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专业学生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基本心理需要间的中介作用
2021-08-05诸晓
诸 晓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210023
目前,医护人员处于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可能出现身体疲惫、情绪焦虑、睡眠障碍等不良反应[1],并对未来从事医护工作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产生一定程度影响。如何照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提升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是社会各界急需解决的问题[2]。“基本心理需要”来源于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是指人先天的、内在的、必需的心理需要,对个体心理的健康成长、整合和幸福感至关重要,可分为胜任需要、关系需要和自主需要[3]。已有研究表明,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可以正向预测幸福感[4]、精神健康[5]和生活意义感[6],并有效降低抑郁和问题行为[7]。家庭、工作环境中的资源(如社会支持)越多,人们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越高[8-9],但现有研究中有关社会支持和基本心理需要之间的内在机制探索较少。应对方式作为应激和健康的中介机制,对个体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10],其与社会支持、基本心理需要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11-12]。因此,本研究将应对方式作为社会支持和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变量,探讨社会支持对基本心理需要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提高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效能感和价值感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 年5月—2020 年6 月江苏省南京市2 所医学类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604 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7~23(20.67±1.43)岁;男201 人(33.3%),女403 人(66.7%);临床医学专业339 人(56.1%),护理学专业265 人(43.9%);家庭所在地为农村325 人(53.8%),城 镇279 人(46.2%);独 生 子 女384 人(63.6%),非独生子女220 人(36.4%)。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编制而成,调查内容包括性别、专业、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等。
1.2.2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 采用Zimet等编制、姜乾金修订的PSSS评估个体领悟到的来自各种社会支持源(如家庭、朋友和其他)的支持程度,以总分反映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该量表由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老师、亲戚、同学)支持3 个分量表组成,每个分量表含4 个条目,共12 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 7 级评分制,总分12~84分,分数越高代表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13]。在本研究中,该 量 表Cronbach′s α 系 数 为0.944,3 个 分 量 表 的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0.885,0.922 和0.875。
1.2.3 基本心理需要量表(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cales,BPNS) 采用Gagne 编制的BPNS 评估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该量表由16 个条目组成,分为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和归属需要3 个分量表。量表采用Likert 7 级评分制,总分16~112 分,分数越高代表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越高[14]。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7,3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681,0.708 和0.752。
1.2.4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 采用解亚宁编制的SCSQ 评估个体应对方式。该问卷为自评式问卷,共20 个条目,条目1~条目12 属积极应对维度,条目13~条目20属消极应对维度。问卷采用Likert 4 级评分制,根据2个维度的得分高低判断倾向于选择积极应对方式还是消极应对方式[15]。本研究中,问卷总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9,积极应对维度和消极应对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14 和0.872。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者与各班级的辅导员约定好时间,征得学生同意后在教室发放问卷,问卷前言注明研究目的、填写方式、注意事项和保密原则,学生独立作答,研究者全程控制现场,回收问卷,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共发放问卷625 份,回收有效问卷604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64%。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软件和AMO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学生基本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量表信度测量采用可靠性分析,各变量人口统计学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社会支持、基本心理需要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利用AMOS 21.0 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建模(SEM),并使用自抽样方法(Bootstrap)验证模型中介效应。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护专业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基本心理需要现状 医护专业学生PSSS 得分为(64.59±11.26)分,SCSQ 得 分 为(15.08±6.71)分,BPNS 得 分 为(76.35±11.05)分。不同特征的医护专业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基本心理需要比较结果显示:医护专业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基本心理需要在性别、专业、家庭所在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社会支持和基本心理需要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医护专业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基本心理需要得分比较(±s) 单位:分
项目性别 男女t 值P专业 临床医学护理学t 值P家庭所在地 农村城镇t 值P是否独生子女 是否t 值P人数201 403 339 265 325 279 384 220社会支持63.67±11.39 65.03±11.18-1.396 0.163 64.18±11.46 65.12±10.99-1.024 0.306 64.01±10.79 65.27±11.76-1.381 0.168 65.57±11.12 62.84±11.31 2.892 0.004应对方式14.42±6.98 15.39±6.57-1.657 0.098 15.11±6.75 15.03±6.67 0.160 0.873 14.89±6.85 15.29±6.56-0.738 0.461 15.08±6.81 15.09±6.58-0.027 0.978基本心理需要77.24±11.97 75.92±10.57 1.320 0.188 76.07±10.87 76.69±11.29-0.685 0.493 75.94±11.28 76.82±10.78-0.971 0.332 77.11±11.07 75.00±10.93 2.264 0.024
