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研究
——以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分析视角

2021-08-06赖阿红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成果奖成果职业

赖阿红

(黎明职业大学 教务处,福建 泉州 362000)

2019年,国家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强调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国家级奖励,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作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最高水平,是教育教学改革成就的集中体现,对于把握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切入点,以《教育部关于批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18〕21号)作为数据来源和分析样本,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获奖项目的相关特征,并结合学者对首届(2014年)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分析,探讨获奖项目数据揭示职业教育改革趋势,为职业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分布特征

自1989年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首届教学成果奖以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每4年评选一次,2014年首次覆盖各级各类教育。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仍延续2014年的分类别评选,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类。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共451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399项。

(一)获奖数量区域分布

1.各省获奖情况分析

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单位包含31个省份、行指委(行指委通过北京推荐,区域分析中将其脱离出来,独立分析)和军队系统,推荐评选成果共1 054项,最终获奖451项,推荐项目获奖率为42.79%,各省份(行指委、军队系统)平均获奖数量为13.67项。表1为获奖成果地区分布情况。

表1 获奖成果地区分布情况

根据表1的统计结果显示,江苏、山东、广东、浙江四省获奖总数明显超过其他省份,四省总获奖数占比达34.59%,有21个省(直辖市及军队系统)获奖数量未达到全国获奖平均数(13.67项),说明各省(直辖市)的获奖数量差异性较大。从推荐项目获奖率(推荐项目获奖率=获奖总数/推荐总数)来看,前四位的省份是天津、江苏、上海、山东,分别是92.86%、92.00%、88.89%和77.36%,后四位是青海、河南、云南、新疆,分别是0、5.31%、6.90%和9.52%,有19个省获奖数量未达到全国获奖平均率,各省(直辖市)获奖率差距较大。

2.地区获奖情况分析

根据政府年度统计常用划分方法,按地理位置将中国大陆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这3个区域。从表1的区域统计数据显示,东部地区获奖总数为225项,占全国获奖数的49.89%,是中部地区获奖总数的3.31倍,是西部地区获奖总数的2.78倍。获奖总数排名前四的江苏、山东、广东、浙江四省皆位于东部地区,且仅有的两个特等奖项目也分别落在东部地区的山东和广东两省。鉴于不同等级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难度差异较大,其含金量也大大不同。为更为客观地比较不同省市及地区的总体获奖情况,根据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给予特等奖50万、一等奖10万、二等奖2万的奖励措施,对不同等级的项目赋值,特等奖50分、一等奖10分、二等奖2分,计算各省市及地区的综合获奖能力。以北京市为例,特等奖项目0项、一等奖项目2项、二等奖项目10项,故其总得分为0×50+2×10+10×2=40分,以此类推,得出其余省(直辖市、军队)及地区的得分。从得分排名来看,江苏、山东、广东、浙江四省总得分名列前四,与获奖数量排名一致,按照得分计算出的占比为22.03%;东部地区得分是中部的4.14倍,是西部地区的3.26倍,地区排名保持一致,但按照赋值分值计算的地区差异性更显著。

3.地区获奖能力与经济发展研究

图1 综合获奖能力受职业院校数量影响程度

图2 综合获奖能力受地区GDP影响程度

图3 综合获奖能力受地区GDP影响程度(获奖分值≥50)

东部地区的职业教育成果奖获奖总数远超中部和西部地区,这与地区经济发展现象符合,因此有不少学者得出社会经济水平与职业教育发展存在有着一定正相关的结论[1-3]。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统计数据,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排名前四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与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综合获奖能力前四的省份一致。但根据教育部《2018年教育统计数据》,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共有1 418所,中等职业院校3 322所。其中,东部地区有2 002所(高职557所,中职1 445所),中部地区有1 342所(高职467所,中职875所),西部地区有1 396所(高职394所,中职1 002所),地区院校数量排名与2018年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地区获奖情况排名也一致。为进一步了解职业教育改革水平与职业院校布局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分别对综合获奖能力和职业院校数量,综合获奖能力和职业院校数量地区GDP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综合获奖能力和职业院校数量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各地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获奖分值与地方院校数量线性相关系数R2仅为0.254 2,线性相关性较弱,即地区获奖能力受院校布局影响很小。

综合获奖能力和地区经济GDP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图2中,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能力与地区经济GDP成线性相关,相关性系数R2为0.788 9,即78.89%的地区综合获奖能力与该地区的经济GDP有关,且成正相关。

对综合获奖能力较强(获奖分值≥50)的地区进行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图3中,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能力与地区经济GDP线性相关系数R2高达0.941 1,说明职业教育改革水平成效更突出的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更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教学改革水平也越高。

