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人选择和社会需求”作文指导

2021-08-03汪莹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5期
关键词:冷门热门审题

汪莹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我国大学毕业生规模世界第一,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间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有数据表明,美国80%的工科毕业生可胜任世界500强的相关岗位,印度的这一比率是25%,而我国只有10%左右。

材料二:

袁隆平院士因研发高产杂交水稻成就卓越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参加颁奖仪式后,他笑着表示:“回去第一天就要去下田!”据了解,他收徒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材料三: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一学生刘上自主设计了一枚火箭,并顺利完成了发射和回收全过程。新冠疫情期间,他在家上网课之余着手制作火箭,经过多次试验最终成功,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

高考结束后,行知中学举行填报志愿咨询会,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在会上发言。请根据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思考和想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是意见建议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题选取了三则材料,引导考生思考个人选择和社会需求的关系。题目写作要求明确,要求考生在填报志愿咨询会上作为代表发言,意在考查逻辑思辨和批评质疑能力。审题时,考生须注意两点:

一是要有问题意识。三则材料里,第一则给出大的社会背景,我们在审题时应以第一则为基石,带着问题意识去审题。为什么我们国家的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间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呢?从大的方面看,原因来自人才培养制度和个人选择倾向。再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思考,可以推测命题人主要是想让考生从个人选择的方向去反思。

二是要有情境意识。三则材料里折射出很多内容观点,比如实用型人才更吃香、实践出真知、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等,但这些观点并不都符合题目的情境要求。我们需要紧扣志愿填报咨询会这个情境要求去写作,脱离情境要求去大谈实践或实用都是不妥当的。

立意参考

1.在选择志愿时,我们要结合社会现实,既要选择能更好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专业,又要考虑到社会和国家的需求。首先要考虑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因为只有你自己才最了解自己。只有当你热爱你的职业,才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无悔投入,也才能真正出成果。只有当你做出了成绩,实现了个人价值,才是真正对社会、对国家负责。

2.辩证看待“热门”“冷门”专业。不能盲目选择“热门”专业,排斥“冷门”专业;也不能以享受“舒适”、逃避“艰苦”为准则来选择。考生在对待“热门”与“冷门”的关系上,一定要辩证地分析看待。报考名牌学校“热门”专业无可非议,但是盲目地追捧“热门”却是不可取的,要让所有考生都进入名牌学校和热门专业也是不太现实的。

另外,并非热门的专业就一定好,而且专业是否热门,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需求大,自然就有很多人去报考,但热门专业因为报考人数多,彼此的竞争关系也很激烈,以后不一定好找工作,而冷门专业也并不意味着以后找不到工作,一切还是要看个人的实力。纵然是热门专业,没有学好,依旧不会有人要;选冷门的专业,只要学得好,不愁找不到高薪工作。

考生在选择志愿时,一定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实力填报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要善于审时度势,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成绩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3.选择志愿时要有主见,不能盲目跟风,兴趣是成功路上最好的助力。

高考填报志愿时,除了学校要选择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专业的选择,毕竟学校只是提供学习的环境,而专业可是关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虽然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但还是希望各位高考生能够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不要太在意专业的热门或者冷门,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适合自己的才是重要的。

素材参考

1.2020年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钟芳蓉同学以676分的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系。“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自1963年起在敦煌研究所主持工作40余年,作为前辈,她鼓励钟芳蓉“不忘初心,坚守理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后悔,”钟芳蓉说,“很庆幸自己能在樊先生的影响下确定自己的兴趣并坚定地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让我的成长有了更多的力量。”

2.“白衣战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年度风云人物,他们影响了不少学生的志愿选择。很多考生直言,抗疫战场上的“白衣战士”成了自己的新偶像。对学子而言,选择医学专业意味着将来可以做医生或护士,去救死扶伤。

习作展示

重实践之知  扬奋斗之帆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重实践之知,扬奋斗之帆”。

据调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规模世界第一,但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工科毕业生可胜任世界500强的相关岗位的比例远低于美国,甚至低于印度。可见,我国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间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

个人看来,主要是我们缺乏实践真知。部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知识的探求停留于书本,而并未付诸实践,这样终究是“纸上谈兵”。更有部分学生家长持“唯分数”论,仅仅关注分数的多少,对孩子实践能力素养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

“我不在稻田,就是在去稻田的路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如是说。同学们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袁院士工作时与普通农民无异,挽起裤腿、专心研究是他一贯的形象。即使是颁授仪式后,他也表示“回去第一天就要去下田”,可见他对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视。他收徒的重要条件就是“下田”,他带领团队扎根稻田,若没有他们在稻田中的亲身实践,若只是在研究、整理、分析数据,又何来杂交水稻的问世,又何来如此显著的成就?

同学们,如今高考近在眼前,我们即将填报志愿,你的心中是否已有理想大学、理想专业,是否已经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我相信,许多同学还在徘徊。在我看来,志愿填报不可任性,更不可随意,应当结合自身兴趣与能力进行选择。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一学生刘上自主设计火箭,并成功發射和回收。我们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其实努力和实践也十分重要。如果刘上不动手实践,只是整日看着一堆图纸和数据,又何来火箭的成功发射?要知道火箭的成功发射是需要多次试验的,实践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进入大学,我们在进行专业课学习的同时,也应当培养自身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自身素养,积极参加相关实践活动,同时也要关注相关产业需求,培养自身能力。最后祝愿我们都能被理想大学录取,同时也能切身实践,成就锦绣前程。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文章思路清晰,观点明确。写作过程中,作者紧扣主题“重实践之知,扬奋斗之帆”阐述,以“实践”为三则材料的贯穿线索,既引用了材料,又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有很明确的“问题意识”。但是在写作过程中,考生的“情境意识”体现得不够。对“实践之知”的探讨应围绕题目情境“志愿咨询会”展开才更切题,而作者在最后两段才提及,篇幅不够,导致重点不突出。如能将写作重点放在填报志愿时,学生应如何选择、如何实践上,那么文章的观点则更鲜明,重点更突出。

(责编 / 严芳)

猜你喜欢

冷门热门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动物“冷知识”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冷门”歌剧亦有新鲜亮点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本月热门产品报价
“足球永远有冷门,这个冷门我却没能预见”
马晓春杜绝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