2.2 医护专业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基本心理需要的相关性分析 基本心理需要及其3 个维度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其积极应对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消极应对与社会支持、归属需要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本心理需要及其胜任需要、自主需要维度呈负相关(P<0.05)。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基本心理需要的相关性详见表2。
2.3 医护专业学生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基本心理需要间的中介作用 以社会支持为自变量、基本心理需要为因变量、应对方式为中介变量,根据温忠麟等[16]推荐的中介模型检验程序,利用AMOS 21.0 软件构建中介模型,结果显示:模型拟合指数在可接受范围,卡方自由度之比(χ2/df)=4.710,拟合优度指数(GFI)=0.910,比较拟合优度指数(CFI)=0.900,模拟拟合指数(NFI)=0.892,递增拟合指数(IFI)=0.901,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51,表明医护专业学生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基本心理需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应对方式和基本心理需要,应对方式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基本心理需要。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基本心理需要间的中介作用模型见图1,各路径系数见表3。
图1 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基本心理需要间的中介作用模型
表3 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基本心理需要的路径系数
根据模型拟合,对构建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Bootstrap 检验,重复抽样5 000 次,各效应的95%置信区间(CI)见表4,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3.9%。
表4 社会支持对基本心理需要的总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的Bootstrap 检验
3 讨论
3.1 医护专业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水平中等,社会支持水平较高,应对方式较积极 医护专业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较高,应对方式也较为积极,与以往研究结果[17-18]一致。医护专业学生学习压力大,工作责任重,目前,外环境中医患纠纷多发,内环境中培养时间长、考试多、要求高,均可能降低医护专业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导致其难以适应周围环境,出现较多的行为和情绪问题。因此,医学院校要重视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增强其自我效能感以满足胜任需要,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以满足关系需要,给予其自我决定的机会以满足自主需要。
3.2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支持和基本心理需要存在差异 本研究显示:在医护专业学生中,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支持和基本心理需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的社会支持较多,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较高。这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的家庭资源集中在一人身上,其感受到的支持较多,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较高,而非独生子女家庭资源分散,甚至不均,子女需要与他人分享父母的支持,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不足。因此,学校应更关注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支持情况,鼓励他们发展家庭之外的支持系统,如朋友、老师等,同时关心他们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成长机会,从而使其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
3.3 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基本心理需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基本心理需要与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李温平等[19]研究结果相似。路径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应对方式和基本心理需要,应对方式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基本心理需要。与姜文婧等[20]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较高的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提高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同时,中介检验结果显示:医护专业学生的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基本心理需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3.9%。医护专业学生社会支持对基本心理需要的内在影响机制为:医护专业学生领悟到的社会支持会影响他们应对方式的选择,继而影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医务人员不仅要医治病人躯体疾病,还要抚慰病人心理痛苦,这要求其具有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蕴含在医护专业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中。在教育过程中,应传授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建议其拓展社交范围,培养其良好的情绪智商,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帮助学生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主动解决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其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学校不仅要继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尊重学生需求,如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教育理念,提供充分的支持,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等。
4 小结
综上所述,医护专业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水平中等,社会支持水平较高,应对方式较积极;学生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基本心理需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基本心理需要是医护专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基础和重要的心理资本,医学院校在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引导他们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帮助其满足基本心理需要,从而提升心理健康和职业幸福。本研究选取的变量有限,横断面调查不够全面,未来应探索社会发展中新近心理变量对医护专业学生的影响,并加强纵向追踪研究以探讨其内在机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