脉血液循环,增强纤维系统活性,达到抗血栓效果。另有研究显示[2],中医特殊护理技术在预防术后DVT方面较常规预防手段具有更佳的优势。为此,本研究就气压治疗仪联合中医特殊护理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展开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5月期间新余市中医院收治的84例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女17例,男25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24±3.19)岁;24例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2例髋臼骨折,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对照组女18例,男24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64.85±3.27)岁;23例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1例髋臼骨折,1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标准:经彩超确认术前无下肢DVT;凝血功能正常;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抗凝药物禁忌证者;认知、交流功能障碍者;先天肢体功能障碍者;严重皮肤病者;肺水肿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予以患者抗凝药物,观察下肢瘙痒、肿胀、疼痛情况,行彩超检查以观察血栓形成情况,配合饮食、运动等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气压治疗仪联合中医特殊护理。(1)穴位按摩。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运用揉、推、按手法按摩足三里、委中、水泉等穴位,力度以拇指按压自感酸痛为宜,每次15 min,每日3次。(2)穴位艾灸。艾条点燃后放进艾灸盒,用固定带将艾灸盒固定于涌泉穴,然后行温和灸,每次5 min,以患者自感微热、皮肤呈现红晕为宜。每日1次。(3)足底热敷。运用恒温、安全暖手器热敷患者足底部10 min,温度为45℃,以足底部微微泛红为宜,每日1次。(4)气压治疗仪(韩国大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DL1200L)。患者术后次日使用气压治疗仪,每日2次,使用7 d。操作者设置充气压力60~80 mmHg(1 mmHg=0.133 kPa),充气顺序为足、小腿、大腿,以3~6 s间隙反复加压、放压。两组均连续干预7 d后,评估干预效果。
1.3 观察指标
(1)凝血指标:干预7 d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2)下肢血流情况:干预7 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下肢血流平均速度、血流量。(3)DVT发生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干预期间DVT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
观察组干预7 d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P纤维蛋白原(g/L)4.17±1.23 5.64±1.45 5.010 0.000 D-二聚体(μg/L)511.78±27.71 553.41±26.44 7.044 0.000
2.2 两组下肢血流情况比较
观察组干预7 d后下肢血流平均速度较对照组高,血流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下肢血流动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下肢血流动情况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P血流平均速度(cm/s)25.61±4.22 19.54±3.16 7.462 0.000血流量(L/min)1.92±0.46 1.27±0.58 5.691 0.000
2.3 两组DVT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干预期间发生DVT 1例,对照组发生DVT 8例,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38%(1/42),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0.014)。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下肢DVT属于“脉痹”“淤血”范畴,脉道阻塞则肿,气血癖滞则痛,久癖而生热。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普遍年龄偏大,体质虚弱,手术导致血流变缓,淤血痹阻经络,影响血液回流,引起下肢肿胀疼痛[1]。故调和气血、祛瘀通络、活血化瘀为预防DVT主要原则[3]。
本研究采用的中医特殊护理包含按摩、艾灸等多项预防手段,在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上取得良好效果。足三里为胃气聚合之地,水泉为肾气聚集之地,采取特定手法按摩上述穴位可起到调理胃气、疏通经络、散热降温、活血化瘀之效[4]。艾灸涌泉穴能够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平滑肌痉挛,从而增强皮肤代谢能力,利于炎症、血肿消散;配合足底热敷提高足部温度,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增强DVT预防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凝血指标较低、血流速度较快,血流量较多、DVT发生率较低,表明气压治疗仪联合中医特殊护理可有效加快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减轻血液瘀滞,降低DVT发生风险。气压治疗仪利用机械原理对下肢DVT进行预防,按摩局部肌肉,此类刺激可直达深部肌肉、淋巴管与血管,促进机体深部血液循环[5]。当血流速度提高时,机体血流量增大,利于增强营养成分供给,加快机体新陈代谢,促进渗出液吸收,从而发挥消炎止痛、减轻肿胀作用,降低DVT形成风险。
综上所述,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接受气压治疗仪联合中医特殊护理,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提高血流速度,改善凝血指标,达到减少下肢DVT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