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毒清胶囊制备工艺及质量研究*
2021-08-05李卓亚李运景赵伟国梁镇标
李卓亚,李运景,唐 蕾,赵伟国,梁镇标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菌毒清颗粒(粤药制字Z20070531)是由中山市人民医院研制的中药复方制剂。笔者参与了探索菌毒清颗粒稳定性和分散片处方优选的前期工作[1-2]。研究发现,菌毒清颗粒具有滋阴降火、凉血利咽等功效,对流行性感冒、咽炎、EB病毒阳性患者有较好疗效[3-7]。动物研究显示,菌毒清提取物对鼻咽癌细胞CNE-2Z荷瘤裸鼠的病情有改善作用[8]。但菌毒清颗粒蔗糖含量较大,在潮湿条件下易结块。硬胶囊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减弱药物的刺激性[9-12],且制备工艺成熟。本研究中参考了其他中药制剂硬胶囊制备工艺[13-15],将菌毒清颗粒改造为药效更理想、服用与携带更方便的硬胶囊剂,旨在扩大该药的使用人群,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超声仪(天津市奥特赛恩斯有限公司);AUW220D型电子分析天平(日本Shimadzu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实验仪器厂有限公司);XL-MINI型旋转式制粒机(常州市海江药化机械厂)。
1.2 试药
玄参(批号为20161115)、茜草(批号为20161012)、板蓝根(批号为20161013)、丹参(批号为20161022)、金银花(批号为20160906)、穿心莲(批号为20161207)均购自广州康圣药业有限公司;微晶纤维素(河南正弘药用辅料有限公司,批号为170803);玉米淀粉(批号为170706)、麦芽糊精(批号为171106),均购自安徽山河药用辅料有限公司;乳糖(批号为161215)、糖粉(批号为171210)、羧甲基淀粉钠(批号为160922)、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批号为170113),均购自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滑石粉(南昌白云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20161021);乙醇(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为160625);菌毒清胶囊(自制品,批号分别为20190706,20190713,20190720);丹酚酸B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为111562-201917,含量>98%),甲醇、乙腈为色谱纯,甲酸为分析纯,水为双蒸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制备工艺
将玄参、穿心莲、茜草、板蓝根、丹参和金银花分别粉碎成粉末。穿心莲粉末用适量85%乙醇浸润、搅匀后浸泡24 h,再以15倍量的85%乙醇渗漉提取,收集合并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至适量。其余5味药加8倍量水煎煮1.5 h,煎2次,滤过,合并煎液,浓缩成稠膏,与穿心莲浸膏充分混匀,置70℃烘箱内干燥0.5 h,称取处方量的浸膏和微晶纤维素混合后拌匀,以适量的90%乙醇溶液为润湿剂制软材,18目筛制粒,70℃热风干燥约1.5 h,测定含水量小于6%后冷却,加适量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及滑石粉后混匀,先过20目筛去除粗粉,再过80目筛去除细粉,以颗粒外观、吸湿率、休止角和胶囊的崩解时限为考察指标,进行工艺优选。
2.2 制剂工艺条件筛选
填充剂种类:通过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和预试验,选用微晶纤维素、玉米淀粉、麦芽糊精、糖粉和乳糖为填充剂,其余制备工艺不变,测定其吸湿率[16]。当选择玉米淀粉和微晶纤维素作为填充剂时,颗粒外观和吸湿性均符合要求,故选用玉米淀粉与微晶纤维素作为填充剂做进一步优化。详见表1。
表1 填充剂种类Tab.1 Selection of filler types
崩解剂种类:以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羧甲基淀粉钠为崩解剂,其余制备工艺不变,测定其崩解时限[17]和吸湿率。结果可优选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崩解时限为320 s,吸湿率为5.19%,羧甲基淀粉钠崩解时限为440 s,吸湿率为9.71%。
