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

2021-08-04伍丽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5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课堂教学

伍丽兰

【摘要】培养学生的课堂问题意识,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效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问;营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问;教给方法,让学生会问;适时进行激励,引发提问内需这四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开启数学创新之门的钥匙,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日常教学中,不难观察到小学生关于问题意识普通存在状况:一是不敢提,存在心理障碍,有了问题,也不愿意向教师提出,在高年级尤为普遍;二是不想提,没有问题意识,课堂上是被动学习,只满足于听教师的讲与评,所有的问题由教师去提出;三是不会提,很想向教师提出问题,但却发现不了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向教师提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巧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问

问题意识的主要体现之一,就是学生能够主动地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激发学生问题的主动性,教师需要巧设贴近生活实际的、蕴涵强烈问题动机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地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其问题数学的意识和兴趣。

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主动问知识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习得了许多数学实质,这些知识像存储记忆格子里的“物品”,没有需要的时候学生难以主动调用。教学上,教师应当巧设有效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地调取、整合所学知识去提出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对一切新鲜的事物充满探索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新课的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一些新鲜特别、有趣好玩的问题情景,在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同时,促使学生在脑海中问:“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乐学和想学的热情。只有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把教学中融于适当游戏,而且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才能活泼主动地学习。而且,教师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数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探索后获得成功,体验参与提问题的乐趣。

例如,在教授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一)》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分别叫班上三个学生到讲台上演示,第一个学生手中拿着12支粉笔,第二个学生手中拿着8支粉笔,第三个学生手中拿着4支粉笔,然后叫他们分别拿出粉笔的1/2,第一个学生举起6支,第二个学生举起4支,第三个学生举起2支,笔者问:“咦,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呢?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能刺激学生的探索欲望,分数的再认识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总数不同造成所占的分数也不同。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完全由学生演示又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头脑中形成“为什么都拿出粉笔的1/2,三个同学举起的粉笔支数是不一样的呢?”的问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

2.改变对话方式,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着重显示出学生与教材之间开放式互动式的对话,拓宽交流的渠道,为他们创造更多与同伴、与问题情境,甚至与自己原来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对话与互动的机会,从而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了不少数学方法,但常常处在“不知用在何处”、“不知如何用”等境地。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是学生在“百思不得其解”的窘境中主动获得解决方法,感受到好的数学方法的妙处,从而主动地提高问问题的能力。

二、营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问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但是,处于小学高年级的五年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害怕提的问题不是教师想要或提的问题过于简单引起同学们取笑;而很大部分的教师则形成了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教师要先转变教学观念,明白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氛围中,敢于提问,乐于学习。

在上《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复习课时,课前根据学生的情况制作了复习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纸的易错题分小组讲解,在一旁完全扮演着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当时,有一个小组的学生讲解平行四边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把其中一个图形的面积公式要除以2混淆了。当时,笔者并没有因为学生的讲解错误而训斥学生,利用这一错误资源,笔者及时引导:“对于刚才同学的讲解,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纷纷指正刚才的错误,顺势利导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根据同学们的提问,开展小组讨论解决这一易错点。

无论学生提的问题多么简单,多么幼稚,教师都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大胆质疑,大胆提问。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会问

引导学生在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质疑,在新识的意义、性质上质疑,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质疑,从课题上质疑等等。

1.从课题中提出问题

课题是教材重要资源,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能养成爱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一课,连续用小棒摆三角形……,先从摆一个开始,一个一个增加,让学生观察所摆的三角形个数与所用小棒根数,学生自然而然会提出:“到底摆的三角形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2.从新旧知识联系中提出问题

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大部分的数学知识往往是在旧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只要认真思考就能产生许多问题。例如: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课,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有部分学生就会联想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对于平行四边形是否也成立。

3.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和经常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如果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能和学生的这些知识相联系,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思维得到激活。例如,学习“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已经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认识,都有购物的生活体验。于是,在教学中创设了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使学生在一个个的购物活动中加深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在付钱、找钱的过程中,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学会有关的计算。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原来如此的熟悉,引导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四、适时进行激励,引发提问内需

小学生的年龄特别,期待表扬,适当的激励能激发学生自信心,从而引发提问内需。

1.期望激励: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句充满信任的话语,以“你能够……”“我相信你们……”表露对学生的期望,提高学生信心。

2.表扬激励:可以采取一些小小的奖励手段,如,奖小红花、获胜旗等等。适时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学生就会善于提问。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在课堂实践中不断调整,不断尝试,相信只要坚持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勤问”的习惯,“质疑之花”定能绽放在课堂中。

参考文献:

[1]张楚廷.学会发问[J].教育学刊,2003:22-23.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培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