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

2021-08-02高美昌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高美昌

摘 要: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最新的标准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起到的是辅助引导的作用。但是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很多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环节中依旧采用的是老旧的教学形式,“填鸭式”的灌输,这样就会使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受到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生物学习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积极地促进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学习能力,合理地引导,最终达到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的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引言:

核心素养,从广义上说,指学生所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狭义上看,即学生应具备的学科素养和综合学科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促进其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与观察能力等的综合提升。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更加重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结合,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优化实验内容,培养探究意识

对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所能够亲自接触到的事物通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就对实验教学活动内容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若受限于教材,不改进实验方案,生搬硬套,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成效。实验内容缺乏创新性,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故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若遇到教材对生物分布、季节变化、温度特点、实验材料有特定要求的活动,就可尝试突破教材限制,立足于教材知识点,充分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创新实验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效达成实验教学目标。

以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泡菜的制作”这一实验活动的教学为例,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泡菜的接触往往并不多,这就增加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难度。针对此,考虑到学生经常在生活中喝酸奶,泡菜制作与酸奶制作有相似的地方,其原理都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实验步骤相对简单,取材更加便捷这几项要素,笔者则对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1)实验前: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与酸奶制作相关的资料,并结合教材中细菌真菌的相关知识点,设计实验方案。(2)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时针对“如何确保容器的密闭性,以达到隔绝氧气的目的”这一问题存在争议之处,有用保温杯的学生,也有用矿泉水瓶的学生。针对此,笔者则鼓励其大胆尝试,以此来激发其探究意识。(3)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实验成果”带入课堂,引导其相互分享,针对实验成功者予以表扬,针对实验失败者则继续予以鼓励。如此一来,学生即能够在分享成功经验、失败原因的同时取得进步,有效掌握本章节知识点,提升自身探究能力。

二、巧设问题,创设情景式实验教学

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要秉承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借助巧妙的问题来为学生创设实验教学情境,用问题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起学生实验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积极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实验探究。比如学习“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这课时,老师分别为学生展示了挑食以及营养过剩孩子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景式问题情境:不论是营养过剩还是营养不良都是不佳的身体状态,那么你知道人体必备的营养物质都有哪些吗?现在你作为家里的营养师,你会在三餐饮食中选择哪些食物来保持营养的均衡呢?食物中分别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积极围绕问题来展开知识探究,积极地根据“淀粉与碘液变蓝”“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油脂在纸上会留下油斑”“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等化学反应基础知识来针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进行生物实验操作,进而发现了不同食物的主要成分,找到了营养与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轻松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演示实验,加强感性认知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演示实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验体验环境,引导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良好的观察习惯,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并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还能加强学生的感性认知,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感悟,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生物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和能力,最终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呼吸作用》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猜想、推理、分析能力及创新思维,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可以事先自制实验装置并提前预设实验,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实验结果。这样可以为学生直观呈现种子呼吸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释放热量和消耗有机物的现象与证据,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更全面地了解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之中都能进行,从而了解到农民松土、晾晒粮食、低温储存水果和蔬菜的科学理论依据,实现学生生物实验学习的高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能够将抽象性的生物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客观观察。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受到影响的因素较多,例如器材、环境、技术以及安全防范意识等。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了解生物基础知识,教师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教学实效性,不仅具有深远性的意义,还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叶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2]陈廷英.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19(34):151.

[3]薛爽.核心素養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J].新智慧,2018(29):70.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