(二)获奖成果类型

根据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成果类型划分方式,将获奖成果类型划分为高等职业教育成果(高职)、中等职业教育成果(中职)和其他类型教育成果(其他)三类(军队系统因未设类型,不纳入分析对象),其中两项特等奖分别属于高职和中职教育成果。对431项获奖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类型分布情况 项

表2中,一等奖及以上的 49个项目中,属于高等职业教育成果的33项,占全国的67.35%;属于中等职业教育成果的13项,占26.53%;属于其他类型教育成果仅有3项。二等奖中,属于高等职业教育成果奖占比68.32%,中等职业教育成果奖占比28.01%,属于其他类型教育成果占比3.67%。总体来看,属于高等职业教育成果的获奖项目约是中等职业教育成果的2.5倍。从各地区的获奖成果类型分布来看,各地区包括行指委,高职类型的教学成果获奖数量都远超中职类型成果,但不同区域的两种类型占比不同:行指委获奖项目中89.47%属于高等职业教育成果奖;三大地区高、中职成果类型占比差异性从大到小分别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高、中职成果获奖数量比率分别为3.43倍、2.48倍和1.70倍。

(三)获奖项目涉及的专业

对414项属于中高职教育成果的获奖项目涉及的专业大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中高职教育成果项目涉及的专业分布情况 项

由表3可知,属于高等职业教育成果和中等职业教育成果的项目中,获奖项目数量都是面向特定专业>面向所有专业>公共基础课,但不同层次成果的专业类型占比不同。高职教育成果中,面向所有专业、特定专业类和公共基础课的成果分别占28.91%、68.71%和2.38%,特定专业类占比是面向所有专业的2.38倍;中职教育成果中,三类成果分别占45.83%、50.83%和3.34%,面向所有专业和特定专业类占比差异不大。从各地区和行指委获奖项目的专业类型分布来看,高职成果的各地区专业类型比例差异不大;但在中职成果中,东部地区获奖项目面向所有专业的比例超过面向特定专业的项目,说明东部地区更趋向于综合性研究。

图4为获奖项目涉及的专业大类分布情况。

图4 获奖项目涉及的专业大类分布情况

从图4来看,获奖的中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奖项目涉及29个专业大类,包括面向所有专业大类、面向公共基础课和27个特定专业类。除面向所有专业的成果外,装备制造、财经商贸、农林牧渔、电子信息、交通运输五个大类成果显著,说明这些专业大类改革力度较大,取得较好的成效,一定程度上体现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对各地区获奖项目所属特定专业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获奖项目专业大类前五名分别为装备制造、财经商贸、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农林牧渔;中部地区获奖项目专业大类前两名分别为装备制造、农林牧渔,财经商贸、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并列第三;西部地区获奖项目专业大类前两名分别农林牧渔、交通运输,装备制造、财经商贸、电子信息并列第三。这说明职业教育改革与地区产业发展重点存在一定关系。

(四)获奖项目完成单位及完成方式

1.获奖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类型

对451项获奖成果的完成单位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有888家单位参与,其中95家单位参与了两个以上项目。通常情况下,第一完成单位(成果完成单位排名第一的单位)在教学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和研究中贡献最突出,在成果的推广应用中承担更为重大的任务[4]。因此,将获奖项目完成单位划分为高职院校、中职(含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本科院校、研究机构(包括研究所和研究院)、军事院校、企业和其他(含专业委员会、行业委员会、行政机构、协会、新型学校等),对其第一完成单位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中,两个特等奖都由教育机构主持完成,获奖项目第一完成单位集中在高职和中职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由其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的项目占获奖总数的64.75%,这说明职业教育成果奖大多由位于教育改革第一线的院校主持完成,且高职院校成为主力军。也可以看出,本科、研究机构、军事院校、企业和其他类型的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的成果有81项,占17.96%,说明跨行业(如企业、政府机构等)、跨层次(如本科、军事院校、研究所等)研究成果得到认可,这也反映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表4 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类型分布情况

2.获奖成果完成单位的合作模式

从成果完成单位合作情况来看,有182个项目由一所院校(研究机构)独立完成,占获奖成果的40.36%;由2个单位合作完成(包括学校+学校、学校+行政部门、学校+企业/协会、学校+研究机构、研究机构+研究机构等)的有101项,占22.39%;三个单位合作完成的项目有67项,占14.86%;3个以上单位联合完成的有101项,占22.39%;多家合作(2个单位以上)的项目有269项,占59.64%。具体如表5所示。

