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铸牢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马克思主义防线
2021-08-04于政泉
于政泉
摘 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凸显。为铸牢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马克思主义防线,高校就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主渠道的立德树人作用,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阵地与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马克思主義防线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3.057
1 铸牢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马克思主义防线的重要意义
(1)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大学生是中国共产党未来发展的希望和后备力量,是中华民族前进的后继力量。大学生的思想武装和理论进步,牵涉到后续力量储备,事关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事关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2)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为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大学生头脑中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指导大学生价值判断和行动准则。
2 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信息网络化,特别是疫情后复杂的国际环境,使大学生面对社会的多种抉择很难分辨。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认知不足;青年大学生群体道德观念有待提高;意识形态多元化挑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2.1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认知不足
从总体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已经得到巩固和增强。但从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高度来看,还有部分大学生并没有完全认识与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真正内涵与重大意义。目前,高校由于受办学经费限制、教师队伍数量总量和教学空间因素制约,教学形式普遍采用思政课大班教学模式。班型过大会导致教师偏重传授知识,而无法与每一名学生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易被激发,理想信念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难以达到。部分大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少,关注时事新闻少,参与马克思主义活动小组活动少,这直接导致了少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心不足、甚至怀疑,对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认知模糊,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认知模糊。
2.2 青年大学生道德观念有待提高
高校绝大多数学生呈现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占主导,但不排除少数学生身上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少数大学生拜金主义倾向体现在盲目追求品牌,过度消费,“校园贷”的出现就是来源于此;受影视传媒、APP网络视频影响,传统的以情谊、品质为重的同学之交,也出现了向有利可图的方向倾斜。少数大学生享乐主义倾向体现在不思进取、精神懈怠,贪图享受,奉行及时行乐;在学习态度上,得过且过,不肯下功夫苦学,类似佛系青年。少数大学生个人主义倾向体现在受家庭和社会的环境持续影响,以及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就业前途担忧、学习不适应感和人际交往困惑,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的愤愤不平和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压力,有些学生总想寻捷径找出人头地机会。
2.3 国外敌对势力借助互联网平台冲击国内主流意识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在人人都可以发声网络空间内,一些别有用心的消极言论削弱了传统主流意识的权威性和边界性,造成正反各种观点、言论激烈交锋,有些言论混淆了正确的观点和事情的本来面目。现实中一些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环境的建设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网络技术滞后等因素,使高校的主流传播手段和传播能力受到削弱,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
3 铸牢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之马克思主义防线的对策
3.1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习近平指出:“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高校是各种思想交锋的阵地、多元文化的冲突点,也是各种敌对势力渗透的重点区域。对此,高校各级党组织要系统构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工作体系,把意识形态工作渗透到学校学生工作的每一个点,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齐抓共管、部门联动、学院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动态工作机制,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阵地把控制度,推进新时代高校阵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让错误的思想言论失去传播的市场和空间。加强思政课教师主阵地、主渠道的正面传播作用,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办法,形成思政课强烈的感召力、吸引力。同时在其他课程教学中注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强化高校各类校园活动的管理和审批制度,对教师的各类学术活动要有审查,对各类学生活动要有相关领导把关,从而使高校成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的阵地。
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各个高校要根据学校办学历史、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创作适合于自己学校特点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红色教育题材书籍和教育活动,增强社会主义话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学校办学的软实力。同时,学校领导和各二级学院领导带头讲党课,积极宣讲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中国共产党党史,讲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讲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