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神传韵——江寒汀花鸟画的传承与发展
2021-08-04王艾琦
王艾琦
中国传统绘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江寒汀的花鸟画及师承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江寒汀的绘画风格及其影响,介绍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对中国传统花鸟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中国传统绘画永远繁荣昌盛。
一、“海上画派”的由来
19世纪中叶,上海经济发展迅速。《寒松阁谈艺琐录》指出:“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踽踽而来,侨居卖画。”上海开业之后,工商业的发展刺激了这里的艺术市场,吸引了来自江浙的许多画家,这些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群体被称为“海上画派”。“海上画派”擅长将诗歌、文学、绘画和印章等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相结合,将明清水墨画的审美特征与金石艺术强烈而鲜艳的色彩相结合,描述人们喜欢看和听的主题,并形成一种雅俗共赏的新风貌。“海上画派”所倡导的一种新的绘画审美观念与技法特征在相当长的阶段对写意的创作形成了有益的启迪,今天我们仍然能从大量“海上画派”作品的创作笔端感受到艺术魅力。
二、江寒汀的师承
任伯年的花鸟画对“海上画派”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海派四杰中的吴昌硕为主要代表,再到近代有着“海上四大花旦”之称的江寒汀、唐云、张大壮、陆抑非,他们在绘画技巧与色彩应用方面受到了任伯年的影响,其中以江寒汀为代表。唐云和邵洛羊在《江寒汀画集序》中这样写道:“对中国画,江寒汀根基深厚,十八般武艺娴熟,在教学中就显露出来,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任颐的,虚谷的,林良的,吕纪的,甚至宋、元诸家的工笔花鸟画,都能当场动笔,一一示范,绘画技巧具有如此能耐,海上罕见。”
江寒汀研究了虚谷的笔、墨、色、构图的运用,并慢慢摸索出了一套规律。他曾对学生富华说:“虚谷用笔线条有韧性,拧得弯,可折不断,设色常用的有朱砂、白粉、赭石、石青、石绿。这些颜色弄得不好容易俗气,朱砂和石绿要会衔接,要和谐。”虚谷的画冷峭、刚健,墨多焦干,但“江虚谷”则多了一点丰腴、秀丽,“江虚谷”的美名也不胫而走。唐云对江寒汀所摹虚谷画作评价很高,他在题《寒汀先生戏仿虚谷笔意》册页中写道:“虚谷画多枯笔涩笔,微泛丰润之致。故友寒老兄偶拟其意,不仅得其笔法,华茂之气,活跃纸上,有过虚谷。”
三、江寒汀的花鸟画由青涩到成熟
《蕉园白鹦鹉》(图1)是江寒汀早期花鸟作品之一,构图严谨,绘画技法谨慎而又细腻。其中假山石蜿蜒曲折,岩石上方的两只白鹦鹉仅仅依靠着彼此,仰望同一方向,眼神坚定明亮。鹦鹉背后的芭蕉摇曳生姿,动态十足,极具美感。艳丽的花朵缠绕着假山石拼命生长,似乎想与芭蕉一争高低。画家构图和运笔都比较严谨,无论是鹦鹉、假山石还是芭蕉,用笔都如出一辙,没有区分,但依旧能看出画家在创作前期就具有高超的绘画技艺。
图1 《蕉园白鹦鹉》1937年
《蕉石猫蝶》(图2)是江寒汀在1946年所作,本人很喜欢这幅画,原因有两点:第一,赋色清丽,写意的笔墨情趣很浓。第二,主体物是猫,江寒汀把猫在受到惊吓时的表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幅画令笔者感受最深的是猫身后的芭蕉,这让我们直接看到了江寒汀在绘画过程中的尝试以及他绘画技法上的转变。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图1江寒汀在1937年画的芭蕉,图1的芭蕉水墨感觉少了点,比较写实,而这幅图的芭蕉水墨的感觉强烈,更加写意,更加突出表达自己绘画的感觉而不是只有写实技巧。
图2 《蕉石猫蝶》1946年
《大吉祥》(图3)是江寒汀在1956年所作,画面并不复杂,主体物是一只鸡,鸡处于前行的动态之中,两只脚掌有力地扒着地面,鸡头微微向前打探,精气神十足。鸡上方的芭蕉叶厚重又不失灵气,与图1(1937年的芭蕉)相比多了一分洒脱,与图2(1946年的芭蕉)相比又多了一分控制,实在是画得恰到好处。
图3 《大吉祥》1956年
《芦花鸳鸯》(图4)为江寒汀1962年所作,整幅画面很简单,但又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幅画主要是写意,工笔只是用了寥寥几笔作点缀。画面中的芦苇随风飘荡,两只鸳鸯依偎在一起,面露笑意,望向远方,非常祥和。这幅画的构图充分体现了典型的江寒汀构图风格。对鸟的画法更加大胆,不再是以前偏具象的表达,毛笔在宣纸上挥洒几笔,两只写意的鸳鸯栩栩如生,从此图中足见画家写意花鸟画精妙绝伦的表达以及清新雅致的绘画风格。左上角的题款也与他之前的题款大有不同,在之前的楷书基础上加入了行书的韵味。
图4 《芦花鸳鸯》1962年
四、江寒汀花鸟画的影响
富华(1926.6—),别名长白山民,满族,北京人,擅长中国画,江寒汀的入室弟子。善画花鸟、蔬果及瓶花小品,师法徐渭、朱耷、虚谷、齐白石。画作看着简单,看着平凡,但实际上有很多乐趣。在英国生活后,凭借出色的才能,进入了英国的主流艺术圈,并成为英国白金汉宫皇家林荫画廊签约画家。其大胆夸张的运笔、简洁现代的构图,获得了外国公众的青睐和喜爱。
乔木(1920—2002),字大年,斋号“南有斋”,河北深县人。1941年师从江寒汀习国画,“荻舫”入室弟子,擅长中国画。乔木的现实主义的创作功力是扎实的,它旨在以中国画表达当时生活的本质。他擅长花鸟,得师衣钵,并结合了陈白阳、新罗山人、任伯年的长处,用笔凝重,趣色嫣丽,尤其以画百鸟而闻名,他所画的鸟儿生动多变、活泼喜人,遂有“乔百鸟”之美誉。
1958 年,江寒汀到上海郊区农村体验生活,认识了一个叫杨正新(1942—)的农家中学生,这个孩子喜爱画画,江寒汀很是喜欢,便教他基本技法。半年后,江寒汀回到上海,依然关心杨正新的绘画,将他当作自己的学生悉心培养。最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常利用星期日买来笔墨纸张到乡下去教授杨正新。杨正新壮年后画名鹊起,成为上海画院资深画师。
杨正新早年为海上花鸟画名家江寒汀的入室弟子,江寒汀精研华嵒、任颐 、虚谷画法 ,为江南半工半写一路花鸟画坛的代表。这师承与启蒙为杨正新奠定了传统中国画的学养基础。
由此可见,江寒汀的花鸟画不仅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体现出江寒汀花鸟画的魅力。通过这一段时间对他花鸟画的研究,笔者深刻了解了他的师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临习任伯年、虚谷的经典作品。江寒汀先生不独以艺事享盛誉,且以艺德获口碑。其诲人不倦,桃李成蹊,沪上众多花鸟画名家皆出自江氏荻舫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