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美声唱法在演唱及声乐教学中的融合

2021-08-04赵博

大观 2021年2期
关键词:演唱美声唱法声乐教学

摘 要: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声乐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美声唱法在我国演唱及声乐教学中的作用也不断得到强化。文章首先介绍了美声唱法在演唱与声乐教学中的融合背景,其次探讨了美声唱法在现代演唱与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最后重点阐述了美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融合策略,以进一步改善教学实践现状,为行业的稳定高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美声唱法;演唱;声乐教学

随着国际文化融合的不断加快,源于西方的美声唱法在我国各大高校演唱与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变得备受关注。在国际文化融合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借鉴美声唱法的优点进一步改善声乐教学活动,成为教学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促进声乐教学与美声唱法的融合发展,文章就美声唱法在演唱及声乐教学中的融合进行研究。

一、美声唱法在演唱及声乐教学中的融合背景

(一)基本背景

经历千年的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不但吸收和借鉴了多种演唱艺术风格的优秀品质,同时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演唱模式与艺术价值。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融入美声唱法,往往需要借助如下几个方面的技巧:一是需要借助于美声唱法混合共鸣理论来开展教学工作,借助胸腔、头腔、鼻腔等多个部分的协调合作,提升聲音的层次感与表现力,否则声音就难以提升到厚重的水平上,音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二是需要充分借鉴美声唱法的咬字技巧,我国的传统唱法多采用咬字清晰、声音清透的模式,虽然具有情感上的优势,但是也容易出现穿透力、渲染力不足的问题,这一点可以通过与美声唱法的融合来解决。三是美声唱法在促进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作用。由于美声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可以通过演唱的技巧与表现力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所以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果能够应用于声乐教学当中,往往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二)发展历程

美声唱法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在五四运动后逐步传入我国,由于美声唱法具有独特的艺术渲染效果,同时其在练习方式上倾向于科学的训练体系与模式类型,能够很好地适应于我国的声乐教学环境,所以在传入我国后实现了长足的发展。美声唱法在教育界得到普及,与本土民族声乐也产生了大量的融合,同时涌现出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歌曲,包括《黄水谣》《教我如何不想她》《铁蹄下的歌女》等等。这些作品都兼顾了中国文化韵味以及西方美声唱法的文化艺术风格,是成功实现美声唱法与中国传统演唱形式融合的精品之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声乐教学工作者也越来越认识到美声唱法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作用,为其更好地适应中国声乐教学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美声唱法在演唱及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声乐文化

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的音乐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在近现代,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文化受到西方美声唱法的影响和冲击,特别是呼吸方式与训练技巧上得到了很多的启发,推动了我国声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客观上来看,美声唱法的技巧更具有科学性,通过调整音调和音色,能够符合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的要求,借助美声唱法的技巧来进行民族声乐文化的展示,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形成新的声乐艺术形式,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有助于提升现场演唱效果

在过去,民族声乐多以劳动者的日常生活为灵感来源,所以其表现题材以日常生活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声乐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通过学习借鉴现代表演艺术形式来提升现场舞台延长效果。一方面,表演者需要具备专业素养以及相应的演唱技巧,这不但需要经验方面的积累,还需要专业领域的知识学习与实践练习才能够实现;另一方面,表演者需要将自己的演唱能力、表演风格与民族声乐文化进行充分结合,以此来推动民族声乐的进步发展,更好地适应先进文化的发展需要,为我国声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有助于加深文化碰撞与融合

文化的交互也是美声唱法应用于教学领域的重要途径。经济的开放势必会带来文化的交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文化自信,同时也要带着包容与接纳的心态来审视外来文化,美声唱法作为优秀外来文化,其中有很多的技巧与训练模式能够满足现代教学需求,通过应用这些内容有助于改善教学现状。

(四)有利于民族音乐的创新与发展

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离不开民族音乐的创新活动,这个过程中美声唱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是未来教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三、美声唱法在演唱及声乐教学中的融合方法

