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洲猪瘟的诊断与防控
2021-08-05席施席克奇
席施 席克奇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为病程短,病死率高,病猪高热稽瘤,皮肤发绀,淋巴结和内脏器官严重出血。
本病症状类似猪瘟,但更为急剧,诊断比较困难,难以消灭。1921年首次发现于肯尼亚,并一直流行于非洲,后来传播到欧洲和美洲,近年来我国也有发生。2018年8月,我国首次在辽宁省沈阳市确诊发生第一例非洲猪瘟,而后河南、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天津、山西、云南、湖南、贵州、重庆、湖北、江西、福建、四川、上海、北京等省、市、自治区也陆续出现了非洲猪瘟疫情。
一、流行特点
本病仅发生于猪,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及场舍均是传染源,虱、蜱也可能是传播媒介,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飞机场和海港码头附近农民利用飞机、轮船上的废弃物喂猪也能引起发病。初次暴发时病猪症状明显,病情严重,死亡率高,以后逐渐下降,康复猪携带病毒时间很长。据我国非洲猪瘟疫情资料显示,疫情的发病率为1%~49%,死亡率为 14%~100%。
2018年11月,我国在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地区野猪身上确诊了非洲猪瘟,使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发展更加复杂化,说明该地区成了自然疫源地,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非洲猪瘟净化根除更加艰难。
二、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5~15天。
1. 最急性型
病猪常常不显示症状即突然死亡。体温升高,有时体温可达41~42℃,呼吸急促,皮肤充血、出血,病死率達100%。
2. 急性型
病猪往往在高热初期仍采食,继而厌食,精神萎靡,站立困难,行走无力,呼吸急促,时有咳嗽,皮肤充血、发绀,耳端、肢端、腹部有广泛的不规则瘀血斑、血肿和坏死斑。后期常发生出血性肠炎,可出现腹泻和血便。严重病例常在出现高热的7天内死亡,死亡前24小时内体温常明显下降并昏迷不醒。
3. 亚急性型
病猪症状与急性病例相似。病初体温升高,持续几天或不规则波动,妊娠母猪有流产现象。出现症状后6~10天死亡。病死率为60%~90%。
4. 慢性型
病猪症状极不一致。一般出现精神萎靡,体温达39.5~40.5℃,呈不规则波浪热,还可见肺炎、呼吸困难等。皮肤可见坏死、溃疡、斑块。耳、关节、尾、鼻、唇等处可见坏死性溃疡脱落。腿关节软性肿胀,无痛,也可见于颌部。病程可持续1个月至数月。或除生长缓慢外,无任何症状。大部分病猪能康复,但终生带毒。
5. 隐性型
此型非洲野猪中常见,家猪可能因感染低毒所致,或由亚急性型或慢性型转变而来,外观体征健康,实际带毒,有引起本病的潜在危险。
三、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病例以内脏严重出血为特征,因常未见症状即死亡,故肉眼病变很少。急性型病死猪皮肤充血并发绀,颈背部出血,脾肿大几倍,色深,有时为黑色,极软易碎;胃、肝、肠系膜淋巴结出血十分严重,有时像血块。肾、膀胱、肺、心、胆囊、胃肠道常见针尖大出血点和弥漫性出血。还常见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和肺水肿。亚急性型病例的病变与急性型病例相似,但较轻,特征是淋巴结与肾大片出血,肺充血、水肿,大肠常见黏膜出血和血样内容物。慢性型病例的显著病理变化特征之一是淋巴网状内皮组织增生,还常见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和胸膜炎,肺部有干酪样坏死和钙化灶。慢性型病死猪半数以上有肺炎病变。
四、鉴别诊断
1. 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鉴别
二者均有体温升高(40.5~40.5℃)、后躯无力、皮肤发绀、有时呕吐、精神沉郁、死前体温降至常温以下、腹泻等临床症状,并均有淋巴结出血、肠溃疡、脾梗死等病理变化。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瘟的病原为猪瘟病毒。病猪体温升高时即出现症状,厌食废食,好卧,敲食盆唤之即来,但常常不食回原处卧下,公猪尿鞘有积尿或异臭分泌物。不咳嗽,鼻无分泌物,肌肉震颤,耳发绀但不肿胀,剖检可见淋巴结肿胀,呈紫红色或淡红色,切面如大理石状(不似血瘤)。肾表面和膀胱黏膜有出血点(不出现瘀斑)。胃肠浆膜黏膜下无水肿,回盲口溃疡呈纽扣状(不是小而深)。家兔接种试验可用于猪瘟的确诊。
