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失利男孩的“凤尾”情结

2021-08-03马志国

青春期健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凤尾普通高中中考

文/马志国

(作者系应用心理学研究员,曾任职于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心理健康中心)

今天,我的咨询室接待了来访的一家三口:一位高中男孩和他的父母,男孩神情木讷,父母则是一脸的忧愁。一番简单寒暄后,开始了今天的咨询……

心理困扰:孩子升入高中后性情大变

男孩的父母均是四十多岁的年纪,父亲看着敦厚老实,母亲看着干练精明。说起孩子的情况,二人相视一笑,父亲说:“让她(母亲)说吧,我们家里的事儿,都是她说了算。”

母亲接下了话茬:“我性格比较争强好胜,工作、生活都习惯力争上游。所以,对于唯一的儿子,更是盼望他能有出息。上小学时,老师们都反映他挺聪明的,我们也没怎么辅导过。到了初中,经过我们的轮番辅导,孩子的成绩直线上升,次次考试排名都很靠前。”

“可是,自从孩子升入高中,便开始跟我们吵闹、发脾气,时常哭丧着脸跟我抱怨,说老师不赏识他、同学瞧不起他。平时在家里跟我们发脾气倒也罢了,他在学校也不好好念书。前几天,学校举行期中考试,他考数学时竟没答完就交卷了,然后排名便从刚入学的年级前十,掉到百名开外。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刚要询问原因,孩子就大声地冲我们嚷嚷,我便也没敢多说什么。”

“总而言之,孩子现在的状态,跟上初中时截然不同,一点念书的劲头都没有。那天,居然打电话跟我说,不想待在学校,非要爸爸接他回家……”

这时,男孩父亲接过话来:“我接他回家的路上,孩子就一直垂头丧气的。回家后不吃不喝,就想要手机玩。他妈妈就开始数落他,孩子听着不说话,突然开始流泪,随后慢慢变成号啕大哭。第二天,他说什么也不去上学,一直到现在,已经好几天了。我们都想不明白,孩子上了高中怎么变成了这样?”

心理探究:中考失利,以致自暴自弃

为一探究竟,我和男孩进行了单独交流。在初步沟通建立了较好的咨询关系后,我开始引导提问:“听说你好几天没去上学了?”

“……这都怪他们,都怪我妈。”男孩的声音充满愤怒。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耐心地问道。

他痛苦地回忆道:“我上初中时,非常努力地学习,可妈妈每天都会在我耳边唠叨‘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让我感到厌烦。中考前,妈妈的唠叨更是变本加厉,我便敷衍她,说我一定能考上重点,让她放心。可这时妈妈却说:‘我不相信你能考上,别吹牛了。’最后,我差一分没能考上重点,我开始迷茫,那段日子也过得浑浑噩噩。可妈妈和爸爸却不曾考虑过我的心情,只会对我讲‘你咋不多考点分’这一句话。就这样,我的初中生活以失败告终,对未来也看不到任何希望,而他们一点也不理解我……”男孩的声音已经哽咽,眼泪也大颗大颗地滴落。

“你认为,父母开始时给你制造压力,后来又泼冷水,再后来还在伤口上撒盐,这一切,让你感觉中考给你留下了失落、灰心、绝望等情绪是吗?”我试探地询问。

“不仅是中考,我的整个初中、我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没有了任何意义。无论中考前的成绩有多好,我都没能考进重点高中,只能在普通高中念书,我感觉我的未来一片漆黑……”说到这里,男孩失声痛哭。

我递过纸巾,等他的情绪平稳后,柔声问道:“所以,你才对现在的高中没有好感,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连校门都不愿进了?”

男孩点了点头,说:“是的。刚进高中的第一次摸底考试,我是第二名。可在这样一所学校里,第二名有什么用?所以,之后的考试我也不想考,再后来,也没心情学习了。”

听完男孩的哭诉,我凝重地对他说:“老师能明白你的心情和遭遇,但你不应该被自己打倒,普通高中同样前途光明、充满希望。”

男孩抬起头看着我,眼中燃起一丝光亮:“难道我还有希望吗?”

“当然。”我肯定地回答。

心理解析:摆正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位置

至此,男孩心理问题的根源已基本确定——中考失败的阴影。但是,男孩的中考真的“失败”了吗?

不,恰恰相反,他的中考,包括整个初中生活,都是很成功的。但是,人的心理常常不能正确反映现实,男孩便是由于心理上对客观事实的主观歪曲,把可喜的成功扭曲为惨痛的失败。那么,是谁让男孩产生了这样的心理呢?

