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的印尼现当代艺术
2021-08-06葛秀支
文葛秀支
甲虫球体 (铝漆)1953年款黑色大众甲壳虫原装零件 伊万·努尔
印尼的现当代艺术以三个城市为主体:万隆、日惹和雅加达。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印尼艺术创作的轴心由“桑加”模式转变为艺术学院模式。始建于1947年的万隆技术学院(原万隆绘画教师高等教育中心,ITB)、日惹印尼美院和以及始建于1976年的雅加达艺术学院(原雅加达艺术教育学院)都深刻地推动了这一转变的发生。这些学院不仅采用了面向现代艺术的现代学习体系,并且引入了新的绘画美学标准。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in Indonesia is dominated by three cities: Bandung, Yogyakarta and Jakarta. Since the end of the 1960s, the axis of Indonesian art creation has changed from the "Sangga"model to the art academy model. The Band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ormerly Bandung Painting Teachers Higher Education Center, ITB), established in 1947, the Indonesian Academy of Fine Arts in Yogyakarta, and the Jakarta Academy of Art (formerly Jakarta Institute of Art Education), established in 1976, have all deeply promoted this change occurred. These colleges not only adopt a modern learning system for modern art, but also introduce new aesthetic standards for painting.
印尼由17508个岛屿、超过300个民族组成,主要信仰三个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尼横跨亚洲和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也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交通要道。国土被海洋与陆地分割,人口分布不均,正是这样的地理位置,不但无法形成统一的空间和中央集权,也使得印尼的国际关系、民族成分自历史上就一直错综复杂。因盛产香料,15世纪时期,先后被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侵略,先后成立东印度公司和殖民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成立了众多独立主权国家,印尼便是其中一个,1945年从日本统治中宣布独立,成立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到了1949年,又和荷兰签订合约,成立联邦共和国,参加荷印联邦。1950年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54年8月脱离荷印联邦。因此印尼的国家社会发展主要以几位总统为代表,以苏加诺统治的时期为旧秩序时期,可分为三个:后独立时期(1945年-1950年)、自由民主时期(1950年-1957年)和“有领导的民主时期(1959年-1967年)”,1967年以来至今可分为新秩序时期,这时候以总统苏哈托、哈比比等为代表,印尼逐渐走向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轨道。
从17世纪至20世纪早期,因陆续被荷兰、葡萄牙等国侵略,印尼的艺术系统中一直有西方古典绘画的特点,比如写实、焦点透视等等。1945年印尼独立后,日惹便是全国的文化艺术中心,也是二战时期被殖民的印尼人民的精神信仰之地。1950年,第一位印尼总统苏加诺在日惹建立了第一所美术学院,即印度尼西亚美术学院(ASRI),被认为是印尼国家独立的象征。日惹不但艺术团体活跃,而且以校园为基础的学生艺术社团活跃于各大院校。
在印尼独立之前,位于爪哇岛和巴厘岛的艺术家工作室或协会“桑加(sanggar)”非常活跃,他们长作为艺术团体的形式出现,与学术体制有别。日惹印尼美院将“桑加”和学术体制相结合,教师几乎成为了全职艺术家。此时两大最重要的艺术组织分别是印尼青年艺术家协会(SIM)和印尼艺术家联盟(Pelukis Rakyat),人民文化协会(LEKRA)。1975年日惹艺术家团体发起“印尼新艺术运动”,反对(世界)艺术史的主导地位,并开始对本土艺术发展史提出质疑。在宣言中写到“在创作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摒弃前人的艺术创作形式(即新艺术运动中所说的“旧艺术”),即不能仅局限于绘画、雕塑和手绘等艺术创作。“印尼新艺术运动”主张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借鉴融合,但又不隶属于其中任何一个流派——这理所当然就是“新艺术”……它主张放眼社会万象,而非局限于个人情愫,丰富的理念比娴熟的技艺重要得多。”
色彩指南系列 “模糊” (布面丙烯)2007年 朱马尔迪·阿尔非
银行钥匙守护人 (布面丙烯、拼贴画)2000年 赫·多诺
印尼的现当代艺术以三个城市为主体:万隆、日惹和雅加达。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印尼艺术创作的轴心由“桑加”模式转变为艺术学院模式。始建于1947年的万隆技术学院(原万隆绘画教师高等教育中心,ITB)、日惹印尼美院和始建于1976年的雅加达艺术学院(原雅加达艺术教育学院)都深刻地推动了这一转变的发生。这些学院不仅采用了面向现代艺术的现代学习体系,并且引入了新的绘画美学标准。万隆更倾向于引介欧美现代艺术的最新发展,尤其是抽象形式主义。而日惹的艺术课程体系则来自于“桑加”,因此更倾向于社会现实主义。比如:艾哈迈德·萨达利(Ahmad Sadali)、阿凡迪(Affandi)、李曼峰、亨德拉·古旺(Hendra Gunawan)、德德·埃里·苏普里亚(Dede Eri Supria)、库辛·塞蒂亚迪卡拉(Chusin Setiadikara)、赫里·多诺(Heri Dono)、佐科·佩基克(Djoko Pekik)、伊西·萨吉塔(Ivan Sagita)、阿拉迈尼(Arahmaiani)、克里丝汀·艾珠(Christine Ay Tjoe)、露西娅·哈蒂妮(Lucia Hartini)、辛塔·坦特拉(Sinta Tantra)、乌米·达兰(Umi Dahlan)等。他们都曾是印尼艺术团体的领导,或是成员。近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了“热带风暴——印度尼西亚现当代艺术叙事”展,上述这些艺术家的重要作品都在此展览中,是印尼现当代艺术在中国较为完整、全面和具有代表性的呈现。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印尼开启了后苏哈托时代,随着改革的进行,艺术实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推动这些变化的还有逐渐放松的言论、互联网流行带来的信息普及,以及21世纪初期亚洲地区艺术品市场的增长。20世纪70年代之后出生的艺术家成为这一时期的弄潮儿,他们更善于吸收全球当代艺术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印尼艺术的兴盛以及收藏的活跃与总统苏加诺离不开关系。苏加诺和印尼共产党(PKI)赞同人民文化协会所倡导的意识形态,他们都是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两股艺术赞助力量。苏加诺对于民族主义的定义属于平民民族主义,而PKI对于民族主义的定义则属于共产民族主义,也常被称作“人民马克思主义”。苏加诺旨在打造一个抵御外辱的神话般团结的整体。他曾说过“购买、收藏画作和其他艺术品与收集珠宝或黄金是不一样的……收藏艺术品也是在保护纯正的民族遗产”。因而被当成印尼民族情感和纯正的“平民主义”。
在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群体中,印尼藏家群体不容忽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印尼展,作品绝大部分来自于林运强先生,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是印尼本土艺术发展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而东南亚当代艺术收藏群体中,华人力量也不可小觑。由个体推动的当代艺术收藏对国家的艺术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艺术史融入文化、社会问题当中,比如说互联网世界能量、社会现场能量,必须被及时地观察、书写、收纳。收藏具有建构新美术史力量,可以看到非主流文化,甚至是非主流文明。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区域都有包括不同人、不同价值取向的时间性,都携带了自身的历史趣味、自身的痛苦的精神形态。
讲述原因之一 (布面丙烯) 2010年 汉迪维尔曼·萨普特拉
母与子(布面油画) 1947年 亨德拉·古那旺
时刻准备着 (布面油画) 1980年 辛杜达索诺·苏佐约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