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洋洞有机小镇引领有机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1-08-05那志奎

科学种养 2021年6期
关键词:黎平县牛棚耕牛

那志奎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以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为抓手,在尚重镇洋洞村积极推进“有机小镇”建设,通过“搭台子、定路子、树牌子”推行传统农耕发展方式,引领有机农业高质量发展。

搭台子 复古有机农业种植

近年来,黎平县在森林覆盖率高、传统农业耕作氛围浓厚的尚重镇洋洞村积极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有机小镇。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黎平县科技特派员杨正熙的带领下,通过复古有机农业种植,盘活林田山地资源,建成一个以有机农业为形、山地旅游为神、农耕文化为魂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基地,探索出一条山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新路。

洋洞有机小镇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思路,重点推广红米稻、黑米稻、补血黑糯等特种优质稻种植,主打绿色有机品牌,利用“侗家七仙女”等直播团队在网络直播带货平台,向广大客户重点推介洋洞村等地“牛、稻、鱼、鸭”共生共养的农业发展模式,抢占销售市场的同时,激发村民种植有机稻米的积极性。截至目前,洋洞村等地发展“牛+稻+鱼+鸭”产业8 750亩(其中特种优质稻5 000亩),产值5 200万元,带动323户群众稳定增收。

定路子 守好绿色发展底线

洋洞有机小镇通过成立牛耕部落合作社,让社员将耕牛、牛棚等入股到合作社中,合作社对社员股金、耕牛、牛棚、土地、产品以及参加义务劳动、表演等务工情况进行评分,所得分数作为奖励和分红的依据。社员还可以根据积分情况,从合作社获得免息贷款,限期2年还清。截至目前,合作社共筹到股金576万元,入股耕牛1 170头,入股牛棚955栋,全村3.6万亩农业和林业用地全部入股,实现合作社与村民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为规范传统农耕的生产方式,洋洞有机小镇组织合作社社员代表、寨老、村民代表制定《守农有牛生产律》,即村民以自家耕牛、土地作担保,采用耕牛犁耙田,田地施牛粪,稻田放养鱼鸭,不施化肥与农药的传统耕作方式,用于规范村民耕种行为。若违反该生产律,就会被开除社籍,取消积分,并处以扣减150千克米、150千克酒、150千克肉的处罚。《守农有牛生产律》的实施,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社员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牵一发而动全身,为有机产品的打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此外,洋洞有机小镇通过开展耕读夜校的方式,营造“赶学比超”的氛围。村民通过观看产业发展纪录片、专家讲解、实地观摩、实际操作等,进一步提升技能,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洋洞有机小镇已开展耕读夜校23期,培训人数1.2万多人。

树牌子 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

洋洞有机小镇抢抓黎平县获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机遇,注册“守农有牛米”商标,搭建“千牛同耕”活动宣传平台,邀请销售商和消费者到种植基地实地考察,打开城市高端消费品市场。“有牛”生产方式被亚洲有机联盟选作典型案例多次在国际有机活动中展出,洋洞有机小镇也被誉为“最后牛耕部落”。目前,洋洞有机小镇农耕种植的水稻以及相关无公害农产品得到德米特(Demeter)认证机构的认证,2017年以来,推出的胭脂紫米、小麻红米、纤身香禾等优质米,成为中国有机米中的“新宠”,大量销往上海、北京、广州、南京等城市的高端市场。2020年,有机小镇销售各种优质稻、花果蔬菜累计达到20多吨,销售额超30万元。

洋洞有机小镇在做好“守农有牛米”品牌推广的同时,也积极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牛棚客栈”品牌。通过在村民原有的牛棚地和利于观景、劳作的荒地建设“牛棚客栈”,吸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杭州等城市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2020年以来,有机小镇累计接待游客8 860人次,实现住宿收入80多万元,带动本地土特产、民族手工艺品、服饰销售和餐饮消费50多万元,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目前,洋洞有机小镇正在新增建设300栋“牛棚客栈”,建成后,预计每年将会新增综合旅游收入1 200多万元。

附注:以上圖片由黎平县委宣传部提供。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黎平县委宣传部 邮编:557300)

猜你喜欢

黎平县牛棚耕牛
耕牛和农民
酸的思念
牛儿回家
黎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忠厚的耕牛——《五牛图》
侗族春社节女性盛装服饰考察——以黎平县龙额镇为例
贵州黎平县亮叶含笑群落研究
耕牛“猝死症”防制
牛棚忆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