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Ⅲ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2021-08-05霍鸿波胡樑臣
霍鸿波,王 琳,胡樑臣
·心血管病临床观察/研究·
GPⅢ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霍鸿波,王 琳,胡樑臣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Ⅲa(GPⅢ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病人480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病人认知功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GPⅢa基因多态性分析。分析GPⅢ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480例冠心病病人中,103例(21.46%)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年龄≥60岁、血尿酸水平、认知功能障碍家族史比例明显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病人(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病人(P<0.05);认知功能障碍病人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病人GPⅢ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尿酸是冠心病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GPⅢ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冠心病;认知功能障碍;血小板糖蛋白Ⅲa;相关性
基金项目2016年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No.2016013186)
作者单位: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河北廊坊 065000),E-mail:huohb666@aliyun.com
引用信息霍鸿波,王琳,胡樑臣.GPⅢ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4):2364-2367.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1.14.013
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较高,会降低病人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家庭负担[1-2]。有研究报道存在心血管性危险因素人群发生老年痴呆等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险较无心血管性危险因素的人群明显提高[3-4]。其中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性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高尿酸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5]。基因多态性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得到重视和推广。基因多态性是指高度重复序列拷贝数的改变、散在的单个碱基的不同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研究冠心病相关基因多态性对预测疾病发生及根据基因诊断提供新的治疗思路等具有重要意义[6]。血小板糖蛋白Ⅲa(GPⅢa)是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发挥黏附、聚集和活化的重要基础,血小板主要通过血小板糖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介导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血栓形成。有关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多,但结论并不一致[7-8]。本研究旨在探讨GPⅢ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病人480例,其中,男265例,女215例;年龄45~82(61.03±12.21)岁;稳定型心绞痛179例,不稳定心绞痛160例,心肌梗死141例。纳入标准:①冠心病符合《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9];②均为首次诊断。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等其他严重疾病;②因听力障碍等不能配合调查;③有脑部疾病、中枢性神经疾病病史。病人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检测方法
1.2.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尿酸水平检测 病人均禁食10 h以上,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3 mL肘正中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后,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DL-C、ALT及血尿酸水平。
1.2.2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GPⅢa基因型 提取GPⅢa DNA,将抽提得到的DNA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测OD260/OD280比值,观察核酸纯度。将比值为1.8~2.0者,挑选出来作为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模板。GPⅢa PCR反应条件:预变性95 ℃,4 min;变性94 ℃,50 s;退火53 ℃,50 s;延伸72 ℃,1 min。共33个循环,最后72 ℃延伸5 min。用琼脂糖凝胶法测定基因型。
1.3 认知功能评估 根据国际通用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病人进行认知功能评定。该量表共有19个项目,包括定向、记忆、语言、计算等,总分30分。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下者总分<17分,小学者<20分,中学及以上者<24分,则为有认知功能障碍。
2 结 果
2.1 认知功能障碍组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临床资料比较 480例病人中,103例(21.46%)有认知功能障碍,377例(78.54%)无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60岁、血尿酸水平、认知功能障碍家族史比例明显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而HDL-C、ALT水平明显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详见表1。
表1 认知功能障碍组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认知功能障碍组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GPⅢa基因型分布比较 根据等位基因可将GPⅢa基因型分为TT型、TC型和CC型。两组病人GPⅢa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具有样本代表性。两组GPⅢ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认知功能障碍组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GPⅢa基因型分布比较 单位:例(%)
2.3 冠心病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尿酸是冠心病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详见表3。
表3 冠心病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认知功能包括记忆、计算、执行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时间空间定向等多种认知域组成。认知功能障碍又称认知功能缺损或认知残疾,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程度(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认知域功能的损伤[4]。有研究报道,年龄是影响认知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高[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年龄≥60岁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病人(P<0.05)。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影响血管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同时也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12-14]。本研究结果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病人HDL-C、ALT水平明显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病人(P<0.05);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病人(P<0.05)。提示血脂异常及血尿酸升高可增加冠心病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尿酸对冠心病的影响机制早有报道,其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①尿酸结晶沉积于动脉壁进而对动脉内膜产生直接损伤作用。②尿酸通过诱导血脂异常和炎症反应过程介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尿酸可促进LDL-C的氧化和脂质的过氧化导致血脂异常。同时,尿酸诱导氧自由基的产生进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过程,即炎症反应。③尿酸升高可激活血小板,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尿酸升高与老龄化密切相关,老年病人肾血流量下降,肾脏排泄尿酸能力降低,高尿酸血症更明显。本研究中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血尿酸是冠心病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提示老年冠心病病人的血尿酸水平可作为其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因子。
血小板血栓是动脉血栓的开始,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出内皮下组分时,血小板被激活,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参与止血、凝血过程,诱导血栓形成,介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血小板糖蛋白是血小板发挥黏附作用的关键成分,GPⅢa与纤维蛋白原结合使GPⅢa黏附于血管壁,诱导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血栓形成的最后一步。故GPⅢa通过介导血小板血栓形成,诱导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冠心病猝死事件的发生发展[15-17]。GPⅢa基因是编码GPⅢa蛋白产物的始动因子,其基因多态性主要由于GPⅢa基因外显子2在1565处的单位点突变T→C,导致GPⅢa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域的结构和空间构象改变,从而使血小板血栓过程发生改变[18]。关于GPⅢa基因多态性与其功能变化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通过对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进行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GPⅢa TC/TT型冠心病发病率是CC基因型的2.1倍(P<0.01)[19]。本研究结果显示,认知功能障碍组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GPⅢa基因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小有关,后期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GPⅢa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综上所述,GPⅢ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收稿日期:2020-04-10)
(本文编辑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