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复” 对话“数据”
2021-08-03王锦绣
摘 要:“温故而知新,学新而启智”,学生通过复习会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更深层次的思考。复习课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教师要充分利用复习课,让学生系统地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本文以“统计与概率整理与复习”为例,探讨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复习。
关键词:复习;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9-0050-02
引 言
“统计与概率整理与复习”课的核心目标是“强化知识梳理,完善认知结构,把平时各个年级学习的各个零散的、点状的数学知识连成线、结成网,加深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的整体认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数据分析观念作为核心概念,突出了“数据分析”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地位,具体要求为: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的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1]既然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那么如何在统计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根据学情,合理定位
“统计与概率整理与复习”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总复习。到了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小学阶段有关“统计”的相关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分散在各个年级,有些知识可能已经在学生的脑海中“沉睡”,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唤醒”学生的记忆。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各类复习,积累了一定的复习经验和方法,又刚进行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个领域的总复习,已初步具备了自主复习能力。但学生的复习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经历“统计与概率”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知识,不再只是将巩固基本技能作为重点,而是把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作为本课的主要目标。
二、构建简洁的教学板块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笔者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落实核心教育概念,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以怎样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来实施、落实教学目标?”最后笔者打破传统复习模式,设计了四个教学板块,即四个问题(见图1),以这四个问题为驱动,与学生一起开启本节课的复习之旅。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更适合新授课,但笔者认为,复习知识的顺序和认识新知的顺序是相通的。
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在本节中的体现
(一)呈现教材,唤醒旧知
复习课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和再现知识,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回忆知识。下面的案例中通过呈现教材的过程,让学生回忆六年来学过的有关统计的内容,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片段】课前,笔者整理出小学六年有关统计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一起回顾(课件呈现各年级教材中有关统计的内容,边呈现边提醒每册主要内容)。接着,笔者提出问题:“除了一年级,每年我们都在学统计,再次回顾统计,你们认为什么是统计?”之后,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设计意图:借助各年级有关“统计”的代表性教学内容,师生共同经历系统的唤醒旧知的过程,通过问题使学生形成对“统计”的整体认知。
(二)经历统计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小学数学教材中“统计”内容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要使学生接受统计特有的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体验产生和发展统计思想的全过程。即使是复习课,教师也应注重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统计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1.选择生活素材,凸显统计知识的价值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亲近生活的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熟悉的素材,使他们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例如,课前,笔者让学生调查了五(1)班和五(2)班喜欢漫画书、小说、科技文学、其他类型图书的数据,然后要求学生把这次调查结果向全校师生展示,以确定购书方案。这样的素材使学生关注话题,具有现实意义;让学生亲身经历“购买图书,确定购书方案”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建立统计的观念。
2.突出数据分析观念的建立
教師应让学生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建构,借助“整理复习”平台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在观察、比较、思考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丰富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增加了对知识深层面联系的感知。
【教学片段】师:五(1)班和五(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想为同学购买一批图书,课前调查了两个班喜欢漫画书、小说、科技文学、其他这几种类型图书的数据,现在,想把这次调查结果向全校师生展示,以确定购书方案。
(呈现课前调查表)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有:①调查数据怎样才能让别人看清楚?②从这个统计表中看出了什么?③除了统计表,还能用什么方式整理?
师生共同回忆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观察统计图,从这个图中你读懂了什么?”之后,教师呈现扇形统计图,问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你从统计图中看出了什么?”最后,教师让学生对比分析几种统计图,总结出合理的购买方案。
设计思考:课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的相关话题,借助这些话题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理与复习“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并捕捉生成性资源进行查缺补漏,顺势进行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视野。在不断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统计的价值,培养数据的分析观念,形成用数据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三)教学反思
课堂上呈现了“为五(1)班和五(2)班同学购书,怎样确定购书方案”这个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呈现与描述、数据的分析与决策)。
首先,师生共同回忆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后,让学生在课前调查了五(1)班和五(2)班喜欢漫画书、小说、科技文学、其他这几种类型图书的数据,有了这些原始数据,才可以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工作。由于这些数据都是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他们在进行整理和分析时,就会感到更加亲切,更能体会统计的实际价值。
其次,以“购买图书,确定购书方案”为载体,让学生复习读表、读图,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分析相关信息,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感受各种统计图表的特征,通过对比凸显统计图特征的本质。
最后,在学生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教师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比较、辨析、交流等活动,引導学生用数据解决问题,使学生亲身参与统计的全过程,体会统计价值,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结 语
开展复习课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统计与概率”的认识,帮助学生逐渐建立数据分析观念。因此,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据产生亲切感,学会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的眼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复习课更贴近学生,也会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王锦绣(1974.10-),女,福建晋江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小学数学教研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