美声唱法应用于声乐教学与演唱教学当中,需要遵从一定的技术标准与教学原则,现分别进行如下探讨:

(一)气息方面的融合

歌唱是呼吸的艺术,歌唱的前提是先学会呼吸。气息调整一直是声乐教学的重难点,作为演唱者,需要掌控自己的呼吸,以此来调整到相应表现水平,确保演唱过程中气息充足,富有渲染力。实际上,气息的调控往往需要考虑到时值长短、声音大小等内容,同时也要做好自己呼吸的调控,确保表演者发声的合理性。目前,我国的民族唱法主要以表现基础性能为主,民族声乐当中要求气沉丹田,也是为了适应这个环境目标。美声唱法当中需要演唱者进行共鸣腔的练习,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融合训练,逐步提升学习者的气息调控能力,更好地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声乐表演需求。

(二)发声技巧方面的融合

发声技巧需要演唱者着重进行学习和训练。在声乐演唱中,咽腔主要的功能就是真假声的控制转换,而美声唱法最为突出的风格也是混合声区发声技巧,通过该方式能够提升声音的饱满度,从而提升声音的穿透性。目前这个领域训练较多的是传统声乐唱法,该唱法强调民族风俗文化与民族特色,所以,训练该唱法时需要学习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通过多器官共鸣来提升音乐表现力。如进行《西北组曲》等类型的曲目练习,这个类型的曲目多以民俗文化为素材,目的在于发挥弹拨乐器的艺术效果,搭配声乐来达到震撼人心的作用,需要演唱者尽可能控制自己的力道来提升气息的平稳度,从而更好地完成高音演唱任务。

(三)共鸣方面的融合

共鸣作为美声唱法的核心,其最为有效的表现方式之一就是共鸣腔共鸣。由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差异,美声唱法更关注表演者的咬字吐字结构中的元音部分,所以演唱的效果听起来也更令人舒适。针对这个特征,在我们现阶段的声乐教学活动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发声的效果,需要特别注意表演者空气利用的效率以及共鸣腔的功能效果,将全身的声音集中到一起,从而提升声音的穿透力,提升声音的表现力。比如在一些特殊作品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结构化的歌曲演唱模式来提升气氛的渲染效果,进而散发强大的气场。在正式表演开始之前,要学会逐步放松,保持良好的共鸣腔开放状态,这样就可以提升共鸣腔的演奏效果,实现理想的声音渲染功能。

(四)唱法方面的融合

唱法的融合一直是学者们最为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实际上,美声唱法当中具有更为科学高效的发声方式,如果能够以此搭配我们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文化风格,往往能够达到创新表演形式、提升作品活力的效果。唱法涉及的内容较多,同时包括了咬字、气息转换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进行教学融合时应该以保持民族文化艺术生命力为核心目标,逐步提升演唱者的混合式发声技巧,通过改变发声习惯并改变共鸣腔的作用来逐步提升艺术表现力,这也直接关系到我国声乐的发展进度。在整个融合过程中,能够逐步实现美声唱法与传统民族唱法的巧妙融合,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标。

四、结语

演唱者在进行作品演唱时,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情感,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进入作品体验当中,根据观众的爱好和需求对自己的演唱技巧进行调整,从而借助表演来更好地展现歌曲的民族文化、艺术风格,实现传统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精妙结合,确保声乐教学的实际效果,为推动我国艺术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珣.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对比分析[J].艺术教育,2020(10):58-61.

[2]葛旭东.美声唱法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20(18):158-159.

[3]靳勇.美声唱法在演唱及声乐教学中的融合方法探討[J].戏剧之家,2020(25):105,107.

[4]武晶晶.基于美声唱法在演唱及声乐教学中的融合研究[J].山西青年,2020(17):107-108.

作者简介:

赵博,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

猜你喜欢

演唱美声唱法声乐教学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声乐教学略见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