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视知觉原理的“低多边形”数字艺术风格审美探析

2021-08-05吴冬原

艺术研究 2021年3期

吴冬原

摘  要: “低多边形”艺术风格是近年设计作品常见的艺术设计风格,本文从艺术学角度出发探讨“低多边形”风格的成因、发展和特点,运用视知觉原理分析“低多边形”艺术风格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通过研究“低多边形”数字艺术风格,研究艺术风格衍变的深层次原因,使其更好地展示及应用于设计领域。

关键词: 视知觉原理 低多边形 数字艺术风格

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孕育出一批独特的数字艺术风格,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在在动画设计、界面设计、图形图像设计中看到不少由几何多边形构成的设计作品,这些作品从视觉上看起来有大量未经过细化的块面,风格硬朗、简约兼具半抽象半立体的个性特点,色调饱和度高,光感柔和。这种风格因其外形的构成效果,被称为“低多边形”藝术风格。这些低多边形是由折线、尖角构成的,以一种尖锐的感觉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刺激。

一、“低多边形”艺术风格的缘起

“低多边形”的名称翻译来自于low polygon,也称之为Low Poly,Low Poly风格也被用来描述一种低多边形构成风格的作品或者视觉效果,它的出现被数字艺术家们视为一种复古的风潮。Low Poly原是三维建模中的术语,在计算机运算速度较不发达的八九十年代,游戏开发者在创建三维模型的时候通过使用相对较少的面来制作的低精度模型,来实现美术效果和游戏运行速度的平衡。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硬件在单位时间内能处理的数据量也成倍增长,数字艺术作品的画面精度也就越来越接近高,游戏画面力求给人以真实场景的感受,那种粗糙的棱角分明的模型淡出了大众的视野。随着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受到移动设备硬件的限制,低多边形建模又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线当中,为了适应移动设备的发展,游戏开发者重新回归做低多边形的游戏美术,这种风格回归也是一种有别于旧式的块面感。“低多边形”风格的作品虽然保留了低模、少面数和棱角分明的特点,但是却使用了新的渲染和光照手段,将物体复古地还原出来。比如游戏《纪念碑谷》的画面表现出块面的构成美,色彩简洁明快,独特的“低多边形”风格画面是其吸引游戏玩家的关键因素,另外一款以拯救世界为主题的“低多边形”风格游戏《光明的崎岖之路》,游戏画面唯美清新的艺术风,简约抽象的半立体风格正好能突出可再生能源的环保理念主题。

二、“低多边形”艺术风格特点

重新被定义后“低多边形”是被抽象化的一种审美倾向。“低多边形”艺术风格造型主要以三角面的构成为主,炫目的光效、明亮而活泼的色彩都得益于数字渲染技术的发展,设计师在工业、平面、建筑、公共艺术等多个领域大量应用这种设计方法,作品表现出多样的三角面,保留了数字游戏中的模型特点,用形态、色彩、空间、光影探讨质感的合理性,为艺术形态的创作提供更广阔的设计探索空间。

1.“低多边形”的造型风格趋于拟物化与扁平化的结合

数字艺术风格的扁平化风格、拟物化风格流行并渗透至数字艺术中的各个领域,“低多边形”风格的流行更趋向于在扁平化风格与拟物化风格交替的时期,在几种风格中寻找设计美学的视觉平衡。拟物化风格设计是对光线、肌理、质感的表现以追求事物的真实感,然而,扁平化风格通常运用符号化的形态概括事物。“低多边形”风格结合了扁平化设计风格和拟物化设计风格的特点,整体以扁平化风格设计为主,用单色且极其简单的几何形态,在扁平化的基础上,结合了拟物化设计中追求模拟现实事物的形态,将平面立体化,贴近大众的认知。比如从综艺节目《中餐厅(第一季)》片头动画设计中,动画角色的三维建模延续造型设定的扁平化风格,采用的“低多边形”模型(如图1),最大程度保留人物造型的块面感,这是设计师对所要表现的事物特征进行的概括,画面简单,颜色明快素雅,给人舒适的感觉。低多边形风格的人物造型模拟实际动态,有棱有角的形态却富有个性,更好地还原了综艺节目嘉宾的造型特征。

2.“低多边形”的造型抽象美与光影感

数字艺术“低多边形”风格造型注重的是低细节、抽象化。数字艺术在经历了对“接近真实”风格的厌倦后,开始追求低细节、抽象化的表达。这样的表达映射了20世纪初印象派油画不关注画面的细节,只关注色彩,现在的低多边形艺术家们将事物抽象化设计,画面里没有太多材质,使用比较单纯而高饱和度的颜色,强调光照和阴影的统一性。多边形所自带的几何特征使得设计师常常会用它来作为展示的点线面的构成感,呈现轮廓,突出附加信息,强化科技感。“低多边形”风格丰富的光影、边缘锋利以及几何诠释有机形体等诸多审美趣味,增加画面的艺术吸引力,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刺激。低多边形风格,在遵循建模的基本形态的同时,造型也被夸张化了,因此造型上能突破现实比例的制约,在造型上能够承载更多的创意变化。比如,来自波兰的三维艺术插画家Mat Szulik为阿联酋的阿提哈德航空公司创作了一组以旅游为主题的广告宣传插画(如图2),在这组数字插画应用低多边形的三维模型渲染表现巴黎、日本、澳洲等城市的风情,画面渲染配合精心安排的场景布光,浪漫的色彩与强烈光线的搭配,让人有一种仿佛沐浴阳光下的旅行惬意感。数字艺术“低多边形”风格给人一种纸质的轻质感,给人精致的新颖感,轻盈灵动的视觉效果与饱和轻质的色调是它呈现给观者的直接感受,轻质感容易让人有非常有放松的感觉,可以拉近了作品和用户的距离。

