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云外揽月回
2021-08-04曹保顺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年12月17日,经历二十余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带着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是一次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也是一次智慧与勇气兼备的无畏探险。嫦娥五号代表着中国航天自主创新道路的新成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段动人节拍。人们惊叹,来自月球的小小石头却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程度。嫦娥五号在月球上展开重仅12克的五星红旗,这一抹闪耀月球的“中国红”也映照出中国的科技底气。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作文材料大体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简要概述嫦娥五号此次的太空之旅,二是从科学探险、自主创新、科技底气三方面概述嫦娥五号太空之旅的意义。这个材料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高考作文题尽管不会和社会热点刻意挂钩,也绝不会置社会热点于不顾,它可能会艺术地拟题,使热点有机地融合在作文题目中。因此,这个作文题目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和练习。
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构思立意:
1.歌颂祖国的自立自强。嫦娥五号的成功充分说明,我国已经在航天领域走出了一条自立自强之路。当前,世界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自立自强,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嫦娥五号的成功,不仅推动了国家科技发展,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2.美丽传说激发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可以从中国神话开始,描写中国人对月球的神往、认识和探索。实施探月工程,圆的是中华民族飞天揽月之梦。
3.梦想照进现实。旗开月表,五星闪耀,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月球上缓缓展开,我们分明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正一步步从梦想照进现实。
4.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太空中的每一小步,对应着科研领域的一大步。“嫦娥奔月”的背后,是中国科技领域创新自强的盛大图景。可以从“探月这个高科技的实现,是我国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的结果”谈起,进而分析自主创新在航空领域或者其他领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自主创新的理念,引领着我们翻越了一座座科学高峰。
5.科技的发展以国家的综合国力为基础。整个探月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离不开祖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的保障,离不开无数中国航天人几十年来的艰苦奋斗和雄厚积累,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在写作时,要时时紧扣材料,不能脱离材料而盲目引申。
素材运用
适用素材
后羿到山中狩猎的时候,在一棵月桂树下遇到嫦娥,二人便以月桂树为媒,结为夫妻。后羿射日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将药交给嫦娥保管。后羿门徒逢蒙觊觎仙药,趁后羿不在,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从此长居广寒宫。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
适用主题
美丽神话传说激发人们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运用示范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关于月亮与嫦娥的诗作不胜枚举。古人以明月表达志向、寄托相思,借嫦娥奔月抒发对月球、对星空的无限想象。几千年过去,不畏困难、永怀梦想的中国人不仅实现了成功登月,率先在月背留下了中国足迹,还带回了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美丽的神话激励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航天梦,而航天梦也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用素材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让嫦娥五号探测器“一飞冲天”。在发射现场,一位“95后”女指挥员引起了媒体的注意,她是嫦娥五号任务连接器系统指挥员,也是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指挥员,名为周承钰,人们也叫她“大姐”。“大姐”其实并不大———无论是年龄还是个头儿。出生于1996年的她,身高只有1米58。“大姐”担任指挥的连接器系统,是发射场两大系统———动力系统和加注系统的“纽带”和“命门”。据文昌航天发射场科技人员介绍,连接器系统具有工作原理复杂、设备分布广、协调接口多等特点,一不小心就会踩到“雷”,作为指挥员,承受的压力非常大。整个连接器系统一共三十多个操作手,“大姐”是团队里唯一一位女性。用团队里年轻人的话说,每次在测试过程中听到“大姐”用熟练的口令调度这三十多个男同志开展工作,都给人一种航天“花木兰”的即视感。
适用主题
青年担当,青年强则国强。
运用示范
当嫦娥五号“一飞冲天”时,发射现场一位“95后”女指挥员一度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这位名叫周承钰的女孩,被英国BBC稱为“嫦娥五号背后的女人”。事实上,整个嫦娥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3岁。这些年轻的中国航天人,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一路飞奔,谱写出了新时代最美的青春篇章。“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由这些优秀的青年,我们可以预见中国的未来。中国梦的实现指日可待。
适用素材
嫦娥五号成功发射代表着中国航天自主创新道路的新成就,它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一是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的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三是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为了实现这些突破,团队自力更生、协同攻坚、迎难而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适用主题
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运用示范
2020年,随着嫦娥五号从月球“挖土”归来,中国探月计划完美收官。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事业承载着一个古老民族对太空的向往,从一穷二白的昨天,走到了“九天揽月”的今天。“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是自力更生的精神,支撑着我们突破了别国的技术封锁;是自主创新的理念,引领着我们翻越了一座座科学高峰。过去已成历史,未来更加可期。只要我们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精神理念,任谁都无法阻挡东方巨人走得更稳、更远……
适用素材
吴伟仁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从2008年起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在他的主持下,研发团队肩负着几代航天人的期望和汗水,披星戴月,让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插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是人类探月史上唯一一面在月背飘扬的国旗。他几十年如一日深耕航天遥测领域,解决了诸多中国航天难题,却说:“我是一个很平淡的人,只是从事了一项不平淡的工作。”
适用主题
付出与担当。
运用示范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自古以来,皎洁的明月总是寄托着人们缱绻不尽的情感,更激发着人们探索未知的豪情。但与神话传说中嫦娥靠仙药飞升不同,今天,我们靠着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奋斗,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嫦娥奔月”。在向着星辰大海的进发中,像吴伟仁院士这样的科研工作者,用他们的付出与担当,为中国航天的每一步跨越注入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佳作展示
那一刻,沉寂不再
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三王紫润
我是玉兔,来自中国远古美丽的神话。在寂静的广寒宫里,我常常和嫦娥仙子一起看云卷云舒,我们多么希望能遇到中国来客,向他们倾诉喜乐离愁……
①开头交待身份和背景,为下文情感的抒发进行铺垫。
终于,这天我远远地看到了鲜艳的五星红旗。我激动不已,一路奔向那神圣的旗帜,瞻仰,敬礼!