表5 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完成单位合作方式 项

表5中,属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成果中,独立完成的最多,占43.33%,3个单位合作的比例最低,多个单位合作(2个及以上)的为56.67%。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成果中,独立完成的为35.71%,多个单位(2个及以上)的为64.29%,高等职业教育成果以合作形式完成的项目比中等职业教育成果多125项,这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研究的力度更大。

(五)获奖项目主题

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研究主题很大程度上反映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而教学成果项目的标题是成果核心思想和内涵的集中体现。根据获奖项目的题目透露的关键信息,将获奖成果划分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育人模式、培养体系等)、制度与管理创新(如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机制体系等)、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素质培养及其他(如竞赛、培训、评价体系等)等9类。

1.获奖项目主题分布

表6为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主题的分布情况。从表6中可以看出,2018届教学成果奖研究主题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改革,其中,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项目有191项,以教学改革为研究主题的有93项,分别占全部获奖成果的42.55%和20.62%,两个特等奖项目也分别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改革为主题。成果以制度与管理创新、课程与建材改革、专业建设为研究主题的获奖项目分别占全部获奖成果的10.64%、7.10%和6.65%。同时,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素养培养和其他主题约占3%。在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题的项目中,获得一等奖的成果数量占全国总数的46%。可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仍是职业教育关注和研究的焦点问题。

表6 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主题分布情况 项

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对教学改革的关注点,对地区和行指委获奖项目的主题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各地区及行指委获奖成果主题分布

图5中,不同地区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注度都是最高的,其次是教学建设与改革主题。除中部地区外,其他地区获奖主题属于办学机制改革的排列第三。东部地区其他6类主题占比大致相同;中部地区更关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改革;西部地区更加关注专业建设和其他(如竞赛、培训、评价体系等);由行指委推荐并获奖的项目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题超过一半,其次是教学建设和办学机制改革。

2.成果主题的完成方式

对9类成果主题的获奖项目按合作类型(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机构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热点问题的敏感性。统计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获奖成果研究主题涉及的单位合作类型分布情况 项

除课程与教材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素质培养三类主题的成果是独立完成的数量略多于合作完成的获奖数量以外,其余获奖项目均主要是合作完成的项目居多。独立完成的获奖项目中,高职院校研究主题主要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度与管理创新、教学改革、课程与教材改革和专业建设,获奖数量分别为47、13、12、11、10项;中职院校独立完成的获奖成果主要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改革为主;而由其他机构(含大学、行指委、教职委、研究机构和行政部门等)独立完成的项目主要关于教学改革、课程与教材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合作完成的项目来看,由校企(学校+企业)联合申报并获奖的项目最多。其中,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题的项目有54项,是该主题最普遍的一种合作方式。可以看出,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改革和制度与管理创新为主题的获奖成果中,由校企合作完成的数量最多。

二、基本结论

通过对2018年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区域分布情况、成果类型、涉及专业、完成单位和完成方式及成果主题分布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一个地区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数量和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的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从省(直辖市)推荐成果和获奖成果的区域分布分析来看,各省(直辖市)的获奖率差距较大,这可能与各省(直辖市)推荐数量和推荐质量差异有关。从获奖成果数量来看,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对获奖成果进行赋分,计算各省(直辖市)的综合获奖能力,得出地区综合获奖能力与区域获奖数量排名基本一致,但各省(直辖市)及东西部地区综合获奖能力差异性更为突出。对综合获奖能力与职业院校和地区GDP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获奖能力受地区职业院校布局影响不大,但与地区经济呈线性正相关,且职业教育改革水平成效更突出的地区线性相关性更显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教学改革水平也越高。

2.从获奖成果的类型来看,两个特等奖项目分别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和中等职业教育层次。所有获奖项目中,高等层次的教育成果约占三分之二,是中等职业教育成果的约2.5倍,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有1 418所,中等职业院校有3 322所,可见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占主导地位,且改革成效显著。从各地区的获奖成果类型分布来看,获奖项目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成果远超中职类型成果,三大地区的中、高职成果类型占比差异性从大到小分别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说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中、高职教学改革差异性越小,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能力越强。

3.从获奖项目所属专业大类来分析,可知职业教育成果获奖项目覆盖的学科门类广泛,涉及29个专业大类。相比非特定专业的成果(面向所有专业和公共基础课),职业教育成果涉及特定专业的获奖总数占比最大,高职教育成果属于特定专业类占该层次成果的68.71%,中职教育成果面向所有专业和特定专业类占比差异不大,分别为45.83%和50.83%。这体现出两种层次教育类型的内涵建设要求不同,其关注的专业发展方向也有所不同。装备制造、财经商贸、农林牧渔、电子信息、交通运输5个专业大类的成果获奖数量居多,这些专业对应国家重点发展产业,体现我国职业教育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服务、带动和引领区域产业经济的办学特色。

