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合作探究培育一年级学生的协作能力
2021-08-02吴翠霞
吴翠霞
摘 要: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促使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型教学理念出现在大众视野之内,一些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也随之应运而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针对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育目标更新自己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去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逐渐向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一年级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思维的关键期,教师在此阶段引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以有效提升。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年级教学中重视合作探究的教学优化,重视不同方面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年级学习;合作探究;有效对策
教师在一年级教学过程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有效培育学生的合作分工能力,实现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过渡,让学生获得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促使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交流能力得以提升,让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得以提高。通过有效设计合作探究任务,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和丰富自我的平台,由此让他们的互助交流中得到新的进步和发展,促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以充分提升。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育经验,从组织集体活动,培育合作意识;开展实践活动,培育分工能力;设计问题任务,鼓励交流沟通等方面入手,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课堂中
一、组织集体活动,培育合作意识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当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他们的思维方式及逻辑思考能力等都比较薄弱,因此很容易会出现合作交流出现形式化的问题,小组内的交流及沟通不畅使得小朋友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积极把握合作学习的方向,有意识地调和学生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有序发言实现良好沟通。比如,在“1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内的各个成员轮流去汇报整节课的知识点,每个小组可以提前去共同学习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失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能夠肯定他们的勇敢发言,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同时对汇报正确的学生给予语言层面的赞赏。在充分了解了学生之间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的方式在一年级学生群体中非常乐见,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小组合作中能够潜移默化地促使他们的合作意识得以增强。
二、开展实践活动,培育分工能力
在低年级的合作探究活动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的实质需要考虑到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成果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一年级学生对还不能完整地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因此通过分工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组内协作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强烈的组内归属感和小组荣誉感的增强过程中建立彼此信任和亲近的关系,由此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比如,教师在一年级的“我们认识的数”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在课堂中设计游戏实践活动,鼓励组内的学生成员根据任务的具体要求去完成猜数字游戏,组内的小组长则主要负责记录各个成员的成绩。游戏结束后可以积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比对,在明确小组之间差异的过程中去总结不同学生的优缺点和薄弱点,由此有效评价学生的分工能力,促使学生的分工能力得以提升。
三、设计问题任务,鼓励交流沟通
小组的交流沟通需要有一定的问题任务作为支撑,小组成员之间的任务分配也是关键。一年级的学生很容易会凭借自己的喜好去对待小组成员,很容易被情绪支配参与到学习中。为了避免这一情况,教师要能够充分考量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能够将兴趣相投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这样小组成员在对问题进行沟通交流时也更容易化解不同意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要能够积极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鼓励学生进入到知识的探究状态,由此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索欲望。比如,在教学《位置和方向》一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在分好小组的前提下,给学生布置实践性的综合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分好小组,结合具体的数学知识,根据周围的参照物去讨论关于位置及方向的知识问题。由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获得知识有效生成。
综上所述,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必然选择。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课堂中探究相应的数学知识,教师在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领学生学习时,可以转变自我的应试教育思想,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知识,在交流沟通与互动中切实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由此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促使学生能够在开放性的合作学习中得到综合能力的充分培育。
参考文献:
[1]杨志勤.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新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S2):238-240.
[2]张成弟.合作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6(04):148.