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21-08-03徐宁
徐宁
摘 要:构建企业和学校全过程、全方位合力育人模式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为例,通过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探讨校企合作下人才培养策略。校企合作视域下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工学结合模式、订单式模式以及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文章结合研究结果进行了经验总结,并且阐述了校企合作下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依据行业需求在课堂上合理引进项目;结合企业岗位特点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通过建设实训基地与企业深度合作。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7-054-002
一、引言
戏剧影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步入商业化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也受到广泛关注并且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对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部分教师仍然缺乏认识和实践经验,抑制了其价值的发挥。基于此,文章结合诸多教学实践以及当前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需求简要阐述校企合作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策略。
二、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专业,是电影场景设计、舞台绘景、舞台灯光、舞台美术设计等有关专业的总称。在这之前,上述这些专业在其所在的院校以各自发展、各行其道的姿态存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这些专业才被整合为一体,成为一门专业,内容繁多且复杂。从某种程度上说,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包括了影视、戏曲、戏剧、舞台表演等美工设计,基本上囊括了除演员之外的所有造型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和掌握的设计技能比较多,如服饰搭配的设计、背景图案的设计、灯箱样式的设计、灯光颜色的设计等。然而,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解决了物质需求,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众所周知,受众的精神需求在提高,他们视觉艺术需求也需要不断提升。与美术学不同,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包括了美术学创意中的情感、灵感等精神层面要素,但也有自己独特的体系,它的设计需要和生活相连,和时尚相连。所以,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有必要采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闭门造车”,要带领学生摆脱一味学习书本知识即“照本宣科”的局面,要让学生通过参与企业事务接触社会,只有让他们了解最新的时尚以及受众的审美需求,才能保证其设计跟上时代,真正展现出戏剧艺术的美感,提高受众的满意度。
三、校企合作视域下常见的几种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学结合模式
这是一种强调发挥企业、学校各自独特优势,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两种教学资源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教育模式,将能够获取社会信息和工作经验的企业以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深度结合起来的育人方式。它的本质是“学习—工作—再学习”,学生半工半读,每个学年由工作学期和学习学期共同组成[1]。一般来说,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后去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这既可以丰富其知识储备,又能提升他们的岗位操作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全面参与校外实习教育管理、校内学习培训并且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对提升企业积极性有深远意义[2]。
(二)订单式模式
从字面上就能理解,这是一种以订单形式存在的人才培养方式,具体来说,企业依据自身对人才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公布人才订单培养并且与学校接洽,学校再与企业进行沟通、协商,然后按照订单上的各项规格进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这种育人方式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高校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纳入了企业,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岗位要求等共同设置教学专业课程以及人才培养方式和目标等,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零”对接,实现就业、培训和招生一体化,这种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通常用于订单量较大的企业[3]。
(三)產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在校企合作中,产学研合作是一种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育人模式有效利用企业、学校等不同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以课堂上教师传授学生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形式与直接获取实践能力与经验的科研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4]。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企业是技术需求方,高校是技术供给方,两者合作能够有效组合技术创新需要的各项生产要素,主要是研究人员以及企业工作人员的对接,这种校企合作方式适合研究型、综合型高校。
四、校企合作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依据行业需求在课堂上合理引进项目
高校充分利用并发挥学生、师资队伍以及设备等各项资源优势为相关的企业提供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方面的技术服务,与相关的企业进行项目合作,使校企合作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应根据企业的要求尽可能多地投入,如建立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相关的项目组以及生产基地等,将合适的项目引进课堂,在这个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依据企业的美术设计要求进行教学生产,通过这种真刀实枪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从而实现“双师培养同步化”“教学成果产品化”以及“教学内容项目化”[5]。这种育人模式即“产学一体、工学结合”类型的校企合作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实际生产项目,有机结合动手实践与理论教学,给学生提供熟悉工作环境、内容以及岗位要求的机会与平台,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例如高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进关于戏剧影视中人物形象创作的项目,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头脑风暴活动或者组织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演员的化妆、服饰等内容表现出人物形象特点,进一步突出人物的语言特色和性格特色。在这个项目的驱动下,学生进行美术设计,根据合适的美术艺术表现让人物特点更加鲜明,使其能够更加刺激观众感知能力,确保观众在观看戏剧影视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人物心理与感觉。“产学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较于其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来说最大的优势是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参与到企业的项目中,通过与同学的合作或者其他方式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更多的的行业信息从而积累丰富的行业经验,这能够快速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除此之外,在课堂上引进项目也能锻炼教师的教学技能,使他们积累更多的行业管理经验,了解最新的行业信息,在这个基础上给予学生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由此可见,引项目进课堂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二)结合企业岗位特点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技能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若是高校的教育不能跟上变化,就会出现学校培养与企业接收之间无法衔接的情况,学生不仅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发挥作用,而且还面临着无法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困境。因此,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应紧跟时代脚步,紧贴企业岗位,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在五年甚至更短时间的培养周期内与企业需求对接,才能培养出适用于他们的人才。基于此,高校应通过定期邀请的形式让行业的专家来校研讨,及时发现并删除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课程中过时的内容,同时补充最新的内容,以此提升课程体系的时效性。与此同时,根据课程体系和最新的岗位要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6]。
例如某学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师经过多方洽谈与市场调研之后,与学校附近一家大型企业联合办学,按照企业的岗位特点和人才需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设计技能,注重他们可持续发展以及专业素质全面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更加贴近企业对于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人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这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即“校企联合办学”,学校教师根据企业岗位特点和人才要求调整课程体系,必要情况下,企业会选派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人员去学校为学生授课,或者与教师交流,将企业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传授给教师,进一步引进学校课堂,再通过实战演练的方式将人才培养推向新的高度,从而实现同步化培养“双师队伍”。
(三)通过建设实训基地与企业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视野下,高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学校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以及行业优势与多个企业进行合作,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这种校企结合育人方式即订单式模式,正如前文中所讲,可以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零”对接。企业可以将有工作经验的资深设计人员派去学校给学生上课,学生完全依据企业工作流程学习戏剧影视设计知识和技能,比如舞台灯光的设计技巧、演员服饰和妆容的设计方法等,这可以显著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实现教学成果产品化。
“订单式”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最大的优点是人才培养针对性强,所以成功率也比较高,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校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企业积极性高,学生积极性也比较高,而且企业和学校能够进行优势互补;高校有实训基地以及充足的生源,而企业有成熟的课程设置、项目以及有经验的师资;高校用最短时间为企业培养了符合他们岗位要求和生产需求的人才,企业也花了最小的成本获得了符合自身成长需求的人才。与此同时,学生在毕业后直接就业,省去了中间的诸多环节,三方受益,更重要的是能够推动我国戏剧影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在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为企业培养出完全符合其发展需求的人才,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衔接,对学校、企業及学生均是有益的,应积极推广运用,推动戏剧影视行业的长足与稳定发展。
本文系沈阳音乐学院院级科研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9YLY29
参考文献:
[1]傅志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班级中的应用实践探索——以陈村职业技术学校电商专业美工岗位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38):130-131
[2]乐颖.基于校企合作的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2020(06):47-48
[3]郑文清,王书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7(35):220-221
[4]汪洋,武燕,任国领,曲丽娜,张丽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实践探索——以大庆师范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157-158
[5]刘志民,吴冰.企业参与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143-147
[6]王建东.构建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16(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