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主题作文导写

2021-08-03徐建华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4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媒介利用

徐建华

作文题目

近年来,各种传播媒介广泛运用,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时的得力助手。利用各种媒介高效获取资讯广受欢迎,借助多种媒介开展学习活动深受喜爱,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热点事件备受关注。

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利用多种媒介沟通交流,传播文化”“如何利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辨别各种媒介信息真伪,形成独立、正确的判断”……

学校开展以“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为主题的交流研讨活动,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完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本题来自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卷)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乐学善思、信息意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技术运用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

材料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谈“信息时代各种媒介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第二层,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利用多种媒介沟通交流,传播文化”“如何利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辨别各种媒介信息真伪,形成独立、正确的判断”三个问题。

材料的情境设置明显,要求考生关注时代,关注现实,思考社会现象,辩证看待媒介的利弊,思考判断,并指出信息时代应该具备哪些媒介素养,以扬长避短,与时代同行。

2.典型任务的限制

题目的典型任务可切分为三点:一是文章内容必须切合“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主题,为二元思辨话题,撇开一个方面,执其一端,大谈特谈“信息时代”或“素养”,都不符合题意。

二是写一篇发言稿,属于应用文体。基本格式为:先点明称呼语,最后有结束语,正文部分则不受限制,可按平时写作习惯行文。

三是考虑到身份和对象,学生代表的发言对象是中学生,因此文中必须有“我”,有“我们”,有现场感。内容要求切近学生实际,具有感召性和感染力。

3.价值判断的限制

材料旨在引导学生,自觉关注现實,关注时代,审视自我,思考问题。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独立思考能力,充分认同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全面认识信息时代各种媒介在学习工作、沟通交流、传播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和便捷形式,正确熟练运用各种媒体,也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

同时要意识到,在信息时代,各种乱象并存,切不可因噎废食。媒介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扬长避短,使其为我所用。同时思考针对媒介传播运用应如何加强监管,加以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媒介环境,涵养良好的个人素养,恪守媒介的公序良俗。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

立意角度是自由的,有较大的立意空间。

一是可从正面立论,即立足信息时代,如何合理运用各种媒介,如搜索资源信息;如何利用网络助力学习,便利生活;如何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选择有用信息;如何遵守媒介规则,加强自身修养,提升理性思考能力,提高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提升鉴别能力。

二是可从反面驳论。先列举普遍存在的网络现状,如不实言论、不健康信息、疯狂起哄等,在此基础上剖析其心理和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呼吁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媒介风气。

以上所述两个方面,有破有立,但结果都是指向如何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少年,在信息、媒介等话题面前,应该有话可说:如何利用媒介学习生活,如何利用媒介沟通和交流,如何利用媒介传播思想文化等;如何分辨真伪,如何独立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可就自己感触思考最深的一两个方面,深入分析,切忌浮泛分析,蜻蜓点水。当然也可继续这一“联想链”,如利用媒介创业发展,成就自己——李子柒、丁真、傅园慧等就是正面的典型例子。从反面入手,也可以联想到网络围观、狂欢、起哄等现象。

解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实用文体写作,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应用的能力。

材料及交流话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理性思辨,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时代精神,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现象,学会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并适当建言献策。

材料中提示了几个方面,如学习、生活、沟通、交流、传播等,考生可条分缕析,谈如何熟练掌握各种媒介,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己所用。

同时必须认识到,当今媒介,尤其是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社会环境、深度学习思考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考生可结合自身感悟和思考,分析破解之道,体现独到见解。

在写作中,要学会辩证分析,一分为二看待问题。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要被外物所役使,更不能对媒介过分依赖,任何时候,媒介都代替不了人类的情感、思考和创造。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扬长避短,用好媒介这把双刃剑;

2.让大脑与电脑同行,学会思考,利用媒介;

3.方寸之间应有分寸,媒介不是法外之地,应有底线和边界;

4.利用媒介,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传播;

5.慎独自修,学会过滤,是信息时代最好的媒介素养;

6.缺乏媒介素养,就是未来的文盲。

……

偏题立意:

1.信息时代之我见(未能抓住主题中的两个方面,偏离题意)

2.当代青年应具备怎样的素养(扩大话题,泛泛而谈)

3.网络的利与弊(未能深入解读材料,未能抓取材料重心“媒介素养”)

……

范文

讓大脑与电脑同行——“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主题交流发言

正如《南方周末》上所言:“慢慢地,你习惯了视线水平向下45度或更多,习惯了拇指上下左右5厘米距离的游走。”是的,对许多人而言,拇指在手机屏幕、鼠标在电脑屏幕游走的距离,也许超过双脚走过的路程。

给我一部手机,就能撬动世界。媒介的作用,可见一斑。信息时代,互联网、手机……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无论是在获取知识信息、沟通交流方面,还是传播思想文化,我们无不看到媒介巨大的力量。

利用媒介,我们轻松便捷地获取海量的知识和信息,古人皓首仅能穷其一经,而我们鼠标一点,就能“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足不出户,洞悉天下事。

小小手机,涵盖一个人完整的社会关系。电话、微信、钉钉、QQ……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朋友圈里,一个笑脸,一个红包,一个点赞;温馨的鼓励,善意的转发,涓滴的众筹,热心的砍价……久未谋面的挚友、故人,不在身边,却在眼前,彼此心心相印。

信息时代,借助媒介传播,草根瞬间逆袭,站在镁光灯下。李子柒,借助媒介,氤氲最美乡愁,讲好“中国故事”,成就了精彩纷呈的人生;“甜野”男孩丁真,借助媒介,用他纯真的笑容,清澈的眼神,惊艳了雪域高原。

信息时代,有无数的嘉言懿行、暖闻清流,从湮没无闻的市井里巷,抵达国人柔软的内心;也有微弱的呼声,经过媒介的传播发酵,汇聚成福祉民生的庙堂之音。

然而,正如科技是把双刃剑,各种媒介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难免泥沙俱下。

从“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无厘头疯传,到秦火火事件病毒式传播的“威力”,再到最近的“民警凝视女子溺亡”的不实言论,我们看到了现代人媒介素养的缺失。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也是“数字原住民”的我们,该具有怎样的媒介素养呢?

学会学习与思考。“外事不决问谷歌,内事不决问百度”,利用媒介获取海量知识和信息,但绝不能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我们应学会独立思考,而不至于成为一个“移动硬盘”。

遇事冷静与理性。“放出眼光,运用脑髓”,审慎取舍。不围观,不起哄。我们都有一双“黑眼睛”,应该用来寻找光明,而不是用来“翻白眼”。人人直播,但请不要忘了责任和义务;事事可播,但要切记雷池不可越、底线不能破。网络媒介不是法外之地,而应成为责任领地、价值高地。我们依然需要克己慎独,恪守公序良俗。

学会沟通与交流。适当放下手机,离开电脑,和父母促膝长谈,和朋友们谈笑风生。他们,不能只是在朋友圈里、通讯录里。

方寸屏幕之间,言行举止应有分寸。让大脑与电脑同行,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在巨变的信息时代,弄潮儿向涛头立。

(责编 / 胡璐)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媒介利用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信息时代初中全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画与理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信息时代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忘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