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的荷载试验

2021-08-04杜腾达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刚构桥振型挠度

杜腾达,王 芳

(安徽建筑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0 引言

桥梁在现代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占有着重要地位。其中,连续刚构桥梁能克服恶劣的地理环境,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地区[1]。但随着桥梁的发展,桥梁施工难度不断提高,普通连续刚构桥难以适应复杂状况,而特大连续刚构桥梁在施工质量、结构安全等方面易出现安全隐患[2]。为了确保特大桥梁结构的质量安全,需要对已建的特大桥梁结构进行评估[3-4]。荷载试验包括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可分别测试出静载工况下各控制截面的应力状态和整体挠度情况、动载工况下桥梁的行车响应和自振频率[5-6],以确定桥梁整体受力性能和工作状态是否符合使用的要求,为后续桥梁的发展提供准确的试验数据[7]。本文章以某新建跨江特大桥为研究对象,根据《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JTG/T J21-01—2015)对其进行动静载试验,以评价该桥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状况,为相似桥梁的建设和维护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及有限元模型

1.1 工程概况

某省高速公路特大桥梁的跨径为(30×2)+95+180+95+(6×30) m的刚构桥梁,全长610 m,主梁为分幅式单箱单室截面,大桥面宽为0.5 m(栏杆)+11.25 m(行车道)+0.5 m(栏杆)=12.25 m,底板宽度为6.5 m,梁高为3.6~9.5 m,下部结构为双墩式圆柱墩,桩基础,主桥部分为(95+180+95)m连续刚构,最大桥高50 m。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设计车速为80 km/h。主桥布置图如图1所示。

图1 主桥布置图

1.2 有限元模型

根据设计图纸、监测资料和相关规范,通过 Midas/Civil 分析软件对新建的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进行有限元分析[8]。本桥模型共有170个节点、160个单元。桥梁边界条件:在边跨位置采用活动支座,对X和Y方向的平动和转动约束进行释放,将Z方向的平动进行约束,而Z方向的转动释放。在桥墩的底部采用固定支座进行固结,约束节点的平动和转动。主梁和桥墩之间进行刚性连接,各方向的平动和转动进行约束。具体的模型参数见表1。

表1 模型参数

2 静载试验及其分析

2.1 静载试验原理与方法

静载试验指将荷载作用在指定的桥跨和截面,通过设计的试验方案,对桥梁的应变、挠度等数据进行测量,以荷载效率和校验系数对桥梁的工作性能和承载能力进行判断。根据软件计算结果,在对应截面的最不利内力位置布置荷载,同时根据荷载效应等效原则和相关规范规程,使试验荷载效率满足0.95≤ηq≤1.05。

2.2 测试截面的选择

根据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形式和受力特点,通过Civil模拟计算,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和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确定施加的理论荷载,得到桥梁结构的活载内力包络图如图2所示,最小位移等值线图如图3所示,进而确定加载工况。静载试验加载工况见表2。由图2可确定3个主要控制截面,即14#~15#跨最大正弯矩,15#墩顶处最大负弯矩,15#~16#跨最大正弯矩,分别对应图1中的 K1,K2,K3 三个截面。

图2 桥梁结构的活载内力包络图

图3 桥梁结构的最小位移等值线图

表2 静载试验加载工况

2.3 试验荷载及其布置

采用三轴加载汽车加载。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将车辆转化为集中荷载。试验开始前,确保每一辆车符合试验加载要求,误差在5%范围,以保证在静载试验中各车辆参数没有明显变化。46 t汽车相关参数见表3。

表3 46 t汽车相关参数

根据该桥的结构形式,确定静载试验中现场桥梁各测量点位置,在14#至17#跨中最大负弯矩和最大正弯矩处布置应变和挠度测量点。采用无线静态应变采集器DH3819测试应变,每个截面布置6个应变片(N1~N6),采用DINI电子水准仪测试挠度,沿桥面横向左右中分别布置3个(S1~S3)。测量点布置图如图4所示。

各控制截面(如图1所示)由内力包络图所定,通过 Civil 模拟计算,根据《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JTG/T J21-01—2015)[9]得出检测截面影响线(图5~图7),进而确定荷载加载位置,使得各截面的加载效率为0.85~1.05。

(a) k1、k3截面示意图 (b) k2截面示意图

图5 K1-K1 内力影响线图

图6 K2-K2内力影响线图

图7 K3-K3内力影响线图

确定现场加载车辆方式:K1-K1截面达到加载效率需要 6辆46 t加载车沿14#~15#跨最大弯矩处布置,两级逐级加载,分为4辆+6辆两排车以4 m间距布置;K2-K2截面8辆46 t加载车,分两排三级逐级加载,分为4辆+6辆+8辆每排间距为4 m;K3-K3截面6辆46 t加载车,两级逐级加载,分为4辆+6辆分两排以4 m间距布置。

2.4 试验荷载效率结果及分析

根据影响线确定6种具体试验工况,得出各工况下的截面弯矩,将有限元计算得到的理论值与试验得到的实际值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试验荷载效率。控制截面弯矩及试验荷载效率见表4,由表4知试验荷载效率在1.03~0.96范围内,满足相关规范0.95≤ηq≤1.05的要求。