一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盲目的成功观。不知何时起,社会开始向年轻人灌输一种“上进精神”:努力、拼搏、力争上游、拿冠军、做第一名……而学校教育,也在有意无意地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成功观。鼓励年轻人进取、向上固然不错,但我们还应告诉年轻人,成功绝不仅仅属于极少数人,成功不是冠军或第一名的专利。生活的真实是,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绝大多数人都该享受努力成功的过程。

二是家庭教育盲目的高期望。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片面的成功观,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让很多家长对孩子产生了过高期望。具体表现为,盲目地认定孩子要超凡、要出人头地、与众不同,孩子学习的目标只有考重点,成绩必须拔尖才能有机会考重点,否则就是失败。于是,才有了很多家庭面对各种考试时特别容易产生亲子矛盾等问题。

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青少年置身于这个“大染缸”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渐渐地也接受了盲目的成功观和高期望。当青少年无法应对这样的现状时,会把外部压力内化为内在压力,把外部的价值观内化为自我的价值观。因此,每年新学期开始后,许多新生都会对适应新生活产生困扰,这些烦恼,无论是进入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都会如约而至。

来访的男孩就是这样,受诸多影响所扰,特别是父母的影响,让他对自己产生了错误认知,即只有考进重点高中才算是成功,重点高中是成功者的“天堂”,普通高中是失败者的“地狱”。于是,面对自己没有被重点高中录取的结果,完全被失败感笼罩。带着这样的失败感走进普通高中,生活更是阴云密布,哪里还看得到希望?没有希望的日子该是何等的煎熬?不答卷、不上学等表现,都是煎熬下的无可奈何之举。

心理对策:正确认识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

怎样才能帮助男孩重新找回希望呢?解铃还须系铃人,他会对普通高中持有负面印象,一是不能正确认识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二是对自己的中考结果有认知错误。因此,引导他重新认识中考结果与普通高中,至关重要。

先看重点高中。重点高中固然有其优势,但也需辩证对待。学业发展水平,不是完全凭主观努力就可以随意赶超的,这就好比跑道上的运动员,不是凭主观努力就可以获得冠军。重点高中,本就是个高手如林、处处竞争的地方,而凭借分数擦线考进重点高中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受到的压力更是倍增。

这部分学生,往往在初中阶段成绩处于上游水平,进入重点高中后,可能只有中、下游的水平,首先心理落差会影响、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其次,孩子一旦长期成绩处于中、下游水平,很容易动摇“军心”,难有翻身之日,可能最终会导致自暴自弃的情况发生。因此,综合考虑来看,进入重点高中就读,并不意味着全体学生都能考上重点大学,重点高中每年都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一般院校就读,这是客观事实。

再看一般高中。与重点高中相比,一般高中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可能不够强大,似乎处于劣势,但并非就读的学生就没有前途。而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有些学生而言,可能还是一种优势。这属于“鸡头与凤尾”的关系问题,即如果成绩刚好擦线进入重点高中,则等同于“凤尾”一般的存在,往往要承受沉重的心理负担;如果成绩刚好低于重点高中的分数线,虽然进入了普通高中,却是出类拔萃的“鸡头”,能够保持甚至加强各种优势,反而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从结果来看,普通高中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也比比皆是。

我将上述观点说与男孩听,他抬起头,略带疑惑地问我:“我的中考并没有失败?我在普通高中也还有希望?”

“你的中考很成功,而你在普通高中仍有希望,甚至是大有希望!”

男孩似乎仍有不甘:“可是,我初中三年的努力还是白费了……”

听完他的抱怨,我笑了笑,轻声说道:“也许你会认为,即使初中不那样努力,最后也一样进普通高中。可是,如果没有初中的努力,你便无法在普通高中成为佼佼者。”

“您说得对,入学后的第一次摸底考试,我是全校第二名,这是凭借初中的积累取得的成绩。我明白了,现在的这所学校,不是地狱,而是成就我的天堂,我一定要重新振作起来!”男孩说完,郑重地与我握手,那双手微微颤抖。

转而,男孩又有些疑惑:“可是,我的老师和同学对我都不是很友好……”

“过去的你,身边也许簇拥着鲜花和掌声,那是因为,初中时的你证明了自己。可进入高中后,你还没来得及证明自己,却先把自己打倒了。你知道‘疑人偷斧’的故事吗?说的是,有个人找不到自己的斧头,怀疑是邻居所为,他便怎么看邻居都像偷斧头的人。可当他在家里找到斧头后,再看邻居,怎么看都不像偷斧头的人了。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男孩恍然大悟:“其实,大家并没有对我不好,是我自己感觉不好。”

我肯定了他的回答,说:“没错,初来乍到,大家没有理由对你不好。你产生的这种心理,叫心理投射,就是把自己内心负面的感觉,投射到了别人身上。于是,哪怕别人对你微笑,你会误以为是嘲笑;对你赞美,你也会误以为是嘲讽。”

男孩此时终于挺起了胸膛,掷地有声地说:“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明天我就上学去!”

我报之以微笑,并再一次握紧他的手。这一次,男孩的手充满了力量。

此后,我对男孩父母说明了孩子的心结。他们也领悟到,孩子的中考不是失败,他们应积极看待孩子在普通高中的生活。得知孩子终于愿意继续上学,二人百感交集,连连表示不会再对孩子寄予过高期望,不再给孩子施加压力。很快,一个月过去,我收到男孩的报喜短信,他在第二次月考中,取得了好成绩,并信心满满地表示期末考试一定会重回年级前十名。读完他的信息,我深感欣慰,也对男孩未来的成长充满信心。

作为父母,可能难以左右社会的成功观,难以改变社会的大环境,但应该把握好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并以平常心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环境,这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关心与鼓励。

猜你喜欢

凤尾普通高中中考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点津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凤尾绿咬鹃
“鸡头”与“凤尾”
中考“三数”大扫描
松仁菇香凤尾虾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