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激趣·活学

2021-08-04黄啟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5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作文教学多媒体

黄啟芳

【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多媒体;作文教学;激发兴趣

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未来的建设者,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及行动,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在这个发展飞快的社会中,我们的教学手段也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也要不断更新。当今的学生处于信息量“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接触新鲜事物极多。对于枯燥的教学不感兴趣,特别是“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作文,作文课难度大,模式较为沉闷,老师讲得枯燥,学生写得无奈,厌恶情绪严重。于是,笔者把多媒体技术引入了作文课堂教学,从优化训练内容出发,调动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信息技术为作文教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力的辅助,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点燃学生的写作灵感,从而提高了作文教学效果,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

一、激发兴趣,点燃灵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作文是学生心底话的流露,没有真情实感,作文难以写好。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是作文教学的前提,让学生爱上作文,作文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就需要点燃他们的写作灵感,他们的灵感一旦被点燃,他们写起作文来就流畅多了,避免没话可写的窘境。

(一)创设情境,点燃灵感

造成学生作文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觉得没有写作内容,不知从何下笔。作文首先必须拥有与作文有关的材料,没有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从谈起。知道了症结所在,笔者就利用多媒体的互动式教学为学生掌握最真实、最形象、最新颖的作文材料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有目的地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中所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代替课本上的静止画面或引发学生对以往生活的记忆,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容易让学生把作文与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激起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欲望,点燃他们写作的灵感,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作文训练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

例如,在指导写“童年趣事”这一作文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把自己最难忘的童年趣事通过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挑选大量学生作品录进课件中,让学生看看别人的童年趣事的画像,挑选部分学生透过画像给大家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这样一来,学生通过画画,当年的童年趣事清晰地呈现在脑海,好奇心已经被挑起,当然也会对别人的童年趣事有浓厚的情绪。学生看到自己和别人的画画在屏幕上出现,一下子从多角度点燃了学生的写作灵感,随即跃跃欲试,这样激起学生的写作愿望。这样合理利用了多媒体,将本来空洞的,学生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变得丰富形象起来,将抽象变得形象,将单调变得丰富。通过这样的设计,在学生心中减轻了写作的心理压力,减轻了他们的畏难情绪,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教学效果当然大大提高。

(二)情境再现,唤起灵感

学生重温自己的生活景象更容易激起他们的写作情绪,觉得有写作的欲望。如何能让学生重现自己的生活情境呢?学生在家的生活照,出去游玩的旅行照,学校举办活动的纪念照等等。

有一次考试的题目是《我的班级生活》,学生写得不怎么样,内容大多是很旧的题材,描写很平淡、不形象,没有真情实感。笔者觉得很难以理解,学生明明每天都在班级里学习生活,肯定有很多感受深刻,有趣味的事情发生,怎么会写不好呢?于是,笔者上了一堂关于《我的班级生活》的作文课,开始笔者问学生《我的班级生活》可以写什么题材的时候,学生觉得自己的班级生活平淡无奇,没什么可写的。看到这样,笔者便在屏幕中放出他们一系列的生活片段:成语接龙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跳绳比赛……看完他们激动极了,都不争先恐后谈出自己的感受……就是这样的真实写照,他们的灵感自然就产生了,洒洒洋洋就写下一篇篇生动形象、情真意切的优秀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写作还需要灵感,有灵感才会下笔如有神,有灵感才会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得好,这样学生就有了满足感,成就感觉,才对写作产生兴趣。适当利用多媒体,点燃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不要再怕作文。

二、引导观察,拓展思维

小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还不完善,平时观察事物不是特别全面。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非常重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善观察和勤思考思考的习惯。利用多媒体创捉作文材料,不仅指事物的外在,更指通过自己的内心,理解感受世界万物的内在含义。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观察后,凭着记忆,在头脑中像放电影一样展现观察的全过程,运用思维将表象进行取舍、组合、编排,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象出来,这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的情境状态。而教师此时利用学生急于表达的心理,把重点放在拓宽学生的思路上,促使学生在情境中构思、在情境中表达。

三、互动互评,促进交流

“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大作家的作品都需要修改无数次才敢出版,何况是小学生呢?《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但学生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辅助,在课堂上通过教学平台组织学生集体修改同学的文章(作者名可不出现),起到了及时反馈、互相促进的作用,并且因为及时欣赏、评改别人的作文,自然要回顾自己的作文,从而进行比较,不自觉地会受到启发,拓宽思路,相当于再构思一篇同题作文,比单纯听教师讲评效果要好得多,兴趣浓厚得多。而文章的作者,自己也参与在内,修改了自己的文章,既避免了同学的笑,也领悟到别人读自己的文章是如何发现不妥的地方,有助于日后自己进行修改文章。这样每个人都能获得不同的收获,从而也会养成写完作文自行修改的习惯。

经过长期修改作文的引导,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学生的修改文章的能力不断提高,笔者看到学生互评作文时,改得很贴切,而且给同学的评语也很详细,由于学生不断地修改,写作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作文教学中有的放矢运用多媒体,是为作文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使学生不要再畏惧作文,主动学习,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内容,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乐学乐写,巩固写作能力,使作文教学的效率大大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刘  勇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作文教学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