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今“爸爸”语言文化新论

2021-08-04罗绮婷朱勇希

名家名作 2021年7期
关键词:方言爸爸语言

罗绮婷 朱勇希

在中华文化中,“爸”字以及“爸爸”一词出现是比较晚的。在中国最早的字书《说文解字》中并没有收录“爸”字,而是只收录了与“爸”字意义相通的“父”字。“爸”字的正式出现是在三国时魏国张揖所编的《广雅》中。《广雅·释亲》中说道:“翁、公、叟、爸、爹,父也。”这意味着“爸”与“父”在古时已经是意义互通。王力先生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提道:“‘父’在上古为并母,鱼部,‘爸’为帮母,帮并旁纽,‘爸’的元音a是保存下来的鱼部古音。”由此可以推断,在上古汉语中,“父”字实际发的是“bà”音。这就说明,至少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人们口语交流中所使用的“父”字其实就是后来的“爸”字,在“爸”字正式诞生之前,“父”字就一直拥有“爸”字的读音与意义。这固然是发音影响了它的使用,但与当时的“有父无爸”的广泛现象也有很大关系。

自从“爸”与“父”的字音分离后,它们的用法也就产生了变化。尽管“爸”与“父”的字义相通,但事实上“父”的用法是比“爸”字更丰富的。在古代,人们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家父”,称呼父亲的兄弟为“从父”;虔诚地表示自己的臣子身份,而称皇帝为“君父”;表达尊敬,仅次于父亲的人称之为“亚父”;丈夫称妻子的父亲为“外父”等。在现代,人们称呼那些年老的长辈时,大多数也是使用“×父”而不是 ×”,例如伯父、舅父、叔父、岳父、养父等。而“爸”的使用只限于“爸爸、亲爸、干爸”这些词语。所以,“爸”字的使用是相对集中的,这也让它具有较为准确的指代性。而“×父”的称谓关系相对复杂且多变,即使是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还常常会为各种“×父”之类的称谓所烦恼,年轻人尤是如此,他们常常无法理清这类称谓所代表的血缘亲近关系。但听到“×爸”这类称谓,他们就能清晰地辨别亲疏关系。

站在方言的角度来说,“爸”又有其使用的特殊性。《集韵》中就有记载:“吴人呼父曰爸。”这说明吴方言口语称呼父亲就是“爸”,“父”与“爸”之间存在着等同关系。但要清楚的是,由于秦始皇下令“书同文”,秦朝开始全国范围内的民族都使用同一种文字(事实上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保留有使用本族文字的习惯),文字的统一使得汉语中的同音字可以通过书写文字区分开来。这种等同只存在于口语交流中,在书面语中仍然存在着差别。除吴方言外,粤语中的“爸爸”常称作“老豆”或“爹哋”,四川地区常称作“老汉”,某些少数民族还有“阿玛”“达达”的叫法。这种差异体现的是方言文化的种类繁多,更是古音与今音混合杂糅的产物。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文化多样性有助于汉字的超界限使用。

而不同语系的语种,对“爸”字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比如英语中的“爸爸”通常翻译成“father”,但实际上使用频率最高的却是“papa”这个词;西班牙语中的“爸爸”翻译过来是“padre”;日语中的“爸爸”则翻译成“ちち”。虽然这些语言的书写形式不同,但发音却是极为相似。这样的规律反映的是一个庞大的命题:那就是原始人类的语言应用。虽然不能通过如此简单的概括来得出相应的结论,但可以推测的是,“爸爸”一词的应用可能在原始社会已经出现,并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运用水平。要注意的是,尽管可以通过多种语言的对比归纳来分析得出“爸爸”可能是最早为人类所使用的词汇之一,可这并不能解答“爸爸”一词起源于哪种语言,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现在还没有定论。正如周远富先生所言:“我们只能说某些语言或方言以及其中的一些词有同源关系, 而不能臆断某词究竟源于何种语言或方言。”

发展到今天,“爸爸”一词的使用产生了更大的变化。在某些农村地区,已经生儿育女的夫妻之间的称谓不是“老公”“老婆”,也不是“夫人”“夫君”,而是“孩子他爸”“孩子他妈”。甚至在城市里也保留有这样的称谓习惯。这种以孩子为联系的称呼法很难确定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能够确定的是该类情况大多出现在已婚妇女身上,男方很少主动使用。还有诸如“虎爸”“鹰爸”这类看起来匪夷所思的称谓,实际上是用来形容那些家教过于严格、做事雷厉风行的父亲。其他一些“××爸爸”倒是比较好理解,如“爱心爸爸”“超级奶爸”,基本上都是“定语+爸爸”的语法结构。除此之外,使用“爸爸”一词的语境也变得更加开放,此类情况多出现于年轻人中。例如,前段时间“马云爸爸”“健林爸爸”在网络上十分流行,其实是年轻人习惯称呼那些既有钱又有能力的富人为“爸爸”;关系极为亲密的好朋友之间也常会互相称呼为“爸爸”,这类情境一般出现在男生身上,且多是一方有求于对方的时候。这些奇特的现象是现代社会高速进化的一个缩影,信息爆炸与多元文化对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汉字的使用自然也会随之转型。

从古至今,“爸爸”一词都是维系家庭关系与亲属关系的重要词汇。尽管人们对这个称呼已经习以为常,而没有更多地去探究其中的深意,但当挖掘出这个词汇的内涵的时候,就会对人们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人们会更多地关注“爸爸”所体现的文化,会更慎重地使用“爸爸”一词。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爸爸”一词总归会恢复它最初的模样——人类伦理社会的重要道德基石之一。

猜你喜欢

方言爸爸语言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可怜的爸爸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