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音乐课堂提问的反思
2021-08-05王秋艳
王秋艳
摘 要:良好的课堂提问艺术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发展学生的思维。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图画展览会》这一课为实例,就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提问方法和技巧,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音乐课堂;提问;图画展览会
在音乐课堂上聆听后我常会问学生:音乐有什么样的音乐情绪?你能联想到什么画面?学生勉强回答:活泼快乐或忧伤的、速度快或慢的等。学生缺乏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参与,让我不得不思考一些问题。提问需要艺术,稍有差别的提问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在课堂中该如何向学生提问呢?在《图画展览会》的教学设计中,我从“问”入手,对音乐课堂有效设问的方式与技巧做了新的尝试。
一、激发兴趣,进行提问
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中我直接提问:“同学们去过展览会吗?都去过哪些展览会呢?”这一设问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学生马上就争先恐后地介绍起曾经去过的画展、汽车展、工艺品展等。我继续问:“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音乐描绘的画展吗?”这时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中来。
在欣赏《牛车》之前我先设问:要求在以下题目中给音乐选一个标题:《侏儒》、《牛车》、《未孵化的鸟锄的舞蹈》、《两个犹太人》。学生在主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音乐要素来进行判断。鼓励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随着音乐努力勾勒出他们脑海中的画面。
以上的提问属于激趣式提问,一种由教师故意创设语言、情景趣味,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提问方法。可以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本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课堂的顺利开展作好铺垫。但提问应该注意:要以音乐为起点,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
二、创设情景,进行提问
如何使抽象的教学变成形象化的、易被学生所接受并吸收的教学,如何设计形象性的提问情境?教师的提问不仅仅在于考学生,而是在提问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对话中找到师生心灵的共振点。
本课中我也以模拟图画展览会的场景为基调,而《漫步》这个主题让人联想到作曲家在描写自己信步展厅,于是提问:“在这样的音乐背景下,你会做些什么呢?”学生认真聆听后回答:“我仿佛慢慢的走进了展览会”,“我在展厅的画前走动”。虽然真实根本没有什么画展出现,但是学生已经走进了我所为他们创设的“展厅”,展览会的形象深深的印在了他们脑子里,并且主人公是“我”,同时,他们把听到的和想的紧密的结合起来。我再继续问:“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第一副画是什么样的呢?”进而顺利地过渡到对《牛车》的聆听。`
创设情境进行提问能将学生的思维和感官充分地调动起来,教师要善于运用具体生动的音乐形象来充分发挥学生大脑的整体功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现代媒体和舞蹈等方式创造一种宽松、讨论式的课堂提问氛围,这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脑海中贮存的感知表象,而学生通过形象思维的加工处理,也能达到正确理解音乐、感知音乐内容的效果。
三、由浅入深,逐层提问
欣赏《牛车》时我继续问:“听到了什么声音?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呢?”在学生对音色有把握之后,讓他们再通过仔细聆听音乐去判断演奏的乐器,更让人惊喜的是学生能说出:“小鼓模拟出破车吱吱嘎嘎的声音,是一辆前行艰难的老牛车”。再问:“力度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很快反应出来是P-F-P的力度变化过程。再问音乐情绪,学生回答:“沉重、艰难、悲痛。”最后再引出:“能体验到更深层的含义吗?”学生很快就想到了:“音乐是描写了一辆不堪负重的破牛车艰难的行进,表达出了农民对他们不自由的生活和没有欢乐的艰苦劳动的悲痛感受。”
在欣赏《两个犹太人》时,先让学生对比欣赏富人主题与穷人主题,随后提问:“这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速度方面各有什么不同?”总结学生回答后再问:“这一高一低、一疏一密、一快一慢的两个主题分别表现了两个怎样的音乐形象? ” 再问:“通过音乐你能想象出这两个形象各有什么特点或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此时结合曲名让学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
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提问,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设问时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掌握知识内容和初步运用知识的目的。
四、着眼音乐要素,提出问题
在欣赏完《两个犹太人》时我让学生自己小结:“音乐是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学生各抒己见:“声音低沉的圆号的音色适合形容胖子”、“音色尖锐纤细的旋律是形容瘦子的”、“速度慢的旋律像是胖子在大摇大摆的走路”、“高音的旋律力度比较弱,甚至有点颤抖,速度又很快。这个穷人非常消瘦,机灵、神经质”。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使他们体认到原来音乐可以通过音乐曲调、节奏、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塑造出那么丰富的艺术形象。
授课中, 教师必须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 设计的问题应当直观、生动, 不能低于或高于学生的水平,选择一个“最佳的智力培养高度”进行设问, 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思考后能够回答。提问时, 教师态度要和蔼, 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认真听取学生回答, 对答错者要帮助要鼓励, 对有创见者要赞扬。
总之, 教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 又是一种教学艺术。授课时不在于“多问”, 而是在于“善问”、“巧问”。西方学者德加默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音乐老师只有巧妙地利用“提问”这一线索,从细微人手,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师生在音乐学习中同享乐趣。
参考文献:
[1]吴新琰.《音乐课堂提问技巧摭谈》[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1).
[2]章建洪.《音乐课有“问”更精彩》[J].中国音乐教育,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