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脱贫攻坚

2021-08-04杜安琪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攻坚

杜安琪

題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21年伊始,电视剧《山海情》热播,引起巨大社会反响,豆瓣评分高达9.4分。该剧取材于宁夏西海固脱贫的真实故事,主要讲述了二十余年间福建对口帮扶西海固,使其变成塞上江南的故事。

电视剧播出后,网友纷纷表达自己的观感:

———片中的凌教授真有其人,扎根在最艰苦的地方开展菌草生态治理研究,造福半个中国,太伟大了!技术和观念才是脱贫的关键。

———看得青年人热血沸腾。黄轩演技在线,把脱贫的领路人塑造得真实立体,建设祖国有我们!

———我现在在边远地区支教。看到剧中厦大毕业生给西海固的孩子们带来希望,感觉自己的选择是很有意义的。欢迎更多人加入我们的队伍!

———我第一次真实感受到中国还有这样贫困的地方,这些人原来离我这样近。

———看了这个剧,我才知道“脱贫攻坚”这四个字的分量!

你对以上材料有什么感触和思考?请完成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近年来,高考作文大主题、主旋律的特点引发了人们关注。如何熟悉这类主题的作文并在真感情和大格局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学生最想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们的作文大多是跟生活大问题息息相关的。小小的“我”怎么和大大的时代紧密相连,很多问题最后可能都会回到作为当代青年的你怎么思考、参与到这个大时代中。比如,面对扶贫这类题目,我们在把握核心主题的前提下,要尽量寻找现实生活中有触发点的角度,不仅仅就事论事,而是能够深入思考下去,真正体现思维的广度和认识的深度。

读完这则材料,别被电视剧带偏了,认为只有熟知这部电视剧才有话可说。实际上这则材料的核心话题是“脱贫攻坚”,《山海情》只是设置的一个具体情境,让这个宏大的话题变得具体可感。网友的评论则分别从不同层面提供了“脱贫攻坚”可以探讨的角度和方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习总书记在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所以,这道作文题的命制意图就是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国家、时代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领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回应时代要求。

“脱贫攻坚”看起来是个非常宏大的命题,不好写,但其实写作空间还是很大的。在众多可写的立意中,学生只需要从感悟当中找一点作为立意即可。

1.常规角度:技术扶贫当与扶智相结合,脱贫不是输血而是造血

单纯的经济援助并不能真正解决贫困,反而可能导致人们心灵的贫瘠和精神的荒芜。扶贫先要扶智、扶志。走出贫困的最终途径是自救,脱贫不是输血而是造血。让先进的技术与观念在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结果,真正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核心角度:脱贫攻坚关心粮食和蔬菜,更关注精神和未来

贫困关乎物质层面,更关乎精神层面。脱贫攻坚关心粮食和蔬菜,更关注精神和未来。贫困的最大成因在于人的观念陈旧、视野狭窄、惯性支配,久而久之甘于贫困。如果观念不改变,即使暂时脱离贫困,也可能跟不上时代变革,追求短期利益,从而让下一代辍学打工。教育成为脱贫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贫困地区的孩子受教育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机会。教育使得他们免于重复父辈的命运,能够拥有选择的机会,有更多的能力支援建设家乡,成为真正可依靠的力量。

3.创新角度: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远方的生活容易弱化抽象成符号化的统计数字。久而久之,不禁让人发问: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真的与我有关吗?人们并非天性冷漠,同理心和责任感需要具体的情境去激发,远方的贫穷需要被转化成眼前的触动。贫穷不是原罪,贫困地区的人需要机遇和机会。社会发展不应当是资源掠夺、零和博弈,而应是鼓励合作共赢,扶贫因此非常必要。

素材运用

适用素材

电视剧《山海情》赚足了观众们的眼泪。剧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正是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获得了“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被誉为“世界菌草技术之父”。

1983年,林占熺随福建省农委科技扶贫考察团前往闽西,汀江上游的荒凉情景令他震惊。生态恶化和贫穷落后两大难题纠缠不清,在林占熺心中,保护森林资源、“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想法越发强烈。怀着这一想法,40岁的林占熺毅然放弃行政工作岗位来到福州,从零开始建设实验室。三年后,第一朵菌草菇钻了出来。“当时我热泪盈眶。”林占熺说。自此,巨菌草以其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开启全球旅程。

适用主题

脱贫不是输血而是造血。

运用示范

那茫茫沙漠中出现了一片绿色,这正是以林占熺为原型的凌教授出场时的背景,似乎又有某种象征意义:他给荒漠带来了绿色与生机。

然而,他不仅将生机带给了荒漠,更带给了在荒漠中挣扎生存的贫苦人民。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他将来之不易的科研成果传授给了也许连初中都没有机会读完的贫困人民;他远离了教室与课堂,用知识在贫瘠的戈壁滩上种出了果实。他将自己投入实践中,投入劳动中,投入人民中。正是像林占熺和袁隆平这样的科研工作人员为贫困地区的人民带来希望之光。

凌教授的身上,展现的正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在分量颇重的“脱贫攻坚”四个字的背后,正是他们在“最前沿”和“最落后”之间搭起了一座输送智力的桥梁,让先进的技术与观念在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结果,真正实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适用素材