4.该届获奖的451个项目由888家单位独立或联合完成,说明教学成果奖完成单位覆盖面较广。对成果第一完成单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特等奖都由职业院校完成;86%的一等奖项目,85.71%的二等奖项目都由教学机构(高职、中职和本科)完成。说明位于教育改革第一线的教学机构是职业教育成果奖的获奖主力军。尤其是高职院校,由其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的项目占获奖总数的64.75%,说明高职院校在成果的形成全过程中贡献最突出,在成果的推广应用中承担更为重大的任务。由跨界(如企业、政府机构等)、跨类别(如本科、军事院校、研究所等)的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的成果有81项,占17.96%,说明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不仅是职业院校关注的问题,也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结合表7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到由不同性质单位合作完成的项目共240项,占获奖总数的53.21%,说明院校、政府、企业、机构等合作申报的方式成为完成职业教学成果奖的重要途径,凸显职业教育具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开放性、合作性办学特色。由校企合作完成的成果数量占所有合作完成成果的42%,获奖数量远大于其他几种合作模式,这说明近年来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从不同等级成果的完成方式来看,属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成果中,多单位合作(2个及以上)的成果有68项,占该层次教学成果获奖总数的56.67%;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成果中,189项成果由多个单位(2个及以上)合作完成,占该层次教学成果的64.29%,这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研究的力度更大,成效更为显著。

5.从获奖成果主题上来看,成果类型包含宏观层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度与管理创新和质量保障,中观层面的教学模式改革、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微观层面的课程与教材改革等,覆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中普遍性的热点问题。不同区域职业教育改革焦点略有不同,从成果主题的结构比例来看,多数成果聚焦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分别占全部获奖成果的42.55%和20.62%,两个特等奖项目也彰显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一等奖成果中,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题的项目成果数量占46%,可见人才培养作为教育的基本功能,仍是职业教育关注和研究的焦点问题。对不同的职业教育成果主题按合作完成方式进行统计,可知合作完成的项目远超独立完成的成果,且多为不同性质单位的合作。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题的项目中由校企(学校+企业)联合申报并获奖的有54项,是该主题获奖成果最多的一类,说明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三、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和展望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代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新成就,对职业教育改革具有引导作用。根据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特征分析结果,并结合学者对首届(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统计数据[5],尝试探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差异逐步缩小

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451项获奖项目中,东部地区共有284项获奖,占获奖总数的62.97%;中部地区共有86项获奖,占19.07%;西部地区有77项获奖,占17.07%。东部地区获奖数量占全国的比重较西部地区多45.9%。而2018年评选的451项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东部地区获奖总数为225项,占全国获奖数的49.89%;中部地区获奖数量为68项,占15.08%;西部地区81项,占17.96%,东西部占比差为31.93%。可以看出2014年和2018年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项目虽然都存在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现象,但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采取的政策引导和倾斜、财政支持、人才引进等措施的落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职业教育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区域差异有望进一步缩小。

(二)高职院校的主导作用更强

两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项目共有274项,占获奖总数的61%;2018年高等层次教育的教学成果占65.19%,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成果有增大趋势,且由高职院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占获奖总数的64.75%。这表明职业教育改革向高层次教育拓展,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力军。随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启动,国家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高职院校在引领职业教育改革、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将做出更大努力和贡献,形成一批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成果。

(三)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持续凸显

在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成果奖中,由两个单位以上合作完成的教学成果奖项目有166项,占获奖总数(451项)的36.81%,其中由学校和企业两种类型单位合作完成的成果最多,共有83项获奖,占获奖成果总数的18.4%;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合作完成的成果共有269项,占获奖总数(451项)的59.64%,其中由校企双方合作完成的项目有113项获奖,占获奖总数的25.06%。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两个特等奖项目都关于企业探索和实践,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深职院——华为培养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课证共生共长’模式研制与实践”,凸显职业教育的跨界性,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显著。可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统筹政府、行业、企业等资源,聚合优势、协同育人,是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最有效路径。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

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教学最为重要的任务和使命。职业教育服务经济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两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获奖主题聚焦于宏观层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4年201项,2018年191项)的成果数量,远超过微观角度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与教材改革、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的成果,说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论得到不断创新,并在实践中取得成效。但人才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难点问题,随着国家“职教20条”等政策的实施,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办学进程加快,如何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向更深层次改革仍将成为职业教育界不断探索的热点问题。

猜你喜欢

成果奖成果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统计与分析
职业写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特等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