崩解剂和填充剂用量:以微晶纤维素和浸膏用量的比值为因素A,以玉米淀粉和浸膏用量的比值为因素B,以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占处方百分率为因素C,因素水平见表2。以吸湿率为考察指标,采用L16(45)正交试验表进行试验,结果见表2及表4。可见,各因素对处方影响的大小顺序为A>B>C,其中A有显著性影响,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最优配方选择A2B1C2,即微晶纤维素和浸膏用量的比值为3∶1,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占处方的5%。以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以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崩解剂,用滑石粉为润滑剂,以90%乙醇为润湿剂制备3批颗粒,测定吸湿率和观察颗粒外观,结果批号为20190706,20190713,20190720的样品均为棕黄色颗粒,吸湿率分别为5.26%,5.28%,5.22%。
表2 因素水平表Tab.2 The levels of factors
表4 方差分析结果Tab.4 Results of the ANOVA
润湿剂:以体积分数为85%,90%,95%的乙醇作润湿剂,其余制备工艺不变,测定其崩解时限。结果,颗粒外观分别为长条状、棕黄色、棕黄色,崩解时限分别为284 s,320 s,356 s。故优选90%乙醇作润湿剂。
润滑剂:以4%,5%,6%的滑石粉作润滑剂,其余制备工艺不变,测定其休止角[18]。结果分别为35.1°,33.4°,31.2°,差异不大,故优选4%滑石粉作润滑剂。
胶囊壳型号:测定3批样品的平均堆密度为0.83 g/mL,每粒胶囊装0.40 g,所占体积约0.48 mL,与1号胶囊(0.50 mL)接近,故选用1号胶囊壳。
表3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Tab.3 Design and results of the orthogonal test
2.3 处方工艺验证
基于上述筛选和优化,菌毒清胶囊的最优处方工艺为:以1 000粒投料量计算,菌毒清浸膏91 g,微晶纤维素273 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20 g,滑石粉16 g。浸膏在70℃条件下干燥0.5 h,与微晶纤维素混合,拌匀。以适量的90%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18目筛制粒,70℃热风干燥约1.5 h,测定干颗粒含水量小于6%,冷却后加入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滑石粉混合均匀,先过20目筛除去粗粉,再过80目筛除去细粉,整粒,在相对湿度小于60%环境中装入1号胶囊。检测3批样品,结果各项指标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对胶囊剂的质量要求[19],表明该工艺可行。详见表5。
表5 工艺验证试验结果Tab.5 Results of the validation test of the technology
2.4 丹酚酸B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5%甲酸水溶液(28∶10∶62,V/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6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
样品处理:取样品内容物2.0 g,精密称定,置50 mL容量瓶中,加75%甲醇适量,超声(功率250 W,频率40 kHz)处理30 min,用75%甲醇定容,摇匀,滤过,即得。
方法学考察: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符合规定。
样品含量测定:经测定,批号20190706,20190713,20190720的样品中丹酚酸B含量分别为0.213,0.186,0.203 mg/g,平均0.201 mg/g。
3 讨论
预试验中,曾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浸泡时间对处方中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丹酚酸B含量均太低,其为丹参中主要水溶性活性成分[20],且其含量较高,故选用正式研究中的提取工艺并以丹酚酸B为含量测定指标。以微晶纤维素和浸膏用量比值为3∶1,2∶1,1∶1,0进行考察,结果发现比值为3∶1时制备效果最好,于是加大微晶纤维素和浸膏用量比为4∶1时,发现仍然是3∶1时制备效果最佳,故选择微晶纤维素和浸膏用量比值为3∶1。同时发现,相对湿度超过60%时,颗粒含水量明显增多,因此胶囊应在相对湿度小于60%的环境中分装和保存。曾尝试以甲醇-乙腈-5%甲酸水(31∶10∶59,V/V/V)[21]为流动相,但分离效果欠佳,改用正交试验的流动相,结果较满意。
菌毒清颗粒是我院用量较大的验方制剂,但大量蔗糖的加入严重影响了该药的适用人群,菌毒清胶囊可有效避免上述缺点。本方法可行性较强,重复性较好,为菌毒清胶囊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