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实践
2021-08-02蔡文君
【摘 要】英语是一门具有语言魅力、文化内涵的学科,其审美因素随处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英语学科之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同时应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英语课堂之美并学会表达美、创造美,从而让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语言能力同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美育渗透;语言美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3-0054-03
【作者简介】蔡文君,江苏省无锡市育红小学(江苏无锡,214063)教师,二级教师。
英语是一门具有语言魅力、文化内涵的学科,其审美因素随处可见。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审美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和感染,进而产生英语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学习中去。下文,笔者以译林版《英语》四下Unit 5 Seasons的复习教学为例,谈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一、深度钻研英语教材,挖掘美的元素
1.挖掘文本的主题美。
译林版《英语》教材中的语篇蕴含着诸多审美元素,这首先表现在文本表达的主题上,这些主题通常会强调关爱、友善、助人、向上等价值观,能给学生带来审美熏陶,获得精神享受。Unit 5 Seasons是围绕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展开的语篇,描写了四季的气候特点和相对应的活动,表达了人们对四季的喜爱。笔者在分析教材时围绕“季节”这个主题进行了拓展,突破教材只涉及气候和活动的局限,从颜色、味道、活动、声音四个方面,带领学生直观地感受四季之美。学生对于“季节”这个话题比较熟悉,有话可说,四季的变换结合各种感官体验,使这个话题变得丰富、立体。教师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营造诗情画意的审美氛围,让学生用眼耳鼻舌身等不同感官,发现美的因素,进而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
2.体验语言的形式美。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起着表情达意的功能。语言文字的表达都会遵循一定的规范,呈现出一定的特点,或简洁工整,或辞藻华丽,或流畅连贯,或起伏跌宕,或内涵丰富,能让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获得美感体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带领学生体悟语言表达之美。比如,Unit 5 Seasons呈现了四个结构工整的段落,文本形似小诗,热爱生活的主题鲜明且一以贯之。但文本缺乏韵律感,内容上也显得有些单薄和乏味。鉴于此,笔者在教学时,给教材文本配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先用耳朵感受音乐的美,引发情感共鸣,然后在舒缓的音乐中放慢语速,朗诵文本,瞬间教材文本变得悠扬动听起来,因为音乐增强了文本的韵味。
3.感受活动的组合美。
儿童的英语学习,应当穿插、交替开展若干活动并不断改变活动的组合方式,这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语言、进行交际。此外,还要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活动组合,感受语言交际中多彩的颜色、舒缓的音乐、明快的节奏和诗意的情境,从而获得审美感受。比如:在教学颜色部分时,教师设计了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教师利用一段自编听力材料,进行词汇拓展,听力材料以诗歌的形式呈现(见图1),以配乐朗诵的方式播放,学生听着音乐,感受着四季颜色的多彩与美好。最后,教师对诗歌进行了微调,让其变成一首节奏明快且押韵的歌谣(见图2),这让学生耳目一新。整个课堂的氛围,也从优美诗意转变为动感明快。
二、多维整合资源,营造美的氛围
根据教学主题,教师在备课阶段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面对这些资源,教师该如何归类整合,使之在切合教学主题的同时营造出美的氛围呢?
1.关注课堂基调,搭建审美平台。
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时应进行审美性匹配,比如笔者注意到图片颜色的对比度不宜过高,诗歌朗诵的背景音乐应舒缓悠扬,此外,笔者还特意选用了一些动图作为诗歌朗诵的背景。这就注重了画面颜色对比、配乐曲调搭配、图片格式搭配以及活动背景搭配等方面的和谐统一,从而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
2.个性化修改素材,优化教学资源。
本课,笔者对一些素材进行了个性化修改,如在课前导入的视频中加入了自己所配的画外音,并添加了英文字幕,这使得网络中的视频更契合本课的教学主题。
三、构思课堂活动,贯穿美的体验
本课是以季节为主题的复习课,笔者从颜色、味道、活动、声音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谈论四季,教学步骤清晰明确。在每个环节结束后,笔者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梳理与总结,最终同时呈现四个方面,再次进行整合与归纳,这让信息梳理一目了然。
1.基于教材文本,诗化课堂韵律。
韵律会带来审美感受,因此,英语课堂教学要基于教材文本,讲究教学韵律,从而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如在本課的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以配乐朗诵的形式复习文本,让学生体会课堂张弛相间、收放自如、形式变化的韵律美。
2.创新优化文本,切换课堂节奏。
本课课始,在复习了文本中的四季后,教师引入一段自编的配乐听力材料,让学生用听的方式获取语言信息“What colors are the seasons in my eyes?”并顺带进行新词的补充和拓展。接着,教师对听力材料进行二次优化,再次呈现并加入配乐,让学生跳出教材中的文本,在音乐声中再次感受四季的色彩之美。最后,教师对听力材料进行第三次优化,创编出一首节奏活泼明快的歌谣,这让学生眼前一亮,课堂气氛也由之前的优美诗意转换为活泼热烈。教师对教材进行了三次优化处理,借此改变了课堂节奏,使得课堂呈现出美的韵律。
3.综合感官体验,串联教学环节。
一堂40分钟的课由若干教学环节组成,教师应对各环节进行有效过渡和串联,以形成完整、流畅的教学流程。本课,教师以栗子作为教学环节串联物和表达线索,结合秋天的棕色栗子,学生的感知途径能顺利地从颜色过渡到味道,如此,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扩充关于味觉的词汇,如sweet、sour、hot and spicy等。在谈论四季的活动时,教师仍从栗子着手,逐渐过渡到视频Under the Chestnut Tree,视频以歌曲和动画的形式讲述了一家人一年四季在栗子树下的活动和故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四、设计课后任务,延伸美的创作
本课,教师不仅注重带领学生欣赏四季之美,还注重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创造美。在学习完关于四季的内容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布置学生课后动手做书签的任务。教师简要讲解制作步骤和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然后自编个性化的季节小诗并选择该季节的某一元素,最后将小诗和季节元素巧妙、美观地融入书签中。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感受美到表达美、创造美。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将审美教育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既扎实习得语言知识,又不知不觉地提升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