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传承
2021-08-03李晓梅
李晓梅
[摘 要]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肩负着传授知识与育人的重要使命。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课本中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念,正确对待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本文围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爱国主义;传承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道德。”由此可见,道德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具体体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既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热爱,还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彰显学科特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布鲁姆的教学观认为,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根据。纵观教材的编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众多。所以,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时,教师要站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立场,布置好爱国主义的传承场面,充分利用教材里的可用文本,延展出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情境。如此,学生不仅可以熟练运用语文知识,还可以在润物细无声中接触到爱国主义。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课文中形象逼真地呈现了红军过草地的场面。教师可以利用语言艺术阐述:“文章讲述老班长抱着让两个小战士饱腹积攒力气的目的,自己宁愿饿着啃鱼骨头,也要让他们顺利走出草地的故事。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能够清晰地体会到红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基于此,才有了一个接一个的愿意奉献自己生命的勇士,才有了如今安定和平的生活,作为当代人,要持着敬仰的心看待他们。”利用饱含情感的语言,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红军力拔山河的决心,有了那些满心满腹都是祖国的人,才有如今美好的生活,要自愿作为传承人去拥有这份精神,真切地热爱祖国。利用这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接触到爱国主义精神,并满怀期望地成为精神的传承人。
二、结合时代背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知道,每篇文章在创作过程中都与时代背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样,极具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都以特定时期的特定事件为背景。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在导入课程前教师可以讲述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呼应的时代背景的知识,既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文章大意,也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分析《我不能忘掉祖国》时,详细说明了宋庆龄留学美国期间体现爱国情怀的三件事,利用时代背景的导入,可以提前让学生熟悉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如此,时代背景知识与文章内容在宋庆龄的学习、讨论会、生活等方面对祖国的热爱,有机地衔接起来,完美体现了宋庆龄“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的感人情怀,阐述了她执着的信念,呈现了主人公那颗不愿熄灭的赤子之心,大力弘扬了爱国之情。
三、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小学生还不能了解甚多,如此,想要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爱国主义思维并激励小学生塑造爱国主义思想与行为,就需要利用生动形象的讲解与展示,也要充分借助合理的语言来引导小学生进行认知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饱含情感地分析、阐明、引导、设疑、解答,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重点问题,利用得体的词句,分析大意,体会情感,用作者的爱国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润物细无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可以利用以下的问题:作者驻足于一间教室,透过窗户看见了什么?那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祖国文字的,学生是如何用心吸收知识的?體现了什么?让学生准确把握重点词语,理解“一笔一画地写,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是由于台湾“光复”时间短,很多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教师运用着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教”,孩子们使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很“严肃认真”,很“富有感情”,怀着每个字、每个音都来自胸腔“火热的真挚的心”的决心,表达了对祖国无限忠诚与热爱的情感。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准确体会到字里行间的爱国之情,并以此来提升自我素养。
四、通过具体事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心理学家奥苏泊尔在有意义的学习理论中指出:“有意义的学习是在一定的认知情境中开展的,而且能够有效激活人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到教学过程中,利用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分析、理论教导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多元化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清晰地理解语言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时,导入爱国主义内涵,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指导学生立足于爱党的政治立场。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许多爱国主义题材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借助这些教学素材,掌握教育的总体目标,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各个层次,如在教学《东方明珠》这篇课文时,利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既可以直观地体会到气势恢宏的东方明珠塔,也可以感受到祖国的快速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对于这样的名作,教师要详细地解析,从基础教育的目的出发,有机地融合爱国主义教育与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五、激活学生体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的结晶,语文教学是情感的传递与培育。情感是内心的体验活动,是行为的导向。爱国主义教育是情感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之一,必须以“动情”为基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一旦被激起,就会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健全学生的道德行为。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情感体验的不断激发与强化,促进他们爱国主义情感的迸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富有感情地给学生讲解,描述一些具体事例来启发学生,以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在教学命题作文“指南针”时,就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个真实的指南针。同时,给学生讲述指南针的作用,引导学生联想指南针在航天、航海、山野、森林作业中的作用。接着,教师提出“你们知道指南针是那个国家最早发明的?”这样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这样就很自然地加深了学生的内心体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强化爱国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斯金纳强化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对良好行为的积极强化可以增加其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集工具性、知识性、人文性与一体,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佳素材。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意义也进一步得到拓展。是人际交流的工具,是创新思维的载体,有利于人进一步地认知世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对小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人格的丰盈、社会责任感地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难发现,无数爱国志士、英雄人物、民主战士层出不穷,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篇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在教学中开展自主讨论交流,集体合作探究。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体会人物的高尚情操,让学生从中受到精神的感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样,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道德观与荣辱观等思想方面的教育,从而让爱国主义教育得到强化,人格得到完善,素养得到提高,境界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小抓起。一个人的思想和觉悟、情感与意念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切实把小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信念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新能.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J].中外交流,2018,(50).
[2]唐娉婷.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融入爱国主义[J].剑南文学,2013,(05).
[3]唐保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10,26(8).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