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市S小学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社团活动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08-02苏菲菲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学学生体育社团影响因素

苏菲菲

摘 要:本次研究选择A市S小学的学生展开研究,随机发放200份调查文件,对本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展开研究,并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作为基础设计问题以确定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动机的情况。整个文件由28个题组组成,通过Likert自评式5点问卷,“非常不同意”记作1分,而“非常同意”记为5分。通过调查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展开研究,并探讨如何提升小学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

关键词:体育社团;小学学生;参与动机;影响因素

引言:

体育参与动机除了对个体参与体育运动拥有使动的作用外,还具有调节、强化及维持的作用。而我国学校体育社团活动开展同时受到了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来看,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动机越来越复杂。因此有必要对他们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动因进行统计,以找出目前小学组织体育社团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优化。

一、A市S小学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社团活动动机情况

(一)调查学生基本信息

从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基本情况,共有148名学生参与到学校体育社团活动当中,其中男生为88人,占比为59.45%;女生为60人,占比40.54%;而参与体育活动的所有学生当中,三年级学生占比最多,共有42人,占比为28.37%,五年级的人数占比第二,有37人,占比25%。另外,从体育社团项目种类这一维度来看,参加“篮球社团”的人数占比最多,为45人,占比30.40%,参与“足球社团”的人数排在第二,为35人,占比23.65%,其余主要是“田径社团”、“乒乓球社团”等。

(二)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动机情况

学生参与学生能够体育社团活动动机主要分为兴趣、从众心理、成就、交往、娱乐、健康适能六个维度,其中兴趣动机的占比远超于其他五个维度的动机因素,从这一层面而言,可以证明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参与到体育社团活动当中主要还是处于对某种体育活动的喜爱。越加丰富的体育社团活动,能够有效刺激学生参与到自己所热爱的体育锻炼中去。另外,体育活动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不再受到学习成绩的束缚,学生更容易释放天性,从体育活动当中获取快乐,而这也就成为了兴趣之所以能够排在所有动机因素的第一位。健康适能动机在所有动机维度中排在第二,也就是说,现在小学生拥有较强的健康意识,他们知道进行更多的体育活动能够提升健康水平。想要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进行社交交际与娱乐动因占比相仿,这一类的学生大多处于较重的学习压力之下,因此需要通过体育活动缓解疲劳。

二、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动机的因素

(一)体育社团组织水平的因素

学校在组织不同社团活动时所能提供的场地与设施以及师资力量都存在差异,而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到体育社团活动的动机。比如学校无法提供游泳场馆,因此校内无法开展游泳体育活动,学生自然没有机会参与。另外,对于一些小众体育活动,学校缺乏专业的指导老师,比如校内的毽球社团,由于没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学生参与的乐趣不足等问题,造成了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加入到毽球体育活动中去。

(二)不同体育社团项目的因素

参与篮球社团活动中的学生最多,这一方面主要是学校开展篮球活动的数量较多,其次大部分学生对于篮球的兴趣也更加身后,在篮球比赛当中学生容易形成激烈的身体碰撞,在投球成功后也更容易形成较强的成就感。而对于乒乓球而言,这种体育活动对于小学生的难度较大,学生上手难度较高造成了大部分学生的兴趣不高的问题。从健康适能的角度来看,篮球与足球的运动强度显著大于其他体育锻炼项目,更多学生青睐于通过此类体育活动获得足够的运动量,因此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愿。

三、提升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积极性的策略

(一)改革体育社团课堂教学方法

国内的体育课教学大多是根据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开展的,除了短时间的简单热身之后,按照老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这样的授课模式显然忽略了课堂的主体。在体育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多加引入游戏法、比赛法等具有趣味性的授课模式,此外,针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教师应当有充分的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让学生领会动作技术。

(二)加大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进行体育活动对人体的益处数不胜数,不仅仅表现在外在形象上以观察到的,还能调节人体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很多学校对校内的体育社团的支持力度也加大很多,甚至有些学校体育社团已经成为了学校声名远扬的特色项目,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因此,做好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首先要做的一步就是完善本校的体育健身设施,丰富多样的体育设施能够吸引校内师生更多的关注,从而提高运动积极性。

(三)丰富体育社员活动项目

目前,国内小学的体育社团所开展的活动项目种类还是比较少的,这也跟学校所能提供的场地有直接关系。因此,学校很有必要为校园体育社团提供更大一些的活动开展场地。开展体育活动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因此,应建立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专业的知识技能,可以校内、校外双合作等形式开展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让学生掌握到专业技能,还能为想要成为体育特长生的一些学生们打下基础。

结论

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已经养成了较强的意识,他们想要通过参与学校体育社团活动除了个人兴趣之外,也存在社交、健康锻炼、娱乐消遣等目的。而对于学校而言,目前制约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因素仍然以设施、场地、教学专业性等为主,因此有必要从教学水平、體育项目、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共同发力。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 论中国体育社团[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019(001):1-7.

[2] 胡耀华,汤起宇. 论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在推进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对策[J]. 运动,2010,000(004):147-149.

[3] 孙煜明.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学业成败归因特点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51-55.

[4] 马启伟. 从哲学和社会科学视角认识体育运动[J]. 体育科学,2002,22(003):40-42.

猜你喜欢

小学学生体育社团影响因素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
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影响和作用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学生体育社团成因及其对体育课程作用简析
简述小学美术教学中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