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绘画日记“三维度”指导策略

2021-08-03江苏省常熟市世茂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7期
关键词:日记绘画班级

江苏省常熟市世茂幼儿园 仲 华

儿童绘画日记是儿童使用象征符号进行内容描述,使用夸张手法记录自己对事件、对生活感受的一种方式。中班幼儿正处于绘画能力发展的象征期到图示期的过渡阶段,表征、记录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是从萌芽开始发展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在中班开展绘画日记对幼儿的倾听能力、讲述能力、交往交流能力、观察感知能力、感受欣赏能力以及表现创造能力都有极重要地影响,因此从中班开始开展儿童绘画日记活动。本文从中班儿童绘画日记开展实施的“时间”“内容”“过程”三维度出发,进行相关指导策略的探究,旨在更有效指导中班幼儿开展儿童绘画日记,促进中班幼儿的全面发展。

1 由时间出发,开放式创设记录形式

图画和语言都是对思想的表达,绘画是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无形的绘画,绘画和语言一直以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又是各自独立的。幼儿作为绘画日记的绘画主体,在幼儿“画”之后,由教师或者家长辅助幼儿用文字记录。绘画日记记录的丰富内容不仅拓展了幼儿的视角,也让幼儿在“画”过程中更加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并且在“记”的过程中丰富了幼儿语言的表达。

开展儿童绘画日记的时间可以是特定活动时间也可以是一日生活的碎片时间:晨间来园、集体活动、餐后自由活动等,再或是节假日回园以后都可以。如,有的班级在以“幼儿园随记”为主题的绘画日记,就是午餐后教师带着孩子们捡拾桂花,幼儿们在桂花树下绘出所见,然后一起将掉落的桂花收集带起来回班级,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对桂花进行观察,并将自己的发现同样以绘画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在同伴间进行分享讲述。同时,幼儿又将这些活动记入系列绘画日记中,使得日记内容更加完整深入。

我们发现绘画日记还具有“时效性”,需要“画”和“记”一起进行才能保留它的意义和价值。而现实是班级幼儿人数多,老师来不及为每一个孩子进行文字记录,于是有的班级老师就会在周末让幼儿带几张绘画日记回家,请家长帮助进行记录,可是这样的话,孩子往往想不起来自己绘画时想记录表达的是什么了,错失了绘画日记记录的最佳时间点。因此在开展儿童绘画日记时采取更加开放自由的方式,比如,今天孩子在园画绘画日记后想带回家分享,那么就让家长帮助文字记录,这样及时让绘画日记在幼儿园和家庭之间流动起来——不但能记录文字内容,而且能满足和激发幼儿画日记后说的渴望,也带动家长认识到绘画日记的价值,同时可以缓解教师的压力,一举数得。有时,在幼儿园教师也可以用录音的方式,让幼儿先说出自己绘画日记画了什么,既锻炼了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方便教师后期的记录。

2 由内容出发,定格轨迹式事件变化

记录内容非常广泛,只要是与幼儿生活相关的所有事件或变化,呈现出其轨迹式的发展即可。

记自然变化

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天性纯真的孩子在生活中最能够发现不同季节中动、植物的变化。比如,春天的时候,老师带孩子们到幼儿园的小小植物角,请他们自主选择一株或几株感兴趣的植物,画下它们的模样,记录当时的所见所闻,连续几次记录以后,发现植物的变化,感受自然的力量。

记心情感受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会发生很多事情,这些事情常常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于是,请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将自己的心情或是记忆深刻的事情记录下来就是非常好的内容。比如,有的孩子记录的是和同伴玩各种游戏的事情,有的孩子记录的是自己独立进校门的事情,还有记录当日的心情的,比如在上幼儿园的路上看到消防车,有点担心是不是发生了火灾,事故现场的人们是不是安全。

记活动开展

将儿童绘画日记和班级课程开展相结合,如,在班级开展绘本讲述活动“一园青菜成了精”,幼儿们记录内容是根据蔬菜们激烈打斗的场面创编出的不同故事场景;又如,幼儿随记“我们的游戏”“我们的故事”等也是绘画日记的内容;再如,开展班本微课程“常熟好地方”时,老师引导幼儿进行的“常熟方塔”“常熟火车站”“虞山风光”“我和爸爸妈妈游常熟”等叙事性绘画日记。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和深化,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这也为老师们指导儿童绘画日记增加了更多的记录内容和方式。比如鼓励孩子运用绘画的形式学习制作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尝试用图画、箭头等标识呈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让记录变得有意义,通过绘画记录丰富孩子们的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等。

3 由环境出发,打造交互式学习过程

幼儿园的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如何将绘画日记呈现在环境中,帮助幼儿们更好地相互学习,从而主动获得更多有益的经验呢?

创设“主题墙面”

将幼儿的绘画日记呈现在主题墙上,同时介绍绘画日记产生的背景,幼儿参与的过程和幼儿最终的收获,为班级微课程提供素材,也为班级微课程深入探究提供途径。在时间上,让小朋友在一日活动的碎片时间,随时看到,随时翻阅,这样幼儿就有更多地机会欣赏、学习到同伴的绘画日记;也可以在谈话环节,请幼儿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定期“绘心展览”

在班级中开辟固定的“绘心展区”,定期将幼儿的绘画日记以小组展览的方式呈现在那里,在一日活动的自由活动或活动环节之间的等待时间引导幼儿找一找有没有自己的作品,比一比谁的绘画日记更有艺术感、更有故事性,鼓励孩子们互相交流,从而增加幼儿进行绘画日记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分享“作品照片”

开展绘画日记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将每个孩子的绘画日记拍照上传到班级群相册中,并和家长分享老师的记录。同时将一些小点、小线条,那些看起来并不是很漂亮的色彩、图案,通过孩子的讲述,老师的点评让这些点、线、色彩、图形有了丰富的内涵,反应孩子内心想法,让家长看到孩子绘画日记中的点点滴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从而理解幼儿绘画日记不仅仅是画画,不能一味地追求画面漂亮,它是表达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进而获得家长更多地支持。

共享“流动童书”

还可以把单页的绘画日记装订成册,鼓励孩子们将他们的“自制童书”——“绘画日记”流动起来,放置在语言区中进行自主讲述;放在美工区中进行二次创作,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艺术表达能力;还可以定期在每个家庭中流动起来,让每个看到“绘画日记”的人都能感受到幼儿的想法,感受到幼儿的成长。

对中班绘画日记的呈现来说,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通过动静的相互作用,打破以往幼儿个人记录、个人欣赏的单一学习方式,逐渐转向同伴交流、互相评价、相互学习的交互式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向深层次发展。

随着中班幼儿能力的提高,绘画日记还可以更多为生活、学习、游戏等服务,比如围绕一个活动、一个游戏,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利用在家或者餐后的时间记录——记录活动前的设想,活动中的发现、问题以及好的经验,活动后的所思所想……鼓励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请他们上台介绍绘画日记里的故事,参与集体讨论,进一步提高同伴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探究能力。通过全过程的参与、记录以及分享绘画日记,加深孩子对活动的体验与收获,在深度学习下形成学习兴趣以及良性循环。

总之,儿童绘画日记是一项持续性的,长期性的活动,重在日常的落实,只有通过时间、内容、环境三维度的有机融合、有机协调,才能让老师、家长更加了解幼儿,进而助推幼儿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日记绘画班级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不称心的新班级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