2020年9月,一部宣传教育部“银龄讲学计划”和反映教育扶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主旋律电影《彩云深处》,在江苏省丹阳市举行了隆重的全国首映仪式。电影中,故事的主人公原型就是南京师大附中退休教师孙宁生。为了山区的孩子,他从2011年起先后在云南、贵州两地支教。他自己掏钱建起希望图书室,230多名家庭贫困学生得到他的资助,其中有30多个孩子考上了大学……孙宁生多年来一直在用爱为山区贫困孩子引路。孙宁生说:“支教就像是一束烛光,亮度有限。但千万束烛光汇集起来,终能照亮一片天地。”让孙宁生感到欣慰的是,山区的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适用主题

脱贫攻坚关心粮食和蔬菜,更关注精神和未来。

运用示范

“脱贫”着实是“攻坚”。比脱贫更艰巨的,是攻破自甘贫困的心;比经济落后更糟糕的,是观念的陈腐。贫困的人们怕的从来不是吃苦,而是没有希望,是“不会到来”的“未来”。

怎样解放思想?怎样救赎自我?或许教育是最好的答案。这句话在许多人身上得到了证实。南京师大附中退休教师孙宁生在云南、贵州两地支教,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了一些孩子贫困的命运。而被希望工程用作形象大使的大眼睛姑娘苏明娟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关注教育事业,积极参与教育公益活动,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适用素材

《呼兰河传》《阿Q正传》《山海情》等文艺作品中描述的贫困景象和陷于贫困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令人触目惊心。

适用主题

关注远方,关心他人。

运用示范

《山海情》为我们勾勒了触目惊心的西部荒凉景象,也让我们无法忽略沙海变江南给我们内心带来的震撼。谁说正义只在五米之内?五米之外的人们也不是那么冷漠。五米之外是无数个如“我”一样的人,跨越山海,心灵无限接近。

和贫困的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愚昧、犯罪,甚至成为恶性的代际循环。贫穷不是原罪,但贫穷往往使人处在落后的生活状态和茫然的精神状态中,只是生存,没有生活。穷困在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形成了一道深深的鸿沟,脱贫攻坚就是帮助人们跨越这种天堑,弥合社会发展的巨大鸿沟,关注作为个体的人的冷暖,帮助他们追寻幸福的人生。

适用素材

黄文秀,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主动回到广西百色革命老区工作,2018年初主动请缨到百坭村任第一书记。有同学问过她,为什么要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贫穷的家乡?她回答:“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后就不想再回来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担任第一书记时,她一心为民,舍身忘我,用生命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2019年6月16日晚,黄文秀冒着暴雨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不幸因公牺牲,年仅30岁。

适用主题

青年人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运用示范

2020年扶贫任务虽已完成,但工作并没有结束,接力棒到了我们手里。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承担起了扶贫的重任。

年轻人参与扶贫,他们给贫困地区带来的,除了一些硬性的政策支持之外,更多的还是他们的朝气与锐气。他们打开了阻碍城市与乡村流动最关键的“闸口”,他们让新的理想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需求信息,潮水一般涌进贫困地区。年轻人扶贫,其实更是一次知识与文化的“洗礼”。

像黄文秀这样的青年群体的“返乡”,使厚重的中国乡土文化迸发出了活力。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性,可能从未如此之高,这要感谢“信息洪流”与“观念水位”带给贫困地区的巨大影响,更要感谢青年群体对乡村充满感情的注视。

佳作展示

自远方来

南京師大附中高三张毅

闭上眼睛。深谷,黄沙,崎岖的小径,狂风中吱呀作响的门,忽明忽暗的灯光下飞虫的掠影……

睁开眼睛。温暖的灯光,盛开的广玉兰,空气中弥漫的水汽,远处时而传来的鸣笛声……

这是在同一片土地上发生的事。念及此,你心中是否有种力量在涌动?

已经有人在路上了———那是脱贫领路者的身影。

①以情境开头,点题迅速。

福建对口帮扶西海固;电商纷纷入驻贫困地区帮助带货;无数青年教师自愿去乡村支教;黄文秀甚至为家乡的脱贫事业献出生命……他们在一点点努力前行,希望安抚遥远的哭声,试图带来温暖,带来光明。在远处的苦难与眼下的幸福之间,他们毅然选择投身于前者,努力让远处不再有哭声。

如果要为他们的行为找一个理由,我愿称之为“善”,人的本性中最朴素的正义之善。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言,恻隐之心是整个人类普遍存在的最重要的法则,可能也是唯一法则。贫困地区的人们在生存线上的挣扎本不会与那些领路人产生交集,是朴素的善意将二者联系起来。脱贫攻坚既是一项政府主导的扶贫工程,也是一场人类道德的自救运动。当有人愿意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愿意感知远方的痛苦,并努力为达成人类某种基本的平等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时,人类的道德便在散发光芒。

②归因意识,懂得升格。

脱贫攻坚的动因始于对物质条件的改善,但绝不止于此。我们看到第一书记和村民亲如家人,看到贫困地区的人们通过互联网微笑地看向世界,看到他们的勤劳与坚强……脱贫攻坚的目标不只是让贫困地区的物资更丰富,更重要的是让那里的人与远方进行一场精神的交流与共鸣。

朴素的善意是最珍贵的力量。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那将是最明亮的色彩。一次捐赠、一次购买,这无关乎经济条件,仅仅关乎内心的一次颤动、手中的一次选择。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攻坚
比亚迪集团扶贫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打赢脱贫攻坚战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河北继续加大贫困地区招生力度
攻坚脱贫
刘延东:为贫困地区孩子开启健康成长实现梦想的幸福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