我急忙唤醒了睡梦中的嫦娥仙子。她在寂静的广寒宫中等了数千年,盼了数千年,而今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国的气息———那是繁盛的号角,是崛起的信号。她曾多少次在梦中惊醒,只因梦中看到的中国同胞的苦难哀愁;而今,她看到了五星红旗在广寒宫外飘扬,怎不令她欣喜,怎不令她激动?
我又欢喜地来到了月桂树下,那里躺着正在酣眠的吴刚叔叔。我调皮地在他身上翩翩起舞,待他睁开蒙眬的睡眼,我将这份惊喜送入他的耳中。他瞪着双眼,一脸呆滞,紧接着便露出狂喜的表情———为了这一天,他等得太久了。尽管中国曾在苦难中挣扎,曾在痛苦中彷徨,曾在失意中呼唤,但所有的灾难、痛苦都没能压垮中国人民。他们在艰难中前行,去开拓,去创新……无须多言,广寒宫外鲜艳的五星红旗早已胜过万语千言。
②顺承第一段,借助对玉兔、嫦娥与吴刚的描写,写出了中国曾经经历的苦难,并和中国的现状形成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中国的崛起。
我也相信,那一刻,激动的不只是广寒宫中的我们,而是整个中国,甚至是整个世界。奔月,绕月,落月,采石,而后满载而归,中国终于实现了期盼已久的“奔月”梦。辗转千年,犹然梦中。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定会迎来八方来客。我也希望地球上探月的脚步永不停歇。
我们在广寒宫中深居数千年,无论月圆月缺,始终默默无言。我们是忠诚的守候者,等待着中国的来访者,也等待着世界的来访者。蟾宫千年广寒,期待着众人“千里共婵娟”,探索不息,脚步不止。
③这两段重点描写“我”的心理感受,并将视角由中国转向世界,写出作者的美好祝愿,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那一刻,沉寂不再,众人望月,聊话沧桑巨变;那一刻,沉寂不再,月宫迎客,慨叹千年梦圆;那一刻,沉寂不再……
④结尾句式整齐,语言简练,紧扣题目,点明文章主旨。
教师点评
教师总评:57分。
这是一篇视角独特的优美散文。文章以神话传说中的玉兔为主角,巧妙地围绕“嫦娥五号”,将玉兔、嫦娥及吴刚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借用他们的感受,使文章“为中国的快速发展而欢欣鼓舞”的主旨更为突出。在语言表达方面,富有感染力,感情强烈,真挚恳切,易于打动读者。材料之间的衔接紧密,流转自如。文章内容19分,表达19分,发展等级19分,被评为一类文。(曹保顺)
这是我们的梦想
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三邵慧慧
嫦娥携玉兔,翩翩落广寒,这是多么俊逸优美的景象!泱泱文明古国,千载梦想之花如今璀璨绽放。
①用詩意般的语言概述材料,点明主题。
我们的先人,曾经无数次望月兴叹。这一声声叹息中,有漂泊的沧桑,有离别的相思,还有几许忧古思乡的慨叹……这轮承载中国人千年深情的明月,让一代代中华儿女无限神往。可是,当美国的载人飞船登上月球的那一刻,当苏联的发现在国际领空骄傲地宣布的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失落、一种痛苦、一种千载向往无法实现的遗憾……
那一轮根植在中华文明精神深处的皎皎明月,我们一定要让它重新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这是我们民族的信念,也是我们民族的梦想。即使困难重重,我们也决不放弃对九天揽月的追逐,决不放弃对月球的探索。
②描述了美国与苏联登上月球、宣布科研成果时我们的感受,进而突出了我们民族的信念与梦想。
为了我们的梦想,我们一直保持努力的姿态。而我们对这轮明月的认知,也随着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深。“神州九号”“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当越来越多的梦想成为现实,我们终以自己的努力填补了中华民族对宇宙认知的空白,以自己的成果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我们不再简单地吟诵“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而抒发我们的憧憬,不再一味地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落差而感到失落,而是以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精神,去促进中华文明与月球文明的融合与交织。宇宙的灿烂画卷里,也有我们中国豪迈的一笔。
③巧妙地运用古诗,写出中国越来越多的梦想成为现实,抒发了作者为祖国自豪的心情。文中列举的一连串航天成果,显示出作者对时事的关注。
嫦娥五号月球采壤注定不是终点,它只是我们的又一个起点,是实现我们梦想的一个行动,也是我们的决心、我们的态度。我们的文明一定要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④文笔优美,情感真挚,态度鲜明。
嫦娥婵娟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们对月亮持续千年的向往与追随,更是我们对中华文明蓬勃衍化的渴望与努力。
⑤结尾化用秦观诗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写出我们的梦想与渴望,显示出我们的远大志向。
教师点评
教师总评:56分。
这是一篇联想丰富的议论文章。作者紧扣嫦娥五号登月的材料,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写了我们先人对它的神往叹息,写了美国、苏联登上月球后我们的失落与遗憾,写了我们的梦想与信念,写了我们为了梦想而一直保持努力的姿态,写了我们取得的成果,还写了对中华文明的看法,从而颂扬了中华儿女不断奋斗的精神。整篇文章材料丰富,文质兼美,分析透彻。(曹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