三、运用视知觉原理解析“低多边形”艺术风格

1.视知觉原理概述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又称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鲁道夫·阿恩海姆将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引入视觉艺术研究中,视知觉原理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来解释艺术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艺术设计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视知觉是从眼睛接收到视觉信息后,然后一路传导到大脑的接收和辨识的过程,对信息的组织和解释来指导行为。设计作品通过眼睛看到画面信息后,传给大脑,根据经验解释并反馈设计作品的感觉。“低多边形”风格的数字艺术作品,无论是平面的还是动态的呈现方式,通常大众会被它的棱角分明的造型,明快且高饱和的色彩所吸引,这种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能在快速信息化的当代迅速引起注意,强烈的视觉刺激,造型经过大脑的接受与辨识,产生对形态的认知和想象。

2.完形理论在“低多边形”艺术风格的应用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认为人在视觉活动过程中,总是有一种追求事物结构整体性或完形性的特点。完整的事物形态可以通过对事物部分特征的认知,通过大脑对已知事物的想象,解释并反馈对事物完整的外观形态的理解。设计作品要能在短时间内抓住受众的眼球,要在设计作品中打破观者对形态原有的认知,让观者喜欢上作品,要有新颖的形态,愉悦的色彩,能够勾起观者的想象。“低多边形”艺术风格的造型注重对象整体性的把握,打破设计作品中强化“逼真”形态的认知,其原理正是由于格式塔完形原理对画面元素的隐喻内涵进行了认知性的补全(如图3)。

3.简洁原则分析“低多边形”艺术风格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书中的一段文字:当某件艺术品被誉为具有简化性时,人们总是指这件作品把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结构中。毕加索画公牛,他要找到“特征能使它被辨识为一头公牛”。毕加索先后去掉了立体结构、明暗、光效、黑白灰色块、牛毛、蹄子、五官等细节,并且简化成了块面和线条(如图4)。克莱夫贝尔曾说:“简化”是获得“有意味的形式”的主要途径。当今面对接收到的海量信息资源,受众对于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视觉设计上需要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因素,直接获取有用的信息与资料,在设计时让视觉效果变得更为抽象和简化,传达信息简单直观。“低多边形”不同于扁平化的抽象形态,让艺术回归到设计本身上来。设计师能够更好地抓住事物的灵魂,追求对于现实的抽象和对某些形态元素的强调,捕捉事物的本质(如图5)。

四、“低多边形”艺术风格设计作品的视觉语意

“低多边形”风格将具象的事物通过形态的简化,概括成多边形构成且疏密排布的形态,带有形态本身布局上的规划,它所呈现的整体语意比组成的局部效果要大得多。

现如今数字艺术快速发展的年代,“低多边形”风格突破了大众固有的形态印象,让观者对作品有了更多的想象,富有科技感和趣味感的形态,经过再设计及发挥,蜕变成了艺术表达内涵的新方式。作为一种视觉风格的表现,低面对象区域的色彩对比明显,画面中充滿了趣味性的概括感,颜色饱和度高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低多边形”风格的素材常常被应用在界面设计、背景设计中,高饱和度的配色与“低多边形”形态搭配,在艺术性上,对观察实体的解构,这种风格可以并入版面,在商业应用范围广,在信息繁杂的今天,视觉元素的简化可以更具有趣味,轻松愉悦的状态。“低多边形”风格在数字艺术作品中出现并流行起来并不是偶然,一方面,能看得出来是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风格的产生与演变,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得出风格的不断创新推动了数字技术的改进。当“低多边形”大规模地出现在数字艺术中广泛地应用并模拟,其风格在数字动画、影像或者平面艺术作品中频频出现。为了迎合商业性的应用,软件开发中开始加入快速生成“低多边形”的功能,越来越多的在线图形处理工具能生成“低多边形”风格,可以快速把本来寻常的照片转换成“低多边形”的形态,或者通过三维软件将高模瞬间减面,比如近年来较火的一款软件C4D,它就带有减面功能,减少“面数”直至显现最基本的多边形面,且保持整体色彩和外形大致过渡,整体更耐看。

结语

不管是数字动画艺术、数字平面设计艺术领域,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应用了“低多边形”风格,简洁结构、抽象形态,这些视觉因素使“低多边形”风格和艺术家作品中想表达的某种情感和内容产生了契合。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来看,“低多边形”风格的产生和发展满足了大众对审美需求的变化,这样的审美趋势能更好地引导设计师深入挖掘设计与格式塔心理学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提升设计的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悦. Low Poly风格的艺术性表现[J].戏剧之家, 2018(21).

[2]马珂.格式塔心理学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美学体现[J].美术教育研究, 2013(24).

[3]李闽川.基于视知觉动力理论的非欧建筑形态审美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6.

[4]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5]宋浏.逆流中的棱角——数字艺术中“低多边形风格”研究[J].艺术百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