2. 非洲猪瘟与猪肺疫的鉴别
二者均有体温高(40.5~42℃)、有时腹泻、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液、皮肤变色等临床症状,并均有肺有炎症和浆液浸润,全身淋巴结出血,胸腔、心包有积液等病理变化。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肺疫的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多种动物易感。病猪体温升高即表现症状,听诊肺有啰音、摩擦音,叩诊胸部疼痛和咳嗽,呈犬坐或犬卧姿势。剖检可见病猪全身黏膜、浆膜、皮下组织有大量出血点,肺部出现纤维素性肺炎,有肝变区,切面呈大理石状花纹,胸膜有纤维素性沉着物。血液检查可见两极浓染的杆菌。
3. 非洲猪瘟与猪弓形虫病的鉴别
二者均有体温高(40.5~42℃)、有时腹泻、呼吸快、流鼻液、皮肤有瘀血斑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弓形虫病的病原为弓形虫,多种动物易感。病猪体温较高,不会在4天后自动下降,病时废食,3月龄仔猪多发,瘀血斑多发生于耳根和腹下,鼻端不发生。实验室检验可见弓形虫。
五、防控措施
1. 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
本病毒免疫机制尚不清楚,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也没有商品化疫苗,因此对本病的防控,主要依靠综合性防控措施。
对于没有非洲猪瘟疫情的地区,防止病原传入是最为重要的防治手段,国际航班和邮轮的垃圾、食物残渣应及时处理,种猪引进时应严格检疫。对于患病猪,除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诊断以外,还应采用多种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确诊。
对于非洲猪瘟地方性流行地区,应改善生物安全及公共卫生设施,避免野猪和家猪的接触,严格控制家猪、野猪及猪副产品的流动,防止病毒在畜群之间传播和蔓延。
目前,广泛的血清学检测和带毒猪只淘汰及猪群净化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2. 加强舆论宣传力度
在非洲猪瘟的防控过程中,要重视社会公众舆论宣传的作用。将非洲猪瘟的相关知识做成各种宣传资料,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拥有良好的防范意识,掌握有效的防范方法,进而更好地抵抗非洲猪瘟的传播和影响。
3. 进一步加强有关人员的培训
在防控非洲猪瘟过程中,政府应对疫情防控专业人员提供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素质,增强对突发疫情的处置能力,有效地控制非洲猪瘟疫情的发展,并尽快消除非洲猪瘟。
4. 进一步强化疫情监测措施
在近年来我国非洲猪瘟出现地方性流行的情况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部及时制订了非洲猪瘟防疫监测规范,各省、市、自治区对非洲猪瘟流行地区进行严格地监控和监测,全面排查一些重点场所,如养殖场、屠宰场或者交易市场等。一旦发现疑似病例需要马上对其进行诊断,找出病因,并将有关情况逐级上报,以确保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内能对疫情进行控制。
5. 加大对疫情流行的应急处置能力
在非洲猪瘟的防控过程中,要加大对专业技术力量的储备,对突发疫情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置预案。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划定疫区,并在2小时内发布封锁令并封锁疫区,6 小时内安排专业人员对疫点内存栏生猪进行扑杀,在24 小时内疫区存栏生猪扑杀完毕。对于病死猪、被扑杀猪及其产品、饲料等,一律深埋作无害化处理等。
对于一些受威胁地区,要采取封闭、隔离、消毒等措施。对于那些没有受威胁地区的养猪场,要加强宣传和管理。禁止饲喂泔水,严格进行消毒,每日消毒1~2次,要采用2种以上的消毒药品交替使用,并做好养猪场之间的隔离工作。
(作者联系地址:辽宁省锦州市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邮编:1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