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熹《小学》中道德教育理论对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启示

2021-08-02刘露娅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朱熹道德教育德育渗透

刘露娅

摘 要:朱熹一生高度重视未成年学生的道德教育,专门编纂了《小学》一书对弟子进行道德教育,后该书发展为儿童道德教育的通行教材,在海内外产生深远影响。《小学》一书中包含许多道德教育理论,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本文将从朱熹《小学》一书中道德教育理论出发,反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进行德育渗透时出现的问题,总结该书,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的有关德育渗透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朱熹;《小学》;道德教育;德育渗透;启示

“大学”与“小学”是朱熹划分的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教育阶段。他认为一个人如果在孩童时期品行不端,没有打好道德基础,长大后就会做出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此时再想要弥补、改正是极其困难的,要求及早把握“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

朱熹编纂的《小学》一书,最初作为教导其门徒弟子的有关道德教育的教科书,之后逐渐扩大影响,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内容及通行教材,甚至流传到了欧洲。此书是朱熹对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经验总结,也是蜚声海内外的儿童道德教育百科全书。

一、《小学》中道德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朱熹的《小学》一书主要包含《小学内篇》与《小学外篇》两部分。内篇分为“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四篇,《外篇》则有“嘉言”“善行”两篇,收录的都是圣贤美好的言行。该书主要包含以下道德教育理论。

(一)强调躬行实践

朱熹认为,儿童的学习应该由浅入深地进行。因此,该阶段的教育以“教事”为主,从学习“眼前事”开始,要求教育者以儿童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事来教育儿童,如劳动、待人接物等。在《立教》篇中:“幼子常视毋诳。小未有知。常示以正事。不宜示以欺诳。立必正方,不倾听。”意即在孩子小的时候,成人要对他起正面的教育示范作用,不要教导他们欺骗他人。同时小孩子站立时要端正,不要做出歪着头听说话的样子。经过长期教导,他的行为自然而然就端正了。这些都是用圣人的言谈举止来规范儿童,培养儿童正确的行为习惯。

(二)强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

朱熹认为儿童的成长受到三方面的影响,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这说明,朱熹已认识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

孩子出生后,首先在家庭中接受母亲的教育。《立教》篇中指出:“凡生子,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慧、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这就要求古人在自己的妻妾中,挑选具有优良品性的女子来教育儿童,这样子女才会受到优秀的家庭教育。

《明伦》篇中:“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意即古人设立学校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学习伦理道德,逐渐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此处朱熹指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塑造人。

除此以外,朱熹要求不可忽视社会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影响。孩童由于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因此要关注社会教育,净化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抓住儿童成长的关键期,重视对儿童的道德教育。

(三)强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一方面,朱熹吸取前辈经验,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出“小学”和“大学”两个教育阶段,两个阶段所学内容有所区别,“小学”阶段“教事”,“大学”阶段“教理”,要求儿童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以成为封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另一方面,朱熹认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儿童教授的内容也应有所区别。朱熹在《立教》篇中,收录了《内则》中的語录:“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规定了儿童在不同的年龄应该学习哪些不同知识与礼仪规范、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以获取最佳学习效果。

(四)善于选取榜样人物及正面事迹

所谓榜样法,就是教育者选取正面人物的言行给受教育者以积极影响,让受教育者心生崇拜之情,时刻将自己的言行与心中榜样进行对比,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

朱熹在《小学》一书中,巧妙利用了榜样法,他认为儿童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容易遭受各种不良学说的影响、侵蚀,因此在《小学》一书中,选取的都是正面事例来教育儿童,如《立教》中所收录的古代圣贤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实为朱熹自己所认同的教育理念;《嘉言》中收录了古人的美好言语,目的是使儿童今后的言语应合乎礼仪;《善行》中所收录的古人的高尚行为,目的都是为了用正面事迹教育儿童,使儿童的行为能有所参照,不可违背伦理道德。

二、《小学》中道德教育理论带来的启示

(一)适时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向生活

语文并不是一门单纯靠教师“讲”的课程。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授课时倾向于借助多媒体演示,使很多学生失去了亲身观察的机会,只能靠想象来试图理解教师口中描述的东西。有些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仅仅向学生口头解释作者的思想情感,就认为自己已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思想的渗透与情感的熏陶,其实收效甚微。

(二)积极借助家庭教育,合理利用社区环境,家庭、学校、社区三方教育结合

小学语文教师如果不能认识到家校配合的重要性,可谓失去了重要助力者。现阶段,许多家长还未真正意识到素质教育的真正要义,仍保持着“唯分数论”的思想,忽视了对孩子德育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交流中为家长输送新鲜的教育理念,呼吁家长增强对德育的重视,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形成家校通力协作的局面。

语文教师也要意识到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定期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赢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妥善利用社区资源,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培养他们的德育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德育渗透应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制定不同的德育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使学生达到不同的道德高度。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身心成熟程度与中低年龄阶段的孩子相比有了较大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在对他们进行德育渗透时也应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进行更高程度的德育教育。

(四)德育渗透要采用正面事例与榜样教育法

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难以辨明是非。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渗透时,应尽量选取正面人物的光辉事迹来教育学生。如果这时候向他们讲述反面事例,很可能干扰他们的思想,导致他们不能接受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甚至误入歧途。

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常常将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喜爱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起到正确的榜样示范作用。

三、结语

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德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德育渗透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此过程中巧妙利用榜样法,更高质量地进行德育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更完善地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四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鄢建江.朱熹《小学》道德教育理论研究[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3]朱熹.小学[M].北京:联合公司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朱熹道德教育德育渗透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春日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朱熹治足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