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与老人”材料作文写作导练

2021-08-03孟莹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5期
关键词:温情老年人数字

孟莹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两个与老人有关的视频牵动人心。一件事发生在医保局。视频中,工作人员告诉一名独自冒着寒风大雨到柜台交医保的老人:“不收现金,要么让亲戚帮忙支付,要么自己在手机上支付。”这让老人不知所措。另一件事发生在银行。为激活社保卡,一名94岁的老人被抬到银行进行人脸识别。视频中,行动不便的老人被抱起来,膝盖弯曲,勉强进行人脸识别,看起来十分吃力。这两件事在网上发酵后,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此做出回应,并表达了歉意。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年2月黄冈中学高三调考训练作文题)

审题指导

这道作文题关注时代问题,贴近社会生活,关注民生问题,属于“新生活化”材料作文。“新生活化”材料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趋势和方向。这就要求考生关注生活,具有符合时代特色的新视野、新思想,能够有见地、负责任地评议社会事件,并尝试给出合理化建議。

一、联系生活,辩证思考

材料讲述了两件真实的新闻事件,并指出了新闻报道后产生的影响。不难发现,两件事情存在明显的共性,都指向了互联网时代被智能技术困扰的老年人。两件事一经网络曝光,引发了很多关注和讨论。有关部门也做出了回应,表达了歉意。对此,我们可以联系现实思考,表明自己的立场。

首先,不要以为这都是个别现象,我们要关注这些“跟不上时代的人”。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中,会用手机上网冲浪的人并不多,更不用说下载相关应用了。他们和我们同在时代的大巴上,却没有座位,甚至“被边缘化”,被忽视,被遗忘,无法享受科技带给普通民众的便利。我们总有一天会老去,当有一天我们也被时代抛弃,该如何生存?

其次,我们要具有同理心,正视老年人的困境和窘境,关爱老年人。人上了年纪以后,学新东西就是会变慢。他们有的看不清智能手机上的字,有的不会操作手机,有些根本就不识字……这都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座座大山。如果我们无视这些困难,硬要说“不会用智能手机,是因为他们懒,不上进”,那显然是不对的。

最后,辩证思考,寻找原因。有人把数字时代还不会上网的老人称为“数字难民”,因为他们正和时代渐行渐远。数字时代,我们大多数人对手机支付、手机扫码、网上预约、电子车票……已经非常熟悉,而我们的生活也因智能设备的助力开启了加速度,但是有不少老年人却被挡在数字化的外面,成为“数字难民”,寸步难行,那么这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该由谁来保证呢?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因防范疫情的需要,人们经常会用到电子健康码。因此,我们需要把科技和人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考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感受和反思,明确自己的写作立场,为老年人发声。

二、梳理观点,确定立意

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探究:

参考立意一:科技与传统齐飞,智能共人文一色;科技便民应遍民。

人类对科技的探索是为了谋求更大的社会幸福,通过解放人力,提高生产力,让生活智能化,让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也让人类社会拥有更大的自由。但是盲目地追求科技发展,忽视部分人的真实诉求,这样的科技真的能给人类带来幸福吗?让科技真正实现普惠性,就不可以丢下任何群体,尤其是老年人。

参考立意二:制度当利民,温情社会行;生活现代化,温情常态化。

在生活智能化的同时,社会规章制度、公共服务等应当如何保留一份温情?材料中的服务部门及服务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工作,并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知识困境”和情感焦虑。一味地迎合既定的规定,而无视少部分人的切身需求,这样冷冰冰的服务是真正的便民服务吗?社会服务部门需要把服务精神真正落地,需要关注特殊群体的特殊需要。

参考立意三:给老人以理解,给生命以关怀;请给老人留下一条“慢车道”。

数字时代,如何帮助老年人赶上时代的列车?帮助老年人学习新的智能技术,需要各种群体的互相配合。对于老年人自身而言,可以尝试着转变观念,接受新知;对于社会大众而言,需要换位思考,给予老年人更多方便;对于较为年轻的一代而言,需要多点耐心、多些理解、多些悉心帮助,给予老年人更好的学习环境。

写作时,考生应当辩证思考,透过材料中的现象,多角度分析问题,深入挖掘原因并尝试着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法。

热点素材

1.智能时代,不要落下老年人。2020年6月17日,浙江台州,货车司机刘师傅拉完货返程时,遇见一位大爷向他招手。经了解,大爷因没有手机,没办法扫健康码,多次想要乘车却被拒绝。无奈之下,老人便从安徽亳州徒步千里走回浙江老家。