表4 控制截面弯矩及试验荷载效率

2.5 应变测试结果及分析

选取各工况下截面,经现场实际测试,获取试验数据,准确得出相对应的应变值,计算出残余变形和应变校验系数η。各截面的应变分析结果见表 5。

表5 各截面的应变分析结果

由表5可知,14#~15#和15#~16#桥跨所对应的测试截面K1-K1,K2-K2,K3-K3,在荷载工况作用下,应变理论值大于实测值。各工况作用下,应变验系数均在0.61~0.82内,相对残余应变均在0~12.4%内,相对残余应变均小于20%,各项测试结果规律正常。

2.6 挠度测试结果及分析

选取14#~15#和15#~16#桥跨所对应的加载工况1,2,5,6,经现场实际测试,获取试验数据,将实测值与计算值对比,计算得出挠度校验系数η。截面挠度数据见表6。由表6可知,在14#~15#和15#~16#桥跨所对应的加载工况1,2,5,6,挠度校验系数和相对残余变形分别为1.6%~8.6%和0.57~0.75,相对残余变形均小于20%,均小于对应的理论值,表明所测刚度满足要求。

表6 截面挠度数据

2.7 裂缝测试结果及分析

试验前对14#~17#跨进行裂缝检查,各截面结构良好,没有裂缝,桥梁状况良好。静载试验后,各截面也没有开裂情况存在。

3 动载试验及其分析

3.1 动载试验原理与方法

动载试验是分析桥梁的动力特性参数在动荷载试验下的变化规律,包括阻尼比、频率、振型、冲击系数,得出桥梁结构安全状况,判断是否满足承载能力需求,最终将实测数据和理论数据进行对比[10]。试验主要分为自振特性试验和行车激振试验,行车激振试验测试点布置在15#~16#的K3-K3截面(跨中),采用DH3817动态应变测试系统,测得动应变时程曲线,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活载冲击系数。动载试验工况见表7。

表7 动载试验工况

自振特性试验常用脉动法。在14#~15#跨支点附近设置固定测点,14#~15#跨L/4截面处设置移动测点,15#~16#跨和16~17#跨L/4截面处设置固定测点,14#~17#跨L/2截面处和3L/4截面处均设置移动测点,通过DASP采集分析系统,得到振型相关参数。

3.2 动力响应测试结果及分析

在15#~16#桥跨进行行车激振试验,得到时程曲线,分析相关试验数据,得出实际冲击系数。各工况下实际冲击系数见表8。由表8可知,无障碍行车工况下冲击系数为0.10~0.13,工况1的值最大为0.13;有障碍行车工况下冲击系数为0.17~0.24,工况4的值最大为0.24,冲击系数相对较小,桥面平整度满足设计要求。

表8 各工况下实际冲击系数

3.3 自振特性测试结果及分析

经现场实际测试,获取试验数据,得出桥梁的振动频率和阻尼比。实测自振特性见表9,横向一阶振型与对应的一到三阶竖向振型如图8所示。由表 9和图 8 可知,各振型实测值大于理论值,竖向刚度大于横向刚度,说明桥梁结构扭转刚度较好。且实测阻尼比属正常范围,桥梁耗能能力良好。

表9 实测自振特性

(a) 横向一阶振型

(b) 竖向一阶振型

(c) 竖向二阶振型

(d) 竖向三阶振型

4 结论

1)在静载试验中,荷载效率为0.96~1.03,符合规范要求,各测量点应力值与挠度值均小于理论计算值,应变校验系数为0.61~0.81,挠度校验系数为0.57~0.75,表明该桥梁的弹性性能满足要求;最大残余应变为12.4%,最大残余变形8.6%,满足规范小于20%的要求,表明桥梁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2)在动载试验中,实测桥梁结构阻尼比小于理论阻尼比,表明桥梁结构具有良好的阻尼比,能显著减少结构的振动反应;桥梁结构在无障碍行车的冲击系数为0.10~0.14,有障碍行车的冲击系数为0.17~0.24,说明可以满足行车舒适需求;频率实测值大于理论值频率,桥梁刚度满足要求;竖向振动频率大于横向振动频率,桥梁难以出现扭转变形,扭转刚度符合规范要求。

3)该桥承载能力及工作状况符合设计要求,且施工质量良好,桥梁可以交付使用。

猜你喜欢

刚构桥振型挠度
基础隔震框架结构的分布参数动力模型及地震响应规律的研究*
提离式基础在深水连续刚构桥上的减隔震分析
大跨径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施工技术
纵向激励下大跨钢桁拱桥高阶振型效应分析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加固设计与施工监测一体化思考
基于挠度分析的等截面连续梁合理边中跨跨径比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分析
Spontaneous 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 spasm diagnosed with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maging:A case report
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深孔泄洪洞进水塔动力分析
基于长期监测的大跨度悬索桥主梁活载挠度分析与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