2.一座城市的温度体现在它如何对待那些被遗忘的少数人上。2020年十一“黄金周”,无锡火车站对使用老人机、没有微信、无手机的旅客,即无法出示健康码的旅客,开辟了一条专门服务通道。此举迅速赢得了网友点赞。有网友发微博晒图,配文仅有3个字和2个标点符号:“无锡。善……”此条微博引来了3万多转发、19万点赞。开辟“无健康码通道”,折射出城市的人文关怀,于细微之处尽显温情。

3.2020年11月25日,《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瞬间“国家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鸿沟”的消息冲上热搜,引发全网关注。方案中50条应急保障措施包括“推进健康码与身份证、社保卡、老年卡等关联”和“优化约车软件,增设一键叫车功能”,还有“医院保留部分现场号源”和“不得拒收现金”等措施,让我们看到国家为保障老年人利益做出的努力。

4.89岁的江敏慈奶奶在视频平台走红,吸引了许多年轻人。2020年4月,江奶奶请孙子帮自己注册了一个账号,取名为“敏慈不老”,并在儿孙的帮助下开始创作视频。她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大伙儿看得津津有味。如今,“敏慈不老”账号的粉丝已经超过30万,网友们发的“奶奶好”“奶奶永远年轻”等弹幕,密密麻麻地飘满了屏幕。

5.国家出台“健康码代领”政策,以便老人孩童出行;志愿者开展“智能手机培训班”,让老人跟上智能时代;各行各业保留“人工窗口”,帮助老人克服困难……我们可以发挥人的能动性,让“社会帮一帮、让人群等一等”那些走得慢的人。

6.《广州市养老服务条例》明确:电力、水务、燃气、通信、公共交通等公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等日常生活时,不得强制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网络预约等智能技术,在各类老年人日常生活场景中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

学生佳作

携手跨越“数字鸿沟”

當时代的列车呼啸而过。是否还有人记得那些在站台上驻足、不知所措的老人们,隔着巨大的数字鸿沟,与我们遥遥对望……

无论是冒着寒风大雨来交医保却被拒收现金的老人,还是那个94岁高龄被抬到银行艰难进行人脸识别的老人,都令我们感到揪心。为什么科技发展进步了,人们却是如此冷漠,不近人情?时代的发展应该回应老年人的呼唤,我们应携手跨越“数字鸿沟”。

首先,上述现象的发生,其实是中国科技发展进程中的阵痛。在科技进步的同时,老年人因为知识水平普遍较低,观念较为陈旧,与互联网时代脱节,而逐渐成为被孤立、被边缘化的一类群体。面对新科技,他们不知所措、无可奈何。无论是过去的生活习惯,还是当前的身体状况,都让他们遭到了现代科技的排斥。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应该允许这类情况发生,对此心安理得或漠不关心?当然不是。

其次,科技作为服务人类的工具,不应该是冷冰冰的,而应该是充满人情味的。强制扫码支付,强制人脸识别等行为,都是打着尊重规则的幌子,实则反映的是无视老年人生存困境的冷漠。针对上述情况,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的确让科技变得“温情”起来。无论是推出满足老年人对科技学习需求的App,还是专门开设属于老年人的“绿色便捷通道”,抑或是“跑一次”社区的便民服务,都是真真切切的人文关怀。让社会服务多一点人情的温度,让便民惠民真正落到实处,才是和谐社会的真正所需。

但这种服务仅靠政府显然是不够的。年轻一代的我们也应该加入进来,帮助老年人。作为站在时代浪尖的我们,有义务帮助身边的老年人学习新的技术、了解新的事物。多一点耐心,带他们慢慢熟悉智能设备的应用;多一点关怀,理解他们面对数字智能的种种困扰;多一点方法,让他们感受信息时代的美好。老人们用大半辈子守护年轻一代的成长,到了晚年他们更应该感受到爱与温暖,而不是冷冰冰的科技。今天老人们遇到的困境,也许就是未来的我们将会面临的。时代不该忘记老年人,我们更不该忘记他们。

时代须回应老年人的呼唤,科技和人心都应充满温情。解决老年人的困境,需要各方合力,大家携手解决问题,方可跨越“数字鸿沟”。愿我们携手前进,填平那道沟壑,抚摸那些伤痕,倾听那些心声,守护那群可爱的老人!

点评

文章围绕“科技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关注和改善老年人的生存困境”的观点展开,分析老年人受数字时代困扰的原因,并层层深入,剖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出科技和人心都应该是充满温情的。文章思路清晰,观点明确,环环相扣;结构上首尾呼应,较为严谨;语言表达流畅,情感细腻。

(责编 / 严芳)

猜你喜欢

温情老年人数字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答数字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数字看G